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丨纯粹阅读

初识鼎公

这以后,我邀约鼎公赐作,他多篇散文刊发于我们刊物上,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稿酬全由人代为捐赠祖国大陆贫困地区人民。

那是20世纪90年代,我读到了王鼎钧先生的散文《那树》,一下子就被紧紧吸引住了。《那树》描绘了街头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辉煌而又苍凉悲壮的一生。因为挡住了人的路,“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的大树被肢解和运走,绿着生,绿着死。深一层品味,会发现大树象征着执着而悲壮的人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求新求变、求物质享乐的时代,和人的情感上的恋旧念故,构成了作品的内在冲突。作品全是客观的白描,看似平和、冲淡,其内里却翻卷着感情的波澜,是一首传统文化的挽歌。我所主持的杂志转发后,又收入了我编选的散文精品集中。

2009年,我参加了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王鼎钧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著名作家韩少功言称自己早就是王鼎钧的“粉丝”了,“过去见到王先生的作品集或收有他作品的集子都会买到手”,“如果王先生到会,我肯定会把我收藏的王先生的作品集带来请他签字的”。“好作家都是寂寞的,但有了他,我们就有了标杆”。这次会议,使我对鼎公的散文创作从理论上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这以后,我邀约鼎公赐作,他多篇散文刊发于我们刊物上,问及他的稿酬邮寄地址,他都指定祖国大陆一个人代收,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稿酬全由此人代为捐赠祖国大陆贫困地区人民。自与鼎公有了直接联系,鼎公嘱台湾尔雅出版社给我寄赠他的作品集。每每收到鼎公的作品集,我都很感动。很多名家,很少赠书与人,更少有邮寄赠送;台湾的书价较高,加之邮资,鼎公一再寄赠,显出他的豪爽。鼎公为人确实慷慨,刚到台湾那几年,他在广电公司资料室工作时,每月工资台币120元,他写稿挣些稿酬,供弟弟妹妹读书,每月每人50元台币,这兄长,应是很大方、很负责任的了。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2

鼎公的散文以强烈的人文情怀将我深深感动。他的青少年时期遭遇日寇入侵,民不聊生,这赋予了他敏锐、深刻观察体悟世事人生的特质。他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就是描述这民族的灾难、心灵的创伤,其中有《红头绳儿》《一方阳光》《哭屋》《失楼台》《种子》等。《红头绳儿》中那黑里透红、能够发出苍然悠远声音的大钟,那正直而严厉的校长,那手指尖尖、扎着红头绳儿、消逝于飞机轰炸声中的小姑娘,作者那美好情愫的破灭,带给人心灵极大的震撼和感伤。

台湾尔雅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四卷本自传《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鼎公所目睹和亲历的早已成为一部超越政治、阶级、意识形态、个人恩怨是非的独特历史,“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它是中国现代史的侧记,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2011年,我与新到出版社不久的张云峰社长谈及鼎公时,他委托我邀约出版鼎公的自传,张社长是人大博士后,我很佩服他的学术眼光和勇气,当然也很想为崇敬的鼎公当一回“责编”,当日就给鼎公写了约稿信。但三联出版公司邀约在先,鼎公很快就与“三联”签约了。张社长还想出版鼎公的日记和散文选集,因工作调动没有进行。没能为鼎公出一本书,尤其是与鼎公的传记失之交臂,这也是我编辑生涯之憾事。

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关山夺路》

《怒目少年》《文学江湖》

作者:王鼎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拜见鼎公

一位扬名海内外的大名家,对一名退休编辑之热情,用心之细腻、缜密,令我十分感动

2018年初夏到洛杉矶参加华文文学论坛,我很想借机去纽约拜见心中一直尊崇的鼎公。据和鼎公交往较多的纽约作家说,94岁高龄的鼎公精力不如以前,已经拒绝了好几位作家、学者拜访的请求。我试着给鼎公发了一封邮件。没想到,竟然很快收到了鼎公的回邮,用了“王鼎钧夫妇敬复”。看来,鼎公和夫人欢迎我到纽约。

能够拜见鼎公是件幸事。我即刻下决心改变行程,从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直飞纽约。其实,对于我这不通英语、第一次到美国的六十多岁的人,独自一人从美西南到美东南,飞行距离3400多公里,飞行四五个小时,确实也是有难度的。但我拜见心目中的文学大师的决心还是蛮大的。

