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身功法
放松在健身和技击方面的作用
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练拳应在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放松在养生练法和技击练法上都很重要。
身心放松利于心静。体松、心静是练太极拳的基本身心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培养内气,增长内劲。
只有周身放松的状态下练拳,才能体验到放松感,能体验到放松感,而后能体验到气感。放松利于行气,行气通经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杨澄甫说:'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用僵劲,气血不通,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久久练习,则可得真正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由柔软松开而生,拳架愈柔软松开,内劲增长愈快;强硬不松会影响内劲增长。练推手、散手要以放松为基础,周身松开,周身血脉贯通,内气方能周流全身,皮肤的敏感性增加,听劲灵敏,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太极拳技击要以柔克刚,发劲须沉着松静。'
腹内松静气腾然',松、静才能聚气、行气。放松利于血脉贯通,利于行气通经。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行气通经,血脉贯通,气血周流,可以疗疾、 健身,可以养生。
放松包括放松思想和放松身体。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放松可以消除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疲劳,增进新陈代谢的机能,调节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减缓衰老进程, 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身体放松和思想放松
练养生太极拳既要身体放松也要思想放松。放松思想是意动,放松身体是内动。
思想放松:练太极拳要放松思想,就是暂时放下世事而专注于练拳。练拳应知要领、应遵照要领而不拘泥于要领,养生太极拳一切姿势动作都任其自然,练太极拳要注重意气而不执著意气。
身体放松:放松身体就是要松开周身肌肉、肌腱和骨关节,通称松八段九节。九节指下三节胯、膝、脚腕,中三节腰椎、脊椎、颈椎,上三节肩、肘、手腕。八段泛指九大关节之间的肌肉、肌腱。
吴图南说过:'练功首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颈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松开八段九节。
练养生太极拳要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内外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筋膜、关节、腹腔内脏器官、唇齿、眼神、面部表情等等。
放松之难
杨澄甫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
其实,睡觉是最好的放松,会睡就应当会放松。太极拳则是要在动态下的放松,推手是抗争过程中的放松,这就难了。动而放松不容易做到,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动则用力、用力就紧张的习惯。练太极拳应在放松状态下运动,要松而不懈,用力而不僵硬,跟习惯正好相反。放松之难就难在要改变原来的习惯。
放松的练法
随息放松
预备式没有外形动作,意念单一简单,所以可作为入门功夫,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预备式中的随息放松法,可以用来锻炼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和锻炼放松与呼吸的协调能力。一般呼吸是无须注意的,而养生太极拳要求呼吸、意念、动作协调合拍,所以要进行锻炼。
随息放松法是:息出时从上到下进行放松,可以先一呼时放松两肩-肘腕手,再呼时放松中路颈胸腹腰胯双腿至脚,习惯后可练整体放松。练成后,一呼则能从上到下周身放松,这就是意、松、息协调能力。
