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的流传与演变丨参观辽宁博物馆玺印展记

中国的玺印有着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其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密不可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之前,玺印虽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征信器物,但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宋元时期,玺印的作用逐步扩大到书画艺术领域和欣赏领域。明代中叶起,文人治印之风渐盛,篆刻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于是出现了明清至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文人篆刻艺术,改变了玺印历史的漫长进程。本文简述从先素至近代,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的流传与演变,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先秦时期玺印

先秦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主要作为行施职权及征信凭证存在。古印文字的章法自然,结体多样,并出现了印钮和印文,具有差异性的地域特点。春秋以后印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官玺的形制和文字具有规范性,私玺制作更注重便利和美观,有的极为精工,并出现图形玺、吉语印等多种品式。

1、先秦官私玺印

先秦官私玺印质地以铜为主,大多随身佩带,使用上主要为直接抑印或钤于封泥,因而产生了相应的形制。笙印文字书法、布局技巧渐趋娴熟,达到了朴实、生动、和谐的艺术效果。因各国的地域文化差异,在文字及形制风格上也出现了不同的特色。

2、吉语印

吉语印也称成语印,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先秦吉语印在内容上大多是有吉祥规诫意义的格言、成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这些印章字数不一,印面活浚多姿,每个时代各具特色,开创了后世“闲章”的先河。

秦汉六朝玺印

秦并六国,贯彻“书同文”政令,玺印的文字、钮式趋向统一,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官印制度逐步建立至西汉臻于完备。各级官印的质料、形制确定了严格的规范,缪篆成为印章的专用书体,由此形成延续八百年的秦汉印系。东晋至南北朝常出现政权更迭,促使官印篆书走向蜕变,形制不再统一,制作较为粗犷。

1、秦汉六朝官