邮件往来中,当我提出可能有一东北籍作家陪我一起去拜访时,鼎公回复说:“欢迎您和东北的朋友同来。舍下简陋,不堪待客,咱们还是找个小馆聚聚。”(2018年6月10日邮)

待我抵达美国后,又辗转收到鼎公邮件:“敬邀:6月29日,星期五。中午12时30分,与甘以雯女士餐叙,敬请光临。地址见下图:湾仔海鲜城(截图)。”一位扬名海内外的大名家,对一名退休编辑之热情,用心之细腻、缜密,令我十分感动。

湾仔海鲜城门脸儿不大,一进门,就看到在门厅里站着的高大魁梧的鼎公,旁边是他的夫人王棣华和顾月华老师。高大挺拔的鼎公真好像“一座山”一般矗立在我的面前。鼎公外着一件米色夹克,里面是米色的格子衬衣,显得很洁净,洁净的长者,常常会增添我对其的敬重感。

王鼎钧散文

作者:王鼎钧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09

因饭店较小食客又多,能吃饭却不能久聊天,只能更换用餐的地方。鼎公听从了顾女士的意见,我们一起步行到不远处的喜来登酒店。拄着拐杖的鼎公走在前面,王阿姨、顾女士紧随其后。走出方几步,王阿姨掏出一张一元美钞,四处寻找着,说是刚才路上遇到的一乞者不见了,鼎公见到乞者总是会赠予的,鼎公也四下张望,终未见,不免有些歉然。鼎公是基督徒,王阿姨是佛教徒,夫妻俩一向乐善好施,形成习惯。对乞讨者施以援手,也折射出鼎公乐善好施的性情。

从后面看着拄着拐杖的鼎公大步前行,我想到他从青年时代就经历过抗战的大迁徙,用这脚一步一步丈量过祖国的山河,抛洒过自己的血和泪,获取了宝贵的“生命体验”,并用艺术之笔将其真实地再现,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良知,演绎了一个热血男儿在血与火时代的生死歌哭。

熟悉喜来登酒店的美食家顾女士抢先定了四份中式套餐,鼎公的是红烧鳕鱼,王阿姨的是焖锅牛肉,我随顾女士要的是黑胡椒羊扒,另有西湖牛肉汤,鲜菌玉子豆腐,豌豆黄。饭菜很是精致,很是合乎大家胃口。鼎公的胃口也很好,可能也是多年军旅生活训练有素,一份套餐很快便吃得干干净净。我们四人都做到了“光盘”。

鼎公一边吃一边说,没有什么客套话,似乎都是他很想谈、我也很想听的话题。先是谈了基督教、佛教,鼎公信奉基督教,对佛教也很有研究。

很快谈到写小说,他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属《红楼梦》成就最高,“红楼”是复线结构,交叉着写人物和情节,“三国”与“水浒”就差了很多,“三国”里的故事,一个一个看着不错,就好像看放烟火,一个飞上天了,又来了一个,又飞上天了!互相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像“红楼”,一直穿插着进行下去……鼎公认真研究过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他也出版过小说,不知他是否认真考虑过创作长篇小说?

谈到身体,他说不想太长寿,不能走路了就不要活下去了,味蕾没有知觉了,也不要活下去……小孩子出生拍一拍,老年人去世摔一摔,老年人就怕摔,一摔就不行了,所以现在他很少应酬,很少出来。

我内心有一个问题,即鼎公为什么一直没有回祖国大陆、回家乡?但甫见鼎公,张不开口。其实,鼎公对家乡的感情真挚而浓厚。他在《中国在我墙上》中写道:“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读中国全图。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中国在他墙上,他天天看得见;其实,中国一直在他心间。

王鼎钧作文五书(全5册)

作者:王鼎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在《一方阳光》中,他描绘了厚墙高檐四合院的一个场景——“那一方阳光铺在我家门口,像一块发亮的地毯。然后,我看见一只用麦秸编成、四周裹着棉布的坐墩,摆在阳光里。然后,一双谨慎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停在墩旁,脚边同时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生着褐色虎纹的狸猫,咪呜一声,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那就是我,和我的母亲。”这场景,可以说融注了作者最深切的情感,因为作者“现在,将来,我永远能够清清楚楚看见”这一方阳光……

