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夺目的唐代金银平脱镜
以前在博物馆看到的古代铜镜,都是一个灰扑扑泛着铜绿的盘子,虽纹饰精致,总觉得少了些趣味。
▲ 十二叶四竹叶四山纹铜镜,战国,长沙市博物馆藏
▲ 四叶鸟兽纹铜镜,西汉,长沙市博物馆藏
▲ “应物无心”长方形铜镜,宋,长沙市博物馆藏
这次在西安见到一面唐代金银平脱镜、一面唐代螺钿镜,刷新了我对铜镜的认知。原来铜镜还可以如此流光溢彩,如此璀璨夺目。
唐代的手工制造业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高峰,铜镜也是如此。不仅铜的冶炼和铸造工艺发达,而且铜镜造型、纹饰和工艺均有诸多创新。唐代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亚字镜等造型,镜背纹饰应用珍禽异兽、花草、葡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广泛题材,还创造了金银平脱、螺钿嵌等特殊工艺,精美绝伦。
本篇我们先欣赏下唐代金银平脱镜,下篇欣赏螺钿镜。
▍何为“金银平脱”
用金银箔贴花的装饰工艺汉代就有,将金银捶打成特别薄的箔片,剪成纹样粘贴在器物表面即可。但由于箔片太薄,且粘贴不太牢固,容易磨损和脱落。
▲ 贴金箔彩绘漆奁,西汉,扬州市邗江区杨庙乡昌颉村汉墓出土,扬州市博物馆藏,图片来自网络
金银平脱工艺则是唐代的一项创新。它的金银箔片厚度增加了很多(250—500微米厚 vs 长沙杨家山西汉墓贴金箔漆器的9-17微米厚),工序也复杂许多。将金银箔片雕刻成纹样后粘贴在器物上之后,要在器物表面髹漆、晾干、再髹漆,反复多遍,用漆层将金银图案遮盖住。再反复打磨抛光器物表面,直至金银箔图案脱露出来,与漆面平齐,因此称作“金银平脱”。
这样金银箔片被牢牢镶嵌固定在漆层中,就不容易磨损脱落了。而且箔片厚度增加,工匠还可以在其上雕刻纹理,使图案更加精致生动。
▲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唐代,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1为本人拍摄,图2-4来自网络
这次在陕历博看到的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是典型的唐代金银平脱镜,从不同角度看,能看到金银箔片的光泽变化,华丽夺目。
镜背的主体纹饰是四只口衔绶带、昂首展翅的鸾鸟,用金片刻镂而成。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好细小的同心结!),贴饰花叶形银片。鸾鸟自古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吉祥鸟,“绶”与“寿”谐音,象征着健康长寿。
金银平脱工艺在盛唐时期风行一时。由于工序繁琐耗时,成本极其高昂,其制品是仅限于上层贵族的奢侈品。唐玄宗自己大量使用,还经常赐给宠臣和贵族。这面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做工精致,且绶带纹饰恰好吻合玄宗的《千秋节赐群臣镜》诗句,被认为是玄宗赏赐大臣的御用之物。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唐 李隆基《千秋节赐群臣镜》
据唐宋诸多古籍记载,盛唐年间的金银平脱应用于各种生活用品。如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载,唐玄宗、杨贵妃曾赐给安禄山银平脱破方八角花鸟药屏帐,金平脱酒海、杓、大盏、次盏、大玛瑙盘、装(妆)具、盒子、铁面枕......种类繁杂,奢侈异常。
安史之乱后国力衰退,承受不起再玩这等奢侈品,唐肃宗、唐代宗先后下诏禁止生产金银平脱制品。此后金银平脱生产急剧衰退,五代后绝迹。
▍唐代金银平脱镜
目前存世的金银平脱制品比较稀少,多为唐代所制。其中金银平脱镜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好。上述陕历博的四鸾鸟衔绶纹镜是典型的代表作品,还有几面平脱镜也非常精致华丽,体现了金银平脱的高超技艺。
▲ 银平脱花鸟狩猎仙人纹镜,唐代,上海博物馆藏,摄影:微博@陈斯飏(感谢作者授权)
此镜漆地已开裂,银平脱保存完好。画面上有骑鹤西去的仙人,策马追逐的猎手和奔跑的猛兽,衔花起舞的孔雀和凤凰,还有众多花草飞鸟山石树木。银箔上镂刻的纹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
▲ 漆背金银平脱八角镜,唐代,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42第12号),图片来自正仓院
此镜是日本圣武天皇(和唐玄宗同时代)生前所用,可能为遣唐使带回日本。镜面为八出葵花形,圆钮饰宝相花纹,繁茂的花枝缠绕其外,十几只大大小小的禽鸟环绕花丛飞翔,镜边处饰有衔花鸾鸟和花草蝴蝶。整个画面参差错落,疏密相间,一派鸟语花香的祥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