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下丹田(一)
“凝神入气穴”是道家修炼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道家修炼方法的核心。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说:“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太乙金华宗旨》中也说:“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气穴。”同时指出了“无为而为”四字是凝神入气穴的机要所在。然而,我们知道,道家丹道修炼是立足于道家世界观与生命观的基础上的。很多人对道家修炼文化并不了解,只喜欢去简单的研究学习道家的修炼功法。很自然就会把我们一般养生功讲的“意守下丹田”与“凝神入气穴”混为一谈。大家从研读的丹经上,或是跟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丹师学来的丹法,一般会形成这样的概念:1、气穴在丹经上也就是下丹田,在我们的脐下部位。有些看丹经比较认真的,会知道这个部位不是一般气功所说的脐下四横指或脐下三寸的所谓丹田,而是脐部与命门连线中前七后三处略下一点。认为这才是丹道说的丹田位置。2、凝神的神,就是意识。认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处就是凝神。研究丹经比较认真的,一般会认为凝神不仅是集中注意力。因为“机在二目”神机在两目,所以要用眼光去凝视。3、凝神于什么地方呢?就是祖窍,祖窍就在两眉中心。所以很多人去感觉,专注体会,或是去凝视两眉的中心位置。也有些比较认真的,知道祖窍是虚窍,不在肉体上。但它是虚窍,在哪里,怎么个虚法?一般人不知道,所以认为祖窍是在眉心前的虚空处。4、凝神入气穴,就是将意识集中了,然后守在下丹田处,等气感出来,真气萌生,所以一般认为这与意守下丹田是一致的,只是叫法不同。对丹经有一定研究的,认为丹道凝神入气穴与守丹丹田不同。除了前面说的以外,还认为凝神入气穴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认为我们入气穴的时候,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下丹田。”5、还有更为认真的,知道丹道所说的凝神后是要见性光的。要让祖窍处显发“圆陀陀、光烁烁”的性光,然后用性光下照丹田。但性光具体怎么样,不太清楚,只要在实修中眉心前见到光,就可能是性光了……当然,显然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是不一样的。但两者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我们在后面由浅入深的进行讲解。
首先,在道家修炼中,神与意并非一个东西。在《太乙金化宗旨》中说:“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上之宝。精水云何 ? 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在《青华秘文·神为主论》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而在《青华秘文·意为媒说》:“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神与心的关系是:“心者,神之舍也。”而意与心的关系则是“意生于心。”另外,从传统的五行学说角度来说,我们的神按五行分也有五神之说,即:“心藏神属火,肺藏魄属金,肾藏志属水,肝藏魂属木,脾藏意属土。”此五神的根源是心神,当然此心神非心藏神之心神,而是五神之源,是神未分五行之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凝神与意守是不同的。凝,是凝聚之意。凝神就是将我们的神凝于一处,或是使之凝为一体。而这个神肯定不是仅是凝聚意。要么是神、魂、魄、意、志之五神凝于一体,要么就是五神之总源的心神凝于一处或凝为一体才可称为凝神。而意守只是以意去守某处。即使你集中意识于一处。也只是凝了意,而非凝神。或许有人会说,在我们将意识专注于一处的时候,好像专注的只是意识,其实五神自然凝于一处了。或是说,神之机在目,我们在入静无杂念的情况下,目光专注于一处,不单是意,其它神也凝于一处了,这就是凝神了。所以,我们讲的意守实质上是凝神。是这样吗?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