缘于理解鼎公对家乡的感情,我给鼎公精心准备了见面礼——两盒他家乡的山东日照毛尖。我带着这两盒春茶,从加州的旧金山、洛杉矶,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再到美国东南部的纽约,这茶经历了一路的山山水水,经历了飞机、大巴的颠颠簸簸,也经历了初夏的热,不知这茶是否还是鼎公心目中家乡茶的味道?但这表达了我的心意和情感。

王阿姨的手似乎不是很灵活,她伸出蜷曲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已经伸不直了。她说,是多年剪花卉落下的毛病。我不明底细地问,是插花弄的吗?“插花?我是一直在花店打工,年纪大了,近两年才不做工了。”原来,鼎公夫妇并不富有,如今已七十好几的王阿姨过去一直在花店打工。说来也巧,2019年末我参加一次笔会,与一位自己开花店的女作家谈起花店,她满肚子苦水,她写作的散文《玫瑰刺》,描述了卖花女的艰难生活,犹如扎在身体里的一根刺,时常隐隐作痛,这种痛楚,可能会伴陪她终身。而王阿姨到美国后的工作,还不如这位女作家,女作家毕竟是自己开店,为自己打工,王阿姨是为人家打工,是花店雇佣的工人,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整理一捆一捆的鲜花看着简单,甚至还能勾起年轻人浪漫的感觉,实际上是非常繁杂的劳作,一些美丽的花朵是有刺有毒的,扎在手上是疼痛难忍的。王阿姨凭靠蜷曲的双手,帮助鼎公供养四个孩子上学读书。凭靠创作实力和勤奋,鼎公会有一定的稿酬,但他从来没有参与、配合市场运作,他没有回过祖国大陆,对华文图书最大的市场,他淡然以对。据我所知,国内的名作家,都早已过上小康生活,除却版税、片酬,还有讲课费、出席费;祖国大陆机构团体和企业家“追星”,引得海外名家也纷至沓来,出书、演讲和光临各种笔会、论坛,收获满满……而鼎公,连祖国大陆几次举办他的作品研讨会,都没有亲临,当然也不会有其他收入。可汶川地震、祖国大陆水灾的捐赠活动,鼎公却积极参与,不肯“缺席”,他捐出自己签字本书籍参加“义卖”,每每引发众人抢购,收入交由主办方捐赠。

山里山外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3-4

近读鼎公

“今天如果有人说他要做作家,我不会问他有没有天才,我会问他是不是深深爱上了中国的文字?”“中国文字是那么可爱,字形可爱,字音可爱,字义可爱,写作不过是文字的排列组合。”

2020庚子年,疫情突如其来,狠狠地撞击了人们原本平和、舒适的生活。而96岁高龄的鼎公就生活于这场疫情的重灾区纽约,这不能不令我这个“粉丝”不时地念念想想,有时也将国人防疫的经验,尤其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张文宏医生的防疫语录发送给鼎公,除了介绍点防疫知识,相信鼎公也会喜欢张医生直率、形象而幽默的话语,希望在此际带给鼎公些许的安慰。

一日,我看到纽约文友转发的鼎公新作《这恐怖的威胁,不料晚年又经历一次》,我马上阅读,并推荐给相关选刊。“这一仗,人类的终极武器是疫苗,研制疫苗需要时间,这期间要死多少人?以血肉长城争取时间,犹如中国的对日抗战。生死之间,联想美国的乐透大奖,中奖的机会很小,比'陨石击中的机会还小’,还是有人要去买奖券,他心里想的是'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我!’”文章写于4月纽约疫情最严重之际,鼎公的镇定、智慧和幽默,可见一斑!

疫情下的纽约,可以说“黑云压城”,而老人是病毒首当其冲袭击的目标。鼎公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甚至更加奋力于华文文学的创作。这以后,我又在《光明日报》读到鼎公的几篇短文。

碎琉璃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3-6

2021年春,从万能的朋友圈看到鼎公散文集《春秋花果》分享会的信息,我即刻加入进去。3月4日晚,当从手机听到鼎公那浓重的山东话时,我很激动,鼎公仿佛就在眼前侃侃而谈——

“今天如果有人说他要做作家,我不会问他有没有天才,我会问他是不是深深爱上了中国的文字?”“写作可能为名可能为利,也可能为了出口气,都有,都不长久,即使勉强维持下去,也不快乐。只有出于对中国文字的爱,中国文字是那么可爱,字形可爱,字音可爱,字义可爱,写作不过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讲到魂牵梦绕的中国汉字时,鼎公的情绪进入了高潮,激情澎湃、才华横溢、妙语连珠,我的心绪也随之沸腾……

当编辑多年,每每阅读作品、接触作家,我很是注意作品和作家本人显露出的“情怀”。有着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人,其境界自然“高拔”,心胸自然开阔,其流露出的真情,往往能撼人心魂!

