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唯心静,方得从容
作者:明心君
作家亦舒曾说: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心之所以要静,是因为人生最了不起的心境,不是看遍千山万水时的神清气爽,而是内心安宁时的怡然自得。
静,是一颗心最好的归宿。
01
心静,生智慧
面对突发的事情,人很容易失去理智、乱了方寸,从而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
但前方越是障碍重重,越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曾国藩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意思是,心静下来,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观察到一些小细节,从而省时省力地处理好事情。
是的,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推开眼前的迷雾,让人豁然开朗。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书生为了躲避文字狱,把祖辈留下来的家书放在了一把特制雨伞的伞骨里,准备归隐乡野老家。
不料途中出了意外:伞被别人拿走了。
伞丢了事小,要是被人发现那封家书,轻则入狱,重则斩首示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书生急得团团转,但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下来。
他观察了一番,发现除了雨伞,其他的包裹都还在。
他推测拿伞的人应该不是盗贼,可能是附近的人路过,顺手牵羊拿走了。
于是他决定在附近开了一家伞店,并打出“旧伞换新伞”的招牌,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终于,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把旧油纸伞过来,书生接过一看,发现就是自己丢失的那把伞。
书生之所以能转危为安,正是由于他能静得下心。
心静了,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化险为夷,继续从容地前行。
道家有言:“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水,只有静下来,才能清晰地映照世界。
心,只有静下来,才能清醒地看待事物。
心静如水,是人生最美的状态。
02
心静,生福气
人生路上,常常会有很多十字路口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心乱神迷,抵抗不住某些诱惑,就容易误入歧路,迷失方向。
一个人行走于世间,若脚步匆忙,没有足够的定力,就很难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而这种定力,来源于一颗平静的心。
如果心静得下来,那么就能不忘初衷,看到生活的本真之处。
平静的心,让人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唐伯虎从小画画天赋就很高,常常让人赞不绝口。
但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开始变得骄傲自满,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言行举止也渐渐变得浮躁。
为了警醒他,他的老师沈周特地在墙上画了一扇窗,并叫来唐伯虎,假装不经意地让他开窗。
唐伯虎兴致冲冲地走上去,手指刚触碰到窗户,心中一惊:原来,窗户是画上去的,而他刚刚一点都看不出来。
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画功跟老师一比,望尘莫及。
于是他收起先前的浮躁,开始静下心来,一心专研画画,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明代著名的画家。
反观神童方仲永,因为迷恋于名利,安不下浮躁的心,常被杂念所左右,无法潜心学习。
于是他的才华渐渐消减,文思渐渐枯竭,最终一无所获。
世界繁华万千,而人心终究有限,装下了欲望,就装不下其他。
生活本身是喧杂的,难的是以一颗平静的心,过静好的生活。
让内心沉静下来,纵世间万般浮华的诱惑,也不为所动、默默耕耘。
懂得静待花开,笃定地前行,相信终能抵达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心静,得自在
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人们总感到心慌,坐立不安,做事也丢三落四。
原以为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心就能静下来。
却发现,还是有些琐碎的事搅得自己心烦意乱。
其实,将心态放宽了,让内心变得平和,生活便会顺心。
正所谓:“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心若静,身处闹市也觉得安宁;心若不静,身处山野仍感喧嚣。
心若静,任风雨变幻,不能奈我何;心若不静,纵岁月静好,亦思绪万千。
从前有个国王,给画师们出了一道考题,名为:宁静。
看了一幅幅交上来的画后,最终国王在两幅图里面纠结。
一幅是一汪平静如镜的湖泊,清晰地倒映着周围的景色。
一幅是在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的泥泞道路上,有个人于一处屋檐下躲雨,还不忘拿起小册子品读,连衣角打湿了也毫不在意。
国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后者。
在他看来,宁静不仅仅是表面的无声无息,而是当处于嘈杂的环境或是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依旧能保持内心的淡定安然。
我们总以为,只有顺利得意之时,内心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其实不然,真正的静谧,就在于自己的内心。
心静的人,无论到哪,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居住在喧闹小楼里的陆游,听着接连不断的雨声和吆喝声,心中仍感到无比地安闲自在。
居住在陋室里的刘禹锡,面对生活的种种冷遇,依旧能静守己心,自得其乐。
当我们走到人生的泥泞坎坷之处时,也别忘了以一颗恬淡平和的心,面对纷繁浮华的点点滴滴,感受“心无波澜,清风徐来”的惬意。
一念天地阔,心静万事轻。
静得下心的人,是大智若愚的,是沉着稳重的,是自在逍遥的。
对待困难,他们游刃有余;
对待诱惑,他们不忘初心;
对待生活,他们从容自若。
愿我们都能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守得内心一份宁静,从容地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