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铸国
“铸”,任(妊)姓,位于今山东泰安市肥城市南大汶河北岸,今宁阳县西北有铸城。据《吕氏春秋·慎大》载“武王胜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氏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三种记载各有不同。《北京建城记》碑文采用后者,以蓟为黄帝之后的封地。前两份史料认为黄帝之后封于铸或祝,杨伯峻认为铸与祝通假,也有人把祝与前文的祝柯混为一谈。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称,铸国为齐国所灭,如果确实,此事应该发生在春秋之前。杜预注曰:铸国,济北蛇丘县所治。
铸国,春秋时代位于今山东省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中期前6世纪中叶犹存,后不知所终。
铸国,文献或又作祝。任姓。周武王克殷后,封黄帝后裔于铸,建立铸国。《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了铸国的起源:“武王胜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舆,命封夏后氏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记载周武王封黄帝之后,《礼记·乐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而《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三种记载各有不同。而杨伯峻认为铸与祝两字古音相近而通假。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襄公二十三年》提到铸国的传世青铜器有铸公簠,其铭文有“铸公作孟妊车母媵簠”。杨伯峻因此认为此铸国为黄帝后裔妊姓,或写作“任姓”。《国语·周语中》云:“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韦《注》:“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大任之家也。”是任姓之族,于挚而外,又有畴国。且挚、畴之封,又自以武王追思太任之故,于是覃恩及之耳。考金文有《铸公簠》,余谓即畴国所作之器也。其铭曰:“铸公乍(作)孟妊车母朕(媵)簠。”是此器乃铸公为其长女所作媵器,其长女名“孟妊车母”。王国维《铸公簠跋》即据此定铸国为任姓 ,其说与《世本》所言相合(《世本》云:“祝,任姓。”祝、铸声近,《吕氏·慎大览》“封黄帝之后于铸”,《史记·周本纪》、《礼记·乐记》即皆作祝,故知此祝即前引金文之铸也),足为定论。惟王氏又因祝、州二字古音相同,遂谓金文铸国即《春秋·桓公五年》“州公如曹”之州,未知州国实当为姜姓,不得即以铸国视之也。余谓铸国,当为《国语》所见挚、畴之畴。甲文铸字,象两手持倒皿注溶液于范中之形,金文或增𠃬以为声符,𠃬即《说文》畴字或体。古人国名寄音不寄形,故吴字古读如鱼、吾,而春秋吴国之器即多有假䱷、假敔为之者,写法殊不一致。铸之作𠃬,特省形从声耳。汉初《国语》以古文行世(太史公谱《十二诸侯年表》,自谓“表见《春秋》、《国语》,……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知史迁所据《国语》乃古文),其字或书之作𠃬,而汉儒以今文读之,遂为畴矣。古音铸属幽部,畴属侯部,幽、侯合韵,二字固音近相通,其国又皆为任姓,足证铸之即畴矣。(《穆天子传》卷三“𠃬余之人”,卷四作“珠余氏”,易𠃬为珠,即二字音近之又一证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铸,杜云:“铸国,今济北蛇丘县。”晋之蛇丘县,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其地适近于鲁,且与前考挚国所在亦相密合。今存铸国之器皆为清光绪年间所出土,其中《铸子叔黑颐鼎》出于青州,《簋》、《簠》出于桓台,《铸公簠》出齐东县,皆在今山东北部淄博至潍坊之一线。其地去鲁国亦未远,盖铸国迁徙所之也。
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提到鲁国大夫臧宣叔,娶妻于铸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鲁昭公命令大夫叔孙昭子取道铸回鲁国。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称,铸国最终为齐国所灭。不知其依据。
铸国故址在今宁阳县西北铸城。春秋时期,铸国介于齐鲁两国之间,鲁大夫藏宣叔曾娶妻于铸。春秋后期,铸国被齐国所灭。铸城是古铸国故地,汉蛇丘县。铸国,陶唐氏后国,侯爵,祁姓。“铸国,尧后也,在济北蛇丘。
国君世系:
铸公,西周晚期人,见《叔良父匜》。
铸公,春秋早期人,见《铸公簠》。
铸侯求,名求,春秋早期人,见《铸侯求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