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起向高楼撞晓钟
大约五年前,曾购得王阳明的《传习录》。因字密行窄,性子又急,没能通读,更无所得。前些时候,偶得一书《醒来》,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传习读本,根据作者“心—道—德—事”的理解,摘《传习录》中十四篇,内容小而精,平易通俗,并另行编辑,附有自己感悟。细细读来,深有所感,结合平生所做所念,辄录于此,以作存念。
书中共选有14章,而有4章都在讲“立志”,言辞恳切,谆谆告诫,令人不得不深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末有不本于志者”。“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壅灌溉,劳苦无成矣”。这些句子都在说明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先立志,志向有多么坚定,你就会多少动力。这么多年,自己之所以见异思迁,惦轻怕重,没有定力,正是因为自己志向不明,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担当和使命。因为没有明确的选择,自然也就没有了固定的方向,像树一样,倘若扎不下根来,就谈不上枝繁叶茂。正如阳明先生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关于立志,也并非一个还要立大志,立圣贤之志。只有立大志,发宏愿,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才不会沉耽于温柔富贵之乡,才不会斤斤计较于小名小利。只有立宏志,才会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挤压,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对于我这样如此不堪的中年人,当然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大志。为什么立不了大志,因为我的脑子里没有圣贤之学,不懂得人活着是有自己的担当和使命的。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如果孔子三十而立下为人圣贤的大志,在立大志之前,他有十五年孜孜以求的学习时间。所以,要想立大志,发宏愿,有大格局,能够大担当,还得请圣贤之人,把圣贤的思想植入自己脑中,在圣贤的光茫照耀之下,我们才可能发出宏愿。不然,碌碌一生,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建树。就像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中所说“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只有向圣贤学习,才会找准、找正人生方向,而那些立下“学奕”“学文词”的东西看似热闹光鲜,却不能持久,更不可能有所大的作为。
除了立志,还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立志之后,就要勤学,这里的学,就是要从自己的身边开始,从自己眼前开始。而我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或者找些自己改变不了的天时地利来做借口,光阴蹉跎,时日虚掷,除了徒增的白发,两手空空的我,又能向这个世界拿不来什么。在自身上下功夫,就是要时时观照自己,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如果能够反观内心,就会把所有的经历当作自身成长的养分,“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之时,就是你的用力处,而不是找借口,发牢骚。仔细观照自己,就会在起心动念发善心,起善念,在事上磨,在心上炼,假以时日,你就会从眼前走向远方。
说到正念,在《徐爱录》中,阳明先生说孔子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因为雅乐可以涵泳德性,移风易俗。我虽不算性情淳厚,但也绝非易变之人,但是,我想要有君子之风,在这个信息迅捷,物质丰富的社会里,一定要时时警醒,不忘初心,走正道,向上向善,才会走得更远。在《告谕浰头巢贼》一文中,作者劝告反贼回头,情真意切,也警示世人,人间有正道,要走就走正道,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错得越多,人生不可不慎!
所谓功名和权利,书中也有说法,并且很值得借鉴。在《寄诸用明书》中,阳明先生说“非不喜少年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意思是说,功名这事不宜太早,不经过磨难,不懂得担当,有时,功名对于自己是一种灾难。在《寄杨邃庵阁老书》中,阳明对于权利阐释得更是十分清楚,“夫权者,天下之大利大害也。小人窃之以成其恶,君子用之以济其善”,对于权利,是个双刃剑,非君子不得用之,否则,权利越大,罪恶越深。那些阴险小人身居高位者,最易于跌入千古罪人。对于此,我也稍有所悟,曾暗暗告诉自己,所有的功名都不必争得,德不配位,得到的都是灾难。功名,更易于考量一个人的担当,在《与黄宗贤》一章中,阳明先生说“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仕途很难,但是要敢于担当,因为只有在难难处担当,才更能磨炼自己,成就自己。人在仕途,就要良友时时警发砥砺,牢记使命,“无欲速,无见小利”,就会成就更大的事业,也会更好地成就自己。我认为说到底,还是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像我出身农家,读书狭窄,无见过大的世面,自然也没有大的格局,也就不敢于担当,有些使命自然也难以承受。
书中让人警醒的还有“诚意”一说,论述十分精辟。书虽薄,但言简,意重,值得深省,记于此,常回看。
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