随息放松法也可为进一步练内气沉降和逆腹式呼吸作好功力体验和功法掌握上的准备。也就是说,随息放松是逆腹式呼吸和行气通经的入门途径。
练拳式时练放松
养生太极拳拳式多有直胸立背,大开大展,舒松伸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开胯圆裆,展臂开胸等架势,有利于放松肌肉、关节,抻筋拔骨,长筋增力,有利于放松背脊、胸腹。养生太极拳采取逆腹式呼吸,有利于放松心肺及腹腔内脏。
养生太极拳拳架动作按阴阳开合而设计。如一呼一吸而小腹降凸-升凹,胸腔扩大缩小,心肺一张一弛,挤压舒展;肢体有曲有伸,有升有降,一开一合。所以练拳要在阴阳开合、虚实变换中练放松,体验体松的感觉。
学者应理解拳架特点,认真学练,要在练拳中练放松。周身放松地练拳,才能端正拳架,增长功力。
逆腹式的拳式呼吸与动作的严密配合,是练松、练气、练劲的途径。所以,要锻炼拳式呼吸。
练拳初期要特别注意练放松,做到用意不用力,自然顺随。每个拳式转接处要特别注意锻炼放松。
我在讲解第一路时,在一些拳式的转接处特意注有练放松的方法,读者仔细阅读体悟而可得其真。如揽雀尾的“挤手”转接“后坐收掌”之间, 注有“呼-两掌前伸,放松肩-肘-腕-掌-指”的功法。“单鞭”转接“提手上势”的后坐伸掌,直腕舒指也是一个放松左臂的功法。
为什么要特别注意“转接”呢?“转接”是承先启后的一个小动作,不算一动;在外形动作上,它起到顺上一动之势转而为下一动造势的作用;实际上它是外形的虚实变换,劲力的收放转折、内气的升降开合变换之契机,于练身、练劲、练气都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转接”放松锻炼,这里举一个转接的例子。
动作转接——伸臂直腕
揽雀尾的“弓步双按掌”转单鞭的“后坐收掌”间有一个转接动作:“伸臂直腕”。
先说一下这个转接动作。“弓步双按掌”的定势是“坐腕、立掌,两掌心向前”。[注意:凡掌(或拳)按出,臂并非完全伸直,曲蓄有余]。转单鞭的第一动“后坐收掌”期间的转接动 作“伸臂直腕”(不算一动),是顺“前弓按掌”之势而“伸臂、弹指”。就是将(上一动曲蓄有余的)两臂伸直并同时“弹指”。“弹指”是从技击上说的。练拳要“面前无人似有人”,前一手 “弓步按掌”到位时,掌指刚独及对方,立即伸臂弹指,发松弹劲,像弹(托)排球一样,将对方发出。这是一个发人的技击动作,(太极拳一招一式都是技击的招法)。也就是说,发人往往是在转 接的一瞬间。从细微处讲,伸臂弹指的瞬间,外形动作上重心已经开始后坐,以免被对方借力捋出。从练拳的外形动作上看,就是将坐腕变成直腕,则立掌变成了平掌、手掌背与前小臂成一直,掌心 向下。设想,练拳若无意,势必平淡无味。按上面说的用意练拳,一招一式都这样用意演练,自然趣味无穷。不过,初学者若是还不知道何为内劲、对内气还没有一点体验,那末,还得先练入门功夫。
端引放松和节节放松
转接动作“伸臂直腕”,在入门阶段练法上除应注意锻炼拳势动作的顺势转换和呼吸的变换外,更要注意锻炼放松,用意念引导放松。
“按掌”时意念是“双肩-肘-腕-掌”,由根到梢,节节松开,“弹指”时意念到指,放松到指,呼气尽。转吸气。这时下盘开始后坐,留住手指。意念“由指端引伸,放松双腕 -肘-肩。”由指端引伸,依次向肩(肩为根节)节节放松。按这样练有两个好处,一是容易放松身体,二是容易体验到松的感觉。不过要注意,拳要打得慢一些。
养生太极拳的很多转接过程是可以练放松的,读者应举一反三,留心拳势转接时练放松。
松身先要身正。从头领导全身,所谓“虚领顶劲”,尾闾中正,就是用意识引导放松身躯的方法。练拳要坐实下盘,头向上拎,把脖颈、脊椎节节拉开。虚领顶劲,提起精神。呼气时气往下 沉,从上到下用意松腹-腰-胯节节放松。中气下沉时,注意练中线放松:松腹、松腰、松胯,虚心实腹,气沉丹田。
练拳要分清虚实,以便于放松下肢。练拳要两股前节有力,劲起于脚。为了进一步练放松下肢,首先要练好拳式,锻炼下肢的支撑力。然后可以在虚实变换中锻炼放松下肢。下肢放松也要随呼 而放松胯-膝-脚腕-脚趾以及出腿时用脚趾把腿引伸节节放松。
内外相合,周身一家
初学入门有一个过程,先是练手或脚单一放松。有的拳式动作有锻炼手脚同时放松的方法。初练时是一心两用。要练上下相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不仅是外形动作上的“相合”,更 要注重意气的相合。这就是练意气上的内三合、外三合的门径,练成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即一动一静都能放松周身,都有放松感,松身功即成。
练拳和周身放松,则气血畅通,可行气通经,身心健康,为进而练内气、内劲创造条件。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