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跳出舒适圈”这是一碗毒鸡汤,不要盲目喝
文/唯晨
我发现如今社会上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认为人生就得永不知足,永远折腾。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积极向上,实则内心无时无刻都陷在焦虑不安之中,攀比是人性,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好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条件。然而,做人在追求这些东西的之前,不可缺少的就是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之人无论做什么都很难成功,眼高手低是所有问题中最具杀伤力的那个。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都在流行“跳出舒适圈”的心灵鸡汤,这些观点看似积极进取,实则在贩卖焦虑。
对于这个世界,有时候成年人并没有孩子看得清。曾有一个孩子在被父母灌输“跳出舒适圈”的时候反问:我觉得现在就挺好,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是呀,我们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呢?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温水都在煮青蛙,真正具有杀伤力的不是温水,而是装水的那口锅,和锅底的柴火。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很多中年、青年甚至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们心上都压着令其喘不过气的负担。老话说,知足者常乐。在攀比的疯狂之下,无人知足,也没有人敢对外表示自己“知足”,大家认定这样只会被人看不起,然后被扣上“不上进”的帽子。于是不知足的人越来越多,不快乐的人也越来越多。
被焦虑包围的人无论多累都不敢停下来喘口气,怕自己一旦停下来就会被社会淘汰,被生活抛弃,于是咬牙奋进,为了赚更多的钱甚至辞掉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放弃那些“没用”的爱好。老实说,你努力寻求别人赞扬的样子真的很丑,那不是真正的你,拼命包装自己只为了让朋友圈的“陌生人”给你点个赞,值吗?我有一个朋友,从读书到工作一路顺利,她所找的工作可以说就在自家门前,朝九晚五不加班的那种,虽然收入不高,但也足够日常开销。她有大把的时间陪伴父母,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空间,安逸的状态简直令人羡慕,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如果我的生活也可以这样该多好,稳定且平静,这种日子过一辈子都不会腻。
然而她似乎并不这么认为,随着身边朋友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收入也越来越高,又加上朋友圈那些被精心包装后五花八门的炫耀,这些终于让她坐不住,辞掉安稳的工作,奔赴大城市信誓旦旦要去奋斗。结果很遗憾,被“跳出舒适圈”洗脑的她不仅没能在大城市里一展拳脚,反倒被直接骗进了传销。这是发生在身边熟人身上我所知的最讽刺之事。生活平静安逸不好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非要肩负起“发展社会”的重担,一个连最基本生活都过不好的人,谈何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老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若连眼前的两间屋子都打扫不干净,就不要再挣扎着非要去扫天下之不平,人贵有自知之明,级别不到莫要胡闹。如果你有幸能在舒适圈里如鱼得水,又何必背井离乡非要去沙漠闯荡。跳出舒适圈这个观点并不适合于任何人,过上舒适的日子是众人的毕生追求,自信点,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活在令自己感到舒适的圈子里完全没错。人生不长,没必要变着花样地自我折磨,你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所做的事情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让自己感到快乐就是对的。有的人听人劝吃饱饭,有的人听人劝反而成了对方的“饭”。关于舒适圈,是否需要跳出,并无绝对。
待在舒适圈里,做好那些自己擅长的事情,成长没必要非得改变环境,如果你是一条鱼就该明白自己不能去沙漠,如果你只是一只麻雀,更要清楚自己不可能如雄鹰那般飞越高山大海。是候鸟就老老实实到南方过冬,非要挑战自我同北极熊比抗冻,只会在跳出舒适圈的同时也完结了自己的生命。罗永浩有句话说得好:“自己不擅长、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找擅长的人来帮忙做,而不是自己明明不适合,却非要逼着自己做那个领域的事。”成长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不要用跳出舒适圈的方式去揠苗助长,结局并非能如愿。
唯晨说: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