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臣山水画神品《林峦秋霁图》轴
谢时臣(1487—1567年后),字思忠,号樗仙,苏州人。明代画史对他有简略记载,如姜绍书《无声诗史》说他“善画,颇有胆气,长卷巨障,纵横自如”。和其他职业画家一样,谢时臣早年学画经历,画史中没有明确记载。身处苏州,难免会受到“吴门画派”大环境的影响。谢时臣早年和其他苏州画家一样,是以学习“元四家”风格为主的。六十六岁时他尚作有《临王蒙雅宜山图》,可见他对王蒙的热情,至老未减。与当时苏州文人画家足迹很少跨出苏州不同,谢时臣阅历丰富,遍游名山大川,得江山之助,所以作品才能苍古有气概。如乾坤四景,是他屡屡描绘的题材,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沈周《乾坤四大景》的影响。
谢时臣不仅自己多有壮游,在对学生的教学上,谢时臣也言传身教,如1541年5月,即作《武当紫霄宫霁雪》的前几个月,5月27日那天,梅雨开霁,他带领学生游灵岩山,“沿太湖探吴王西施旧迹,如响屧廊、探香径、麋鹿台之荒址,高跻琴台,抚景长啸,聿兴逸世之想,乃对景仿佛成图,分遗诸子,并系二绝以纪同游故实云。云落孤峰天气清,琴台石梁振衣轻。遥瞻林屋涵银镜,背拂穹隆下玉笙。雨馀岩岫郁苍苍,红粉离宫碧草荒。拾得古时金瑟瑟,玉人争看说吴王”(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基本上是对景写生,画《灵岩小景》长幅以为示范。可以说,敢与溪山写真,正是谢时臣山水画能不同于当时其他苏州画家的主要原因。以至于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晚年题其山水册,也称赏有加,认为谢“往岁尝客杭州,又尝东游天台、雁宕,南历湖湘,皆天下极盛之处。此画虽其学力所至,要亦得于江山之助”,而文氏自惭“裹足里门,名山胜地,未有一迹,虽亦强勉图抹,不过效昔陈迹,愧于思忠多矣”。文徵明指出,谢的仿古作品不仅是其学力所至,更因谢时臣的壮游而使作品得到江山之助。文徵明这话并非完全是自谦,其实自明初起,吴门画家沿袭“元四家”遗风,更多地将“师古人”置于“师造化”之上,吴门画派绘画基本上是一种文雅温润的风格,后期尤其走向温吞水式的绘画形式。晚明董其昌为矫此弊,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补救方法。谢时臣能诗,又能行万里路,作品颇有生气。明代画史提到谢时臣,也说他“颇有胆气”,“颇能屏障大幅”。在这方面,谢时臣是得到明代画史公认的。
谢时臣《林峦秋霁图》绘群山间溪径蜿蜒,山石险峻雄奇,两山环抱间,清泉奔流,烟云变灭,气势极为雄壮。高士二人,适坐於溪畔指点谈论,另一童子扶杖侍立。山腰,复有古刹掩映,僧侣徐行。主、副之点景人物均描写生动,形态逼真,使山水中增添不少生气。谢时臣以细密繁复的笔法皴山,焦墨点苔,有王蒙餘韵,用笔苍劲有力,墨色变化丰富,有浙派雄健之风,更得益于对大自然的写生感受。
【谢时臣《林峦秋霁图》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1143页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416页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331-332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