一个小时的“分享”,令聆听的读者激动不已,大家纷纷提问。

有读者问到鼎公对故乡最怀念的是什么?

“看到你提出来的问题,我就想起家乡那一片田地,野外的田地。那时候发生对日抗战,我参加过游击队做娃娃兵……土堆起来很高,长满了野草,那些都是我们天然的阵地,我很想念那些泥土。还记得在电影《乱世佳人》里头,一切随风而去,女主角费雯丽弯腰从地上抓起了一把土,她高高举起那把土,大声宣告,只要有土!”

我想到了鼎公的散文《土》,写的是一位患了“乡愁症”的游子,吃药、打针无济于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一心一意要寻找丢失的装有故乡黄土的玻璃瓶子。找到了瓶子,终于“药”到病除。这人,尽管有些病态,但从他身上,折射出经历过内忧外患的中国人执着、坚韧的赤子之心,抒写出作者对故乡、故土的满腔真情。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科学巨人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者,不乏疯魔之辈,唯有此等痴迷投入才能终成大器,成就大业。96岁高龄的鼎公,身居异乡,却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将生命融进使用中国汉语汉字的文学创作中。几十年笔耕,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源于对中国汉字的爱,魂牵梦绕的是中国汉字!

源于对中国汉字的爱,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爱,对故土中国的爱,王鼎钧先生的作品和人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坚信,王鼎钧先生作为卓越的文字记录者、创作者留下的作品定当传世,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而融入传统,得以传承。一个葆有本色,葆有知识分子良知和品格的作家,一个大写的“人”,鼎公像一座大山般在我心中“矗立”着。

(作者:甘以雯,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

插图:郭红松,来源:光明日报)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2

王鼎钧从事文学创作长达半个世纪,出版著作近四十种,《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是从他既有的作品中精选集结而成的。本书精选王鼎钧散文、杂文、小品等二十八篇,分为三辑,第一辑直指本心,第二辑直指地心,第三辑直指文心,包括《竞争五帖》《疏压四帖》《我们还得思考》《海上尺牍》《匆匆行路》《看不透的城市》《崔门三记》《古典诗变奏》《声音》等篇章。

王鼎钧的文学作品往往围绕历史背景下的个人、人性、现代性等方面展开。如《竞争五帖》,就如何竞争这个问题从五篇小文章展开论述,通过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智慧的省思,教人要加强发挥自己的优点,没有优点要培养和学习……

王鼎钧,山东省兰陵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广播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开放的人生》,再到80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自70年代末期起,王鼎钧开始了《碎琉璃》等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1988年《左心房漩涡》出版之后,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从1992年至2009年,王鼎钧历时17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碗和钵

庞培 著

《碗和钵》是一本跨界表达的散文作品,分为“碗”与“钵”两部分,从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碗和钵谈起,论及艺术家杨键水墨画作品“碗”“钵”系列,通过庞培、杨键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相互阐释和表达,揭示碗和钵形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悬铃木咖啡馆

半夏 著

著名作家半夏最新小说力作。悬铃木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百态观察的据点,如果不来这里熏染点人气,就无法让生活继续……一间讲述市井与情感故事的咖啡馆,讲出了一城的精致与忧伤——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堪称昆明版的“人间喜剧”。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0)

相关推荐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回家过年/夏建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人从娘胎出来,睁眼看人间,都会有一个窝,那就是家.不管它清贫,还是富有,谁也无法选择这个生存环境.当你从小汲取母亲的乳汁,聆听父亲的教诲,一天天成长,一 ...

  • 为什么是生态文学?

    来源:<创作评谭> | 刘军 2020年06月05日08:54 生态文学的写作尽管在中国当下的文学场域内尚未形成一个明显的症候,但在西方生态主义思潮和生态文学写作实践影响下,生态主义理论较 ...

