气立在外助养生

《易》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阴阳入出,虚实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辩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合阴阳消长之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在于“易”。

《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立是来自于天地的能量信号,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阴阳消长而周流不息、循环往复,使自然与生命进行气机、物质、能量交换,气立活动一旦停止,生命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生命也将终止,所谓“气止而化绝”。气立就时间来说,大到60年一甲子循环,推之360年循环、3600年···小至我们最熟悉的一年四季,二分二至四立,二十四节气,一天中子午时辰阴阳消长···比如:一年四季,冬至阴最盛之时一阳生,至立春阳气蒸腾向上,万物生发,夏至阳气盛极,万物生长繁茂,此时一阴生,至立秋阳气随秋金收敛之气下降,到冬至完全潜藏于地下,整个过程连贯条畅,循环不断,构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遇冬季气温反常,阳气当藏不藏,来年春季万物升发无地中水火相助,则升发不及,百病丛生。

二十四节气根据更精细的观察,对气候变化规律,做出了更精密的划分,“节”好比竹节,节之前后是滑利顺畅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中,交节必郁而后通,观察自然,每至交节前后气候总有变化,人们患病几率升高,举个最近的例子:今日7月7日小暑节气,小暑前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至小暑前2天开始刮风下雨,今日天气转晴,气温恢复如前。雨湿天气,则有患感冒咳嗽、发热、头身疼痛、腹痛、腹泻、鼻炎等疾病的可能···

再说一天当中的阴阳消长变化,子时阴盛极一阳生,至午时阳气盛极一阴生,阳气收敛至子时完全潜藏,周而复始。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转归起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如《内经》“肝之病,平旦慧,日脯甚,夜半静···”平旦阳升,肝木随之升发,顺其性则舒适,至下午阳气收敛潜藏,肝木郁积于内,则病情加重,至夜半阳气潜藏于肾水,肾水涵木,木有所养则归于平静。

气立就空间来说,地域的不同,对人体的影响截然不同,《经》曰:天不足于西北,地不足于东南····在我国,北方多寒,南方多火,西方燥盛,东方多风,中原湿重,北方气温偏低,阴气盛,人们皮肤腠理致密,阳气内藏,加之饮食辛热厚味,多火郁于内,南方夏长冬短,阳气盛,人们肌肤腠理疏松,阳气外泄,加之天热饮食生冷,常多命门之火不足,阳虚于内···

研究气立,最终要落实到指导人们的生命活动与宇宙自然相对应,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逆之则灾害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歩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时值夏季,夏季天气炎热,湿热内蒸,往往令人产生心神不宁,烦躁不安,肢困乏力,怠惰懒言,情绪低落等多种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养生要以“养心”为重,宜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情志平稳,戒大喜大悲、贪心杂念,所谓“心静自然凉”;促进汗液排泄,减少居于空调屋的时间,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夏季气温升高,毛窍开张,汗液外排,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夏季饮食忌过于寒凉生冷,损伤脾阳;如喜寒凉生冷,出现胃肠不适,如腹泻呕吐腹胀等,宜常备藿香正气之剂。生姜为养外散内温之品,俗称“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晨气含片姜,促进阳气升发,令头脑清醒,脾胃舒泰。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然今之人秋冬之季 ,不知保养精神,收藏精气,遇来年春季多发身困乏力,肢体倦怠,头昏眼花,耳鸣鼻塞,或身燥热而烦,或鼻炎久治不愈,或失眠,或大便溏泄,脉多沉弱无力,舌质淡白少苔,中央凹陷如坑等,此皆为肾精不足,肝木生发无力之表现,《内经》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不亦晚乎?但观世界万物,均顺应天地阴阳变化以保养生命,候鸟迁徙,动物冬眠,蚂蚁搬家,蝉鸣于夏···悲哉!论及保养生命,今之人尚不如动物,今之医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如何为工?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慧心治病,良心做人,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0)

相关推荐

  • 谈《黄帝内经》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原文说道:"夫四时(春夏秋冬)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

  • 丹霞源:教你快速认识什么是“阴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小就听说过"阴阳".它常和五行伴在一起,即"阴阳五行",撇开五行暂且不表,重点谈谈阴阳,阴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老子说:"道生 ...

  • 人体阴阳消长赋

    人体阴阳消长赋     谢贵文 著 此文来源于谢贵文<阴阳五行成功学-养生篇> 冬至过后阴欲尽 阴极自然阳气生 仲冬大地余寒盛 腊七腊八冷置顶. 冬至过后记数九 示明天气寒冷情 三九四九低 ...

  • 日常祛湿:晨起常喝3种水,少吃1物,祛湿气、助养生

    湿气的存在,时时刻刻困扰着人们,其实,我们可以从日常饮食.起居等方面入手,对湿气进行调节,不能保证完全祛除,但是最起码可有助身体健康.日常祛湿需要谨记,晨起常喝以下3种水,少吃1物,祛湿气,有助养生. ...

  • 道家采气功,采集天地自然之气,功法简单,养生效果好,和凌云学

    道家采气功,采集天地自然之气,功法简单,养生效果好,和凌云学

  • 天人相应何处是,气立神机共显之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难产妇女,薛生白诊断后认为是产妇气血双亏,无力运胎,气血滞行,交骨不开,其处方以气血双补.行滞活血.催生下胎药为主.药后依旧不能产出,病家遂请来叶天士,叶天士接过药方一看,此方甚佳, ...

  • 中医四十年感悟——气立:六气、六经;神机:六病

    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气立" ...

  • 伤寒论辩证法:气立神机

    伤寒论辩证法,是以"气立"天之六气与人之六经同气相求以定病性,以人体之"神机"变化定病位的.气经同名分六病.以病因.病位的同一性而组成一个证候的系列,又以&qu ...

  • 辛丑年初之气时病特点和养生原则

    五运六气理论是一门关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以及发病趋势的影响的学问.通过对一年以及某一时间段内的五运六气推演,我们可以得出该时间段内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养生保健计划以 ...

  • 游华山南峰:气吐鸿蒙外,神超太极先

    南峰海拔2154.90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 ...

  • 靓汤秘方 | 咳嗽难好?这款补气汤方,助你健脾养肺

    慢性阻塞性肺病, 俗称老慢支.肺气肿, 在全球的疾病死亡原因当中排第三位. 据统计2020年中国"慢阻肺" 的发病率超过了一亿人, 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超过了30%. 在日常生 ...

  • 武当道医学:十二经脉升降运动与神机气立的内在奥妙

    清明前夕,黄山美如仙景 传统经脉运行规律都是单向运行的,并且是六腑阳经下降.五脏阴经上升.但是祝道长进入胎息状态的时候,感悟到的经脉全都是以太极阴阳对立运行的模式进行运动的,并且每一条经脉都具备升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