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瑰宝:神奇秘制偏方,三两三,治失眠、痛风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中医瑰宝——秘传“三两三”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

  “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

  全方组成列下:

  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

  (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

  (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2“首风三两三”

  发病有时的头痛或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病证,不易根治,如果气候有变化,或将要起大风时,先一日必出现剧烈头疼,正如《内经·风论》所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麻黄30g(打碎节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罂栗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的加龙胆草0.1g

  痛偏于右的加钩藤钩0.1g

  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0.1g。

  (1)煎服法:用水约四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都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分温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后服。

  (2)禁忌:服药六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剂量不可减轻试用,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3)注意事项:麻黄必须打碎节,先煎去沫,或去头煎,桂枝必须去皮,不然会有鼻衄的后果。

  (4)头痛的原因

  头痛、偏头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入于骨髓,一般性头痛,其痛不会逾月的。

  正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歧伯曰:'当有新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问·风论》中所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所沐中风,则为首风。”

  (5)法则:袪风逐寒为主。

  (6)方解:凡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从皮毛而出。本方麻黄散寒,桂枝袪风,更以罂栗壳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于左为肝气上逆,用龙胆草泻肝火;偏于右者为百肺失清肃,以钩藤钩平肝风(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东方震木为肝;右为兑金为肺)。陈细茶解结止痛,服之鲜有不效者。轻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剂必愈。如服一剂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属于风寒入里之头痛,如梅毒蕴结、胃热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疗的。

  3“跌打三两三”

  病者从高树或楼上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两三”就行啦。

  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滇三七0.1g(研冲)

  (1)煎服法:此药将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约经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付,静养2~3日就可以劳动了。

  (2)用药的理论依据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急虚身中,卒至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就是说,扑跌、溺水这一类外伤,就由于本身虚竭,仓猝支不住而出现失足沉溺,以致五脏闭绝,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这在诊脉上是不可以预期的。如由高坠下,必须一时出现目眩心悸才会失足跌下,这就是所谓急虚身中。

  (3)治则:通经脉,活气血。因为是急虚,所以着重通气活血;因为是身中,所以着重在解结去瘀。

  (4)方解:本方当归除客血内塞,温中止痛,破恶血,生新血,协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养新血;金银花通行十二经,消诸肿痛;穿山甲出阴入阳,通串经络,能直达病所;三七散血止痛,于跌扑未出血者,更为要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如果骨断筋折,就不属于本方范畴了。

  (5)论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脏论》“急虚身中”一段,句读不明,历来注家都解释为“内伤”,不想想在临床上的“内伤急中”是没有不出现真脏脉的,只有坠溺之类的外伤,虽由急虚所引起,但不会出现真脏脉。古人正恐人误会内伤,所以举例“譬于坠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脉虽不见犹死也。这里要指出的内伤脉象,一息5~6至是决不会死人的。外伤就不同了,血伤之后,应当脉见迟涩,若有数象,证明瘀血入心,舌中必见瘀点,这就是很危险。

  “溃疡三两三”

  (1)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

  (2)处方:赤小豆30g栝蒌根30g浙贝母30g大冰片0.1g。

  (3)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未,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二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一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此药用后可保存,使用次数越多,效越大,看来不符合卫生和科学原理,但在实践中确是如此,原理在哪里,仍不可得。

  “痛风三两三”

  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前0.1g

  主治:热痹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

  “安眠三两三”

  生地黄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已9g、硃砂0.1g(分冲)

  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经衰弱症),但硃砂不能多服,6~12付即可。

  按语:本方有防己地黄之意,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