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建设“四好农村路”,通达城乡幸福处

12日,我省召开决胜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部署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农村公路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的重要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近年来,广州增城区对照农村实际问题、农民实际需求,以六个方面科学建设“四好农村路”,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上下功夫,让广大农村地区更好联系城市,让农民更好更快共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成果,加快实现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的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去年下半年,增城区先后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获得全国示范县的称号。

交通公路就像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交通枢纽是心脏,国道、省道是大动脉,县乡村道是毛细血管。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保障水平高低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乡村要振兴,公路要畅通。

近年来,增城区围绕乡村振兴推进“四好农村路”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发达的“大动脉”带动“毛细血管”发挥更好的效能,按照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要求来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增城“10、30、60、90”生活圈:即任何一个镇街10分钟可上高速路,30分钟可达广州市、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佛山、广州和深圳两大国际机场、广州南站以及周边铁路货场、港口,90分钟可达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实现了物流、人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拉近增城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时空距离。

路网的快速互联能较好地把游客引进来,把农产品运出去,让增城广大农村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之一、度假休闲胜地和农产品供应地,带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

增城区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围绕“服务产业、快乐游客、幸福市民、致富农民”的目标,按照“以藤结瓜”、“造瓜结藤”的规划理念,通过“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居民点、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农业产业园等重要节点有效串联起来,并与“万家旅舍”和绿道紧密结合,通过交通改善促进乡村振兴载体的发展。

为解决农产品运输不方便、运输成本高、运输过程长等问题,增城区在推进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的同时,高度关注农产品集散地的公路建设,创建“农资运输路”,做到产业规划发展到哪里,农村公路就连接到哪里,形成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输出、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的“绿色经济路网”,把游客运进来,把农产品运出去,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通过交通环境的改善,在农村公路和绿道沿线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增长50%以上。2019年,增城区更是成功创建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四好农村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明显。

县道X292线高岳公路沿线建设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派潭河岸山水、田园风光、农家风情融为一体,“四好农村路”也是具有观光、健身、休闲功能,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增城区从2002年起采取上级补助和区财政投入为主、镇街财政投入为辅、乡贤村民捐资为补充的多渠道融资模式,每一条行政村和100人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底化率达到了100%,不但建得好,而且建得美。近5年来增城区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9亿元,其中村民自筹、乡贤捐款、企业捐资2.8亿元,其余为各级财政兜底。在 2018—2020 年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增城区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想应增加区财政补助,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统筹补助,新建类项目每公里补助40万元,加宽改造类项目补助25万元,桥梁项目每平方米补助6000元。

从2019年起,县道升级改造按照一级公路结合城市主干道进行双向6车道以上标准进行建设,行政村道至少达到6米以上路面的标准,自然村道至少达到4米以上路面的标准。

增城区共有农村公路1725.92公里,其中县道10条141.29公里、乡道366条984.27公里、村道798条600.36公里。管好农村公路,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管理队伍和良好的护路氛围。

增城落实县道区管、乡村道路镇街管的责任,制定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四好农村路”养护管理办法、“路长”制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奖励制度等,构建“四好农村路”管理的长效机制。

其次。建立健全区、镇街两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各村(居)根据实际招聘护路员,组建起区、镇街、村居三级农村公路管理队伍,做到区有路政执法员、镇街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与此同时,发动村民参与,创造公益性岗位,区地方公路管理总站招聘的公路养护工人,原则上是公路沿线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各镇街负责养护管理的乡村道护路员,以招聘当地农民为主,既管好道路又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养护好农村公路,是农村公路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增城区、镇街两级公路管理部门积极探索采取组建专业化养护队伍自行养护管理、公开招投标日常养护作业和大中修单位等方式,形成多元化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建立起日巡、月检、年评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月检和年评的结果排名通报。

建立稳定的日常养护资金财政投入增长机制,2019年全区投入6574万元;制定实施增城区“四好农村路”养护标准,举办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养护技能和服务水平。

提升养护质效。制定示范镇示范路创建工作方案,把县道高岳公路、正兰公路,乡道沙龙公路、高背公路等4条农村公路创建为示范路,在公路保洁、绿化维护、标志标线等方面统一标准,为全区提供操作经验和样板。每条新改建的公路安装LED路灯和规范完善的标志标线,公路沿线空白挡土墙通过上山水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农村公路成为陶冶教育的阵地。

强化景观效果。利用增城山水田园和优美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形就势进行规划建设,把农村道路建设、管护与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注重景观节点建设,把农村道路打造成为展示增城自然生态环境、欣赏大好风光的旅游观光道路。例如,县道X292高岳公路是广东省唯一一条农村公路被中国部公路学会评为“2019年全国美丽乡村路”。

道路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使用舒适、便捷,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针对“四好农村路”的运营和利用,增城推行“票运分离”TC公交运营模式。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较多“乘客少、收入少”的“冷线”无人愿意运营的问题,2018年底启动“票运分离”TC公交运营模式,即政府负责规划公交线路、制订服务水平、收取车票收入和投入运营资金,公交运营企业只需要按要求进行运营并按车公里数计算服务费(无需考虑车票收入),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目前已经实现行政村100%通过公交班车,约每15分钟一趟车连接到中心城区和地铁口,群众每天 6时30分至21时 均可乘坐公交,极大方便群众出行。

实施公交“末班车”制度。即中心城区、新塘城区的重要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22时 总有一班“末班车”可以回到各个镇的广大农村地区,使广大农村居民安心、尽情在城区购物、娱乐,共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

试行5G智慧公交。以增城9路公交为试点,建设目前国内最长(长40多公里)的连续覆盖5G信号的智慧公交与增城广场站5G+体验站场,乘客可在公交车上体验5G的WiFi、4K高清电视直播、实时查询公交信息等服务。

提升农村物流服务。研究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引进了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华南枢纽项目等大型物流仓储项目,建成了新塘镇集邦物流园、仙村镇普洛斯物流园等镇级物流园,形成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推进快递物流点进村工作。

个性化的公交服务大大缩短了城乡间的交通距离,消除了城乡差距心理距离。便捷的物流网络有效地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方便、优质的物流服务和生活环境,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