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悖论:用重税打压的地区,反倒成了中国最发达的地方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惨的皇帝,赤贫出身,乞丐出道,这样的起点恐怕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没有比他更低的了。

但朱元璋硬是凭着自己超强的能力,打下了一个特骨铮铮的大明王朝,而朱元璋本人更是殚精竭虑的为自己的帝国设计了许多制度,以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繁衍昌盛。

但非常巧合的是,朱元璋生前设计的好几个重要制度,后期全部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大明帝国缔造者,陆地上最强的男人,也终究是抵不过人性的规律和经济自身的规律。

先说引发大明帝国亡国的流民吧,这可是朱元璋设计出来的,引以为傲的万世一系的制度,那就是把所有人分成不同的职业,搞世袭制。

你爹是铁匠,那你就只能当铁匠,你的孩子也只能当铁匠,职业的种类,人数,配比,朱元璋都有经过精密的计算,整个大明帝国在朱元璋的设计下,人口完全不需要迁徙,每个人世世代代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出个门没有官府的批条都不行。

但偏偏大明王朝最后就是亡在流民手里,因为面对庞大复杂的社会,没有什么制度是完美的,一劳永逸的,必须加以改变,但偏偏朱元璋定的就是明朝的祖宗家法,到最后干脆民间就没人在乎这种制度规定,但是在朝廷的层次上又不可能拿出来相应的制度改革。

好比大家原来都走路或者骑马,你规定所有的道路时速都不能20,但是到了后来当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小汽车的时候,因为你规定的时速实在是太低了,根本无法遵守,所以干脆大家都不遵守了,明朝后期大量的社会现象本质上都是这样。

贪污腐败问题,人心糜烂问题,流民四起问题,都是朱元璋考虑过的,设计过制度的,但制度严重不符合现实,结果就是人们完全无法尊重,所以干脆所有人都不遵守了。

因为朱元璋家里穷,死了父亲都没地方埋葬,还是别人借给他一块地埋的父亲,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很多都是饿死的,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对子孙后代的那考虑的可是非常多。

最讽刺的是,朱元璋为了防止藩王造反,三番五次的颁布诏令,要求各个藩王不断发誓要效忠皇帝,而且针对不同的藩王,所拥有的兵力配置,布放区域都做了详细的安排,就是为了防范藩王作乱。

结果朱元璋没死几年,他的亲儿子朱棣就向侄子举起了屠刀,朱元璋所有防止藩王造反的设计都成了笑话。

老朱的运气也实在是很差,他在乎的东西,似乎最后都走向了反面,为了能够大权独揽,他废除了丞相,设计了复杂的制度,六部直接向自己汇报。

结果是明朝的皇帝,除了他和朱棣之外,基本上没人能够承受如此繁重的工作,结果造成了明朝是权臣最多的朝代,而且那种权臣的权势,甚至是远超以前的宰相,因为宰相有定制,权力有边界。

你现在没宰相了,那权臣本来就是用非正式的手段取得权力,所以权力自然也就不受控制,著名的权臣张居正就是典型,基本上明朝权臣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内阁首辅和太监相互勾结,这样就能牢牢把握所有权力,关键的明朝的皇帝大多数还都很懒,你制度设计的再好,没人执行也不行。

朱元璋为了防止太监干政,特意弄了个石碑,上面写着太监不许干政的字眼,结果明朝的权势熏天的太监,比比皆是。

放牛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为地表最强男人,怎么就败得这么惨呢,朱元璋的确是打败了自己多有的敌人,不但是敌人,连朋友亲人他也都打到了,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但最终战胜朱元璋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人性和人性,是经济规律,是那些朱元璋看不到的东西。

老朱想着自己有刀,要什么准备金,我用纸币,想印多大印多大,武力就是最好的准备金,结果明朝的纸币制度不是崩溃,而是根本就没有建立起来,你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还是无法改变经济规律,明朝用的还是铜钱和银子。

最惨的还有一件事,估计朱元璋知道了,那真是得再气死过去,那就是跟朱元璋争天下的强劲对手张士诚,当初他敢跟朱元璋争天下,最后也是惨败而亡,但朱元璋不解气呀,老百姓不是爱戴你吗,那好我就对你所在的地区征最高的税。

结果整个明朝,对苏州松、江府地区收的都是最高最重的税,这可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呀,结果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

松江府的人,眼看着种地连温饱都顾不上,于是纷纷改经商了,因为务农活不下去呀,大明的祖宗家法就是不想让松江府的人有好日子过呀,谁让他们当年支持张士诚呢,而且是张士诚死了之后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纷纷经商的结果就是,苏州、松江府地区后来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经商的氛围非常的浓厚,明朝末期个别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而苏州、松江府地区那繁华的不得了,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完全跟朱元璋设想的不一样。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跟规律斗争的时候,很多事你以为你可以控制,实际上根本就是微乎其微的控制,甚至是相反的效果。

关于朱元璋,你有什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