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活不好?

行动才是学习的起点。

——兰陵王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知识,一点改变都没有?

明明我们已经读了各种书籍,听了各种知识付费,看了各种认知类的文章,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起色呢?以前是这样子,怎么现在怎么还是这个老样子。

知识付费是不是骗人的,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这真是一个大哉问。

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得到了一些答案,把它分享给你。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引子,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你们给我更多你的答案。

1

学习分为两类

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学习和传递史。

如果哪一天人类不再学习知识,也不再传递知识,那么整个文明也就戛然而止了。

说到学习,又是好大一个词。

什么是学习,我们到底在学习什么?学习可以分为哪几类?

问题就出在后一个问题上,即学习的种类。

我们一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静态只需要在大脑里进行,比如学数学、学哲学,这类学习只要你顿悟了就立马懂了。

而动态必须要进过行动才行,比如学一门语言,技能、管理、说话……

举个栗子你就懂了,如果大家有学过驾照,你一定会很感受深刻。

当教练把一个步骤交给我们的时候,各种注意事项和方法都一五一十的告诉我们了,但是为什么我们就是学不会呢?难道不是应该懂了就能做到吗?

还记得我练倒车入库的时候,教练生无可恋的让我练了整整一天,我已经数不清到底倒过多少次车了,最后都倒吐了。

老司机们可能会觉得,倒车入库多简单啊,怎么需要练那么久。

因为学车本身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它不是你懂了就会了,你必须要不断练习才能学会。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动态学习,你无法走捷径,即使你是爱因斯坦,你也需要学习一万小时。

当然,聪明的人可能学得快一些,但是动态学习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我进入职场突然发现,自己的认知很无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我的领导经常跟我提“用户思维”,难道我不知道用户思维吗?

我知道,四个字嘛,多简单的事。

可是真有那么简单吗?之后的动态学习才是难点,我必须要不断去实践,去试错,挨够了足够的批评才能慢慢学会用户思维。

就像你此刻,可能知道了动态学习四个字,但是要懂得什么是动态学习,动态学习的意义,可能只能是你去实践了很多次之后,才会慢慢感悟。

所以,这是我想告诉你的第一东西,我们的学习分为两种,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动态学习,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练习,才可能习得。

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我再说3遍,希望你记住。

▲超智能体《动态学习法》

所以,这里也提醒一下,不是知识没用,而是知识只是第一步。

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依然很菜,现在感到很焦虑,请你不要焦虑,因为你还没有行动。

2

中观套路与微观体感

讲了这么久,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不论我们文化水平如何,大概都听过“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吧,那是我第一次思考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感觉自己快触及真理了,然而,我想多了……

吴伯凡说「知行合一的意思不是说学习之后必须行动,而是说,真正的知道跟行动是同步的,如果你真知道了你就能做到。」

是不是很毁三观?

就很绝望啊,那我们学的那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学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直到前不久我在《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里听到梁宁讲起中观套路与微观体感的重要性。

梁宁说,我们平时学的那些套路、框架、理论都是中观的,它重不重要呢?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人没有中观套路,他的知识体系就会很乱,不成系统

不成系统,这个人就永远成不了高手,或者需要成倍的时间才能成为高手。

但是!!!但是来了,光有中观套路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有足够的微观体感

什么是微观体感?

给你举个栗子吧,听完你就懂了。

你大概听过日本的寿司之神吧?这就是一个把微观体感修炼到极致的人。

你知道他对学徒的要求有多严格吗?

前十年时间只能练习拧毛巾和用刀,十年之后才够格学煎蛋。

就像玄幻小说里写的一样,一个很牛逼的师傅收了一个天才弟子,结果前十年时间只教他劈柴扫地。

你可能觉得这太夸张了,

在纪录片《寿司之神》里,学徒说:“我练习煎蛋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断搞砸。”

最后这位学徒煎了200多个蛋之后,终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得到了寿司之神的认可。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疑惑了,200多个蛋,他怎么知道哪个蛋是合格的?这200多个蛋真的能吃出差别吗?

这就是寿司之神的微观体感了,他用90年的时间来感受这件事,虽然我们等菜鸡吃不出来,但是对方一看便知。

总结一下,所谓微观体感,反应到当下,就是你每一个微小的决策,每一个微小的动作

3

算法与大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可是你刚在知行合一不是说,只要真正的知道了,不是就能做到吗?怎么还需要行动,需要微观体感呢?

这两者并不矛盾,你以为的知道只是假知道,静态层面的套路你知道了,但是动态层面的微观体感你并不知道。

就像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我们看了一个公式,以为自己懂了,可是下次只要题目稍稍变一点点你就懵了。

这个过程里,有一个更底层的东西,叫做算法与大数据

所谓中观套路就是算法,而微观体感就是大数据。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中国可能在人工智能弯道超车呢?就是因为中国人多,大数据丰富。光说算法有毛用,大数据才是王道。

而练习的过程,行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形成微观体感,形成大数据。

最后,算法和大数据合二为一,就是你成为牛人的时候。

4

只有行动才会带来改变

最近,我越来越感受到一个东西,就是行动的力量

这种力量无比强大,我无法用语言表达。

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不论你学了多少东西,你都必须行动,除非你做的是纯科研工作,比如研究数学,研究哲学。

如果你是跟我一样的凡人,无法靠从事纯研究生活,那么行动是你唯一的活路。

只有行动才能带给你改变,行动才是学习的开始。

总结一下:

1、我们所有的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的,比如数学;一类是动态的,比如学车。

2、我们一直在学的认知,读的书,听的道理,都是套路,是算法,是静态的;我们还缺乏微观体感,缺乏大数据,这只有长时间的动态学习才能补齐。

作者介绍

蘭陵王

一枚疯狂的热爱生活的文青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