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 螫 伤

蝎  螫  伤
    蝎子尾部有锐利弯曲的尾针与毒腺相通,刺伤人体后,毒液随之进入人体而引起症
状。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蝎螫人验方有“乌头末少许,头醋调,傅之”,“取
半夏以水研,涂之立止”;“鬼针草按汁傅之立瘥”等等,明朝《外科正宗》记载治蝎螫
方:“蝎有雌雄二种,雄者螫人,痛在一处,雌者痛牵遍体。用井底泥敷痛处,干则易之,
一时无泥,取新汲水以青布随痛处搽之,温则再易。又方五月五日,用黄蜡二两溶化将
疑时,投雄黄、朱砂细末各三钱,和匀捏成饼窝,仍用猫儿眼草白汁,端午时滴入窝内

阴干,愈久愈佳,复捏成块,密收,临用取一米许,刺针尖上,以灯焰化开,滴正螫之
处,其疼即止矣。”清朝《外科证治全书》记载蝎螫伤方:“用大蜗牛一个捣烂涂之,其痛
立止。如一时不得蜗牛,则用明矾末,醋和敷伤处。”
    [病因病机]
    被蝎螫伤后,局部损伤,毒素随之侵入人体所引起.
    (辨病工
    被刺之处出现大片红肿,有时可见水疱,患者自觉剧烈疼痛,或痒痛间作并伴有灼
热感,亦可伴发红丝疔及淋巴结炎。轻者可无全身症状,但由于蝎毒主要为神经毒,所
以严重者亦可出现明显的全身症候,如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喘
促,头痛昏睡,甚至抽搐及呕血,便血、咯血等,甚至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治疗]
    尽管蝎螫伤有时仅出现局部症候,但由于其所致毒素为神经毒,有时会导致严重后
果,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儿童患者,更要引起重视,必须要按毒蛇咬伤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进行处理.
    1  外治法  包括受伤后立即近心侧绑托,切开局部伤口,拔出毒针,冲洗伤口,用
口吮或拔火罐排毒,局部冷(冰)敷,封闭疗法等急救措施。局部外敷药物可用鲜半边
莲、大青叶、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捣烂外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酒调匀
外敷。亦可用大蜗牛一个捣烂涂之;或用明矾、米醋调敷患处。
    2  内治法  内服中药以清热祛风,解毒利湿为主,方用防风通圣散合黄连解毒汤加
减。同时口服蝇药片(如南通蛇药片,每次10片,每日3次),注射度冷丁止痛,严重
者给予输液,静脉注射工0%葡萄糖酸钙,口服或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措施进行抢
救和治疗。
  [古籍选粹]
  《外科启玄》  凡人被蜈蚣叮咬,其痛彻骨,或浑身麻木,即将雄黄末拈香油纸条点
火熏其痛处,其痛自止,虽诸方不及此方之妙。
    《外科正宗.恶虫叮咬第一百二十七》  蝎有雌雄二种,雄者螫人,痛在一处,雌者
痛牵遍体。用井底泥敷痛处,干则易之,一时无泥,取新汲水以青布随痛处搽之,温则
再易。又方五月五日用黄蜡二两溶化,将凝时投雄黄、朱砂细末各三钱和匀,捏成饼窝,
仍用猫儿眼草白汁,端午时滴入窝内阴干,愈久愈佳.复捏成块,密收,临用一米许刺
针尖上,以灯焰化开,滴正螫之处,其疼即止矣。
    《外科正宗。恶虫叮咬第一百二十七))  蜈蚣咬伤,疼肿骤发.用蟾酥饼磨浓涂伤处,
用粗纸捻蘸麻油,点火用烟焰熏之,疼肿自消。又方用雄鸡粪擂水涂之.又方用头垢搽
伤处,以捻焰熏之.
    《洞天奥旨》  蜂之叮人,有毒刺入肉内,即须挑去,以尿泥涂之,即止痛。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蜈蚣咬伤》  此伤取雄鸡倒控少时,以手蘸鸡口内涎沫
搽伤处,其痛立止;甚者,生鸡血乘热饮之,立效。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射工伤》  射工,即树间杂毛虫也,又名瓦刺虫。人触
着,则能放毛射人,初痒次痛,势如火燎,久则外痒内痛,骨肉皆烂,诸药冈效。用豆
豉清油捣敷痛痒之处,少时则毛虫可见,去豆豉,用白芷煎汤洗之。如肉已烂,用海螵

蛸末掺之,即愈。
    《外科证治全书。外因杂伤证治》  蜂螫伤,才伤即用小便浸洗,拭干以香油涂之愈。
又方,米醋磨雄黄涂之。又方,用井水调蚯蚓粪涂立止痛。
    蚂蟥咬伤,用盐并香油调涂之。
    辟虱,百部、秦艽为末,于竹笼内烧烟熏之,亦可煎汤洗衣。又方,白果三十个去
壳研烂,入浆内浆衣,则不生虱。
    《外科证治全书.外用杂伤证治》  蝎螫伤方用大蜗牛一个捣烂涂之,其痛立止。如
一时不得蜗牛,则用胆矾末,醋和敷伤处。徐春甫云:蝎怕胆矾.余见蝎螫疼痛,用胆
矾搽之立消,此制蝎第一药也。
    (述评)
    毒虫咬螫伤十分常见,多数病情较轻,经局部处理即可解决问题,但是某些毒虫如
蜈蚣咬伤、蝎螫伤及群蜂螫伤亦会严重中毒,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尤其是伤害重、进入
人体毒液多,或者是年老体弱以及幼儿患者,更应引起重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救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