  • 以年画唤醒读者的古典文化记忆

    赵 强 当得知赵冬刚出版了一本新作<中国年画--悬挂的风景>时,我真的有些惊诧:何以这个高产的散文家改行搞起了美术鉴赏?然而,当我捧读这本印制精美的<中国年画>,翻阅这本作者历 ...

  • [郑坤全作品] 也说易经

    时下正是荔枝採摘时节,面对着挂满红彤彤果子的荔枝树,果农们脸上并没有呈现往年的微笑.微信视频时常见到用铲车铲荔枝装车,或是用整堆荔枝果喂猪的镜头.这样的惨状,你说,那个果农还能笑起来啊! 曾几何时,阴 ...

  • 【名家新作】方英文游记《偶为霞客》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人生无论长短   总归瞬间一"客" 方英文游记<偶为霞客>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微风读书会讯:近日,陕 ...

  • 王鼎钧,一个葆有知识分子良知的作家,他的作品定当传世

    从左至右:鼎公夫人,顾月华,王鼎钧,作者 源于对中国汉字的爱 文/甘以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鼎钧的名字,在台湾可以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被台湾媒体称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后知 ...

  • 时间、地点与书

    时间.地点与书 [英]托马斯·伯克  戴建业译 真正的嗜书者不管读哪一本心爱的书,对时间和地点总很讲究,唯有这样,才能在书中探骊得珠.但也有那么一种书虫,随时随地便对随便哪种书都看得下去.有一天我遇到 ...

  • [苏通瑞作品] 一双布鞋

    年前,母亲因为路滑摔倒,造成右手手臂粉碎性骨折而住院.住院期间,母亲手臂不能动弹,吃饭只能依靠别人喂养.因为我大哥.小弟家住农村,身在县城工作的我,就义不容辞承担起这项任务.每当我端起饭碗,一勺一勺给 ...

  • 王鼎钧《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96岁文学大师王鼎钧越洋分享创作感悟--只有对文字的爱,写作才能长久 北京日报 | 2021年03月08日 . 本报记者 路艳霞 当代著名文学大师王鼎钧如今已96岁高龄,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 ...

  • 王鼎钧:“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作者:甘以雯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14版) .       [中国故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鼎钧的 ...

  •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作者:甘以雯<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14版) 插图:郭红松 插图:郭红松 [中国故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鼎钧的名字,在台湾可以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被台湾媒 ...

  • 王海顺:到《中国亭园》赏菊组诗

    到<中国亭园>赏菊(二首) 百变菊花向日开.欣逢节日我前来. 秋风助兴流连客,鼓荡心旌一快哉. 雁阵南飞气候凉,缤纷落叶染轻霜. 徜徉诗国谁人和?尚有秋菊淡淡香. <中华亭园> ...

  • 王慧君佳作《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王慧君 朋友,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名字?它有建了多久?它有多长吗?我今天就为大家来解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建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愿这故事如艺术海洋 ...

  • 中国正在说:中国现在到底算不算是一个世界强国?王绍光教授解答

    中国正在说:中国现在到底算不算是一个世界强国?王绍光教授解答

  • 王燕谋:亲历新中国建材行业的辉煌历程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前夕,建材行业老领导王燕谋先生以自己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参与了新中国建材行业的建立.发展和崛起经历,见证了广大建材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使建材行业在第一个 ...

  • 王根:写意精神与中国当代美术的民族气派塑造

    <地中海的宁静>油画 81x99cm 2007年  罗尔纯 写意精神与中国当代美术的民族气派塑造                       文:王根 一.写意精神是艺术审美发展的必然结果 ...

  • 王永锟: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

    2015年,24岁的王永锟从哈工大硕士毕业.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毕业时一拍即合:放弃国内大厂的高薪职位,或是放弃国外继续读博的求学生涯,选择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 "那时,国家提出了大众创 ...

  • 师生童话擂台:王月美VS陈韵文|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117期

    中国少儿文学微刊 第117期 执行主编:李永春 挑战老师童话擂台 王月美(教师)VS陈韵文(学生)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语文教师 蟋蟀的新房子 蟋蟀和小土豆是邻居.住在山脚下的菜园子里面.蟋蟀住在左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