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一例干眼症
2230
复禾健康医生组
某女,67岁。眼睛干涩二年。两眼无泪,干痒或疼痛,呵欠亦无点滴眼泪,不敢瞬目,合目需小心、睁眼亦谨慎,眼睑轻微眨动则致眼球酸痛,每日靠滴眼液度日,用药无数皆不能根治。后经人提醒,才找中医调治。
就诊时目睛血丝,眼睑皱缩,目眶晦暗。除眼干外尚见口鼻干燥、两耳干痒,可知其五官孔窍皆失濡润。患者形丰,口中虽干并不喜饮,且饮水喜热或烫;平素大便软溏,畏寒肢冷。两脉沉,舌淡红。
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患者头面干而大便溏,是脾气虚,不能散水精上归于肺,肺失治节,则不能水精四布。所以头面孔窍皆干,“清气在下则为飱泄”。似此一处水多一处无水的现象,正是五苓散证主治。笔者早在1987年撰文,专论五苓散的润燥功能,五苓散为通阳化气方,阳气一通气化则行,水气不聚则水精四布。温病派也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说,世人常把五苓散当作利尿剂,实是误解,以为小便利则能通阳气,其实是五苓散组方的意义是在化水气,水气不化是由于阳气受阻,通阳气能使水精四布,水精四布小便才利,绝不是只通小便。于是,给予该患者五苓散原方:
茯苓20克,猪苓10克,泽泻20克,桂枝10克,炒白术15克。五剂。
二诊:诉头面诸孔的干燥并未解除,但呵欠时,眼泪随之上涌,较前已是好转。耳内仍痒、鼻腔仍干。五脏之中,唯肺能宣能散,而肾为水脏,主水液。患者目眶暗黑有肾虚之征,故二诊再加宣肺、温肾方,五苓散合麻附细辛汤合四逆汤。
茯苓20克,猪苓10克,泽泻20克,桂枝10克,炒白术15克,麻黄10克,黑附子10克,细辛5克,炙甘草10克,干姜5克。七剂。
三诊:大便正常,五窍均感滋润,双眼仍有轻度不适。毕竟患病已久,水道年久失修,原方加附子为20克。七剂。
四诊:诉服药后两额处有少量白色小丘疹,问不知是不是因药物发出来的,我不知。它不痛不痒,咱不理不睬吧。原方再来七剂。
五诊:诸症状全部消失。治疗近一月,原方七剂,改二日一剂服用,巩固。患者诉服中药前已在各大医院花费六千多元了。中药费用不到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