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本草之【肉桂】图文
【历史沿革】
本品以“牡桂”与“菌桂”之名载入《神农本草经》,而肉桂一词则始见于《唐本草》。牡桂的原植物,据《本草纲目》载:“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故将桂与牡桂合为一条,又称桂“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
【别名】
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生态环境】
肉桂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喜光又耐阴,喜暖热、无霜雪、多雾高温之地,不耐干旱、积水、严寒和空气干燥。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因此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宜为其创造一个暖热湿润的环境。栽培于沙丘或斜坡山地。
【主要产地】
广西贵港平南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玉林市容县、梧州市藤县、玉林市玉州区、梧州市岑溪市;广东肇庆市高要市、禄歩镇;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野)等。
【采集方式】
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炮制】
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性味与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瘘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含量测定】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含量测定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乙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ml/g)。
桂皮醛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