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探寻业务本质问题?

解决问题的原点在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就是发现理想状况与现状之间的落差。为什么呢?因为在问题没被发现之前,大家并不知道问题有解决的必要,当然也不会采取行动。当落差越来越明显都能轻易察觉,而问题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往往才开始解决问题。
所谓的“问题”,就是由别人提供已知条件给自己。在现实工作中,少有上级会像布置作业一样来交代给下属。所以大部分时间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6个细节问题帮助我们发现寻找真想。例如:
1、现状与期待的状况之间有无落差?
2、现状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3、是否觉得哪个部分进行得不顺利?
4、是否有些事情未达标准?
5、有没有哪些事情不是你原先期待的状态?
6、若置之不理,将来是否会发生重大的不良状态?
HR通过上篇的业务问题答案总结,在追问的情况下,有助于你辨识问题的类型:恢复原状型问题、防范潜在型问题、还是理想型问题。
HR也可以通过自问自答这几个问题,能帮助自己掌握具体的问题,并确认每个问题的本质。下面提供几个找到问题本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SCQA分析模型
SCQA分析法,类似于5W2H分析法:
1、Situation:预先确认当事者的具体形象,无论当事者是人或公司。描述当事者过去的经验、目前稳定的状态和心中的理想,以及未来的目标,也可以穿插对于当事者的描述。
2、Complication:假设一个正在颠覆目前稳定状态的事件。假设事情的进展变得非常不顺利,或是在目前稳定的状态中,发生了严重的不良状态或障碍。这个步骤是C,也就是“障碍”(Complication),可以说是问题。在这个阶段,你会发现问题的存在,也就是现状与期待的状况已产生落差。C不一定是指不良状态,它代表某事件颠覆了目前稳定的状态。因此,或许危机就是转机,C也可能是千载难逢能实现理想的契机。
3、Question:本身能反映出对当事者而言的重要问题。对于所有的问题类型而言,在分析原因、紧急处理、根本解决、预防策略、防止复发策略、选定理想等重要的问题领域当中,Q都是设定具体主题的步骤。
4、Answer:回答当事者的核心疑问,可说是解答。这里的A,指的是思考假设性的解答方案,其中还伴随了筛选及评价替代方案。
例如:手机一不小心就下载了拼多多
S场景:出现很多小家电、食品
C冲突:你想要但是觉得东西还不够便宜,最好0元拿
Q疑问: 怎么办?难道不要了?好纠结?
A回答:拼,拼的人多价格更便宜,找更多的人砍一刀可能就是0元拿了,转
二、福格行为分析模型,也叫“知愿能”模型
福格行为分析模型认为要促使人们做某个行为,需要满足三个要素;
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点(知晓);完成这一动机的能力(能力);充分的动机(意愿)。
1、触发:是什么诱发用户会做出这个行为;什么因素会导致用户会完成这个;
2、动机:人们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始动因是什么 ?
3、能力:人们做出此行为需要满足什么能力?人们是否有条件来完成这个行动或者做这件事。

HR在分析业务部门的问题的时候,是因为信息有偏差还是信息不足,还是能力不够,还是意愿不足导致的问题,可以利用福格行为分析模型来找到本质问题。
例如:HR在访谈业务直线经理的时候,他反馈下属执行力不行?
执行力实际是个伪命题,表面原因,有几种可能?是下属信息不够充分?还是能力不行不知道怎么做?还是意愿不够不想做?就需要具体情况去分析。
三、MECE分析法
分析问题就是拆解问题,将事物拆解,思考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意指兼具相互排他性与集合网罗性,也就是拆解后的各个组成成分“不重复、不遗漏”的状态。“将事物进行分解,从结构去理解全体”这种思考方式的精髓,就呈现在MECE之中。
符合MECE原则的架构,大致可分为3种:
第一种是将分析对象区分成符合MECE的项目,有助于当事者理解分析对象的结构。
第二种是用“流程”的概念掌握MECE的项目,有助于当事者理解分析的过程。
第三种则是使用由纵轴和横轴所建构的“矩阵”来整理事物。
解决恢复原状型问题时,遭遇到的问题领域包括了掌握现状、分析原因、根本解决、防止复发等等。
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时,可以利用MECE解决哪些问题,例如确定不良状态、预防策略、发生时的应对策略等等。
解决追求理想型问题时,则必须经常提醒自己,使用分析工具的目的是解决哪些问题,例如资产盘点、选定理想、达成理想的行动计划等等。
四、5WHY分析法
HR遇到业务问题时,是否只看到表现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可以使用5WHY分析法来拆解问题,直到由表入里直抵本质原因。
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是由丰田公司生产现场首创,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或他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
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虽然叫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如古人所云:打破砂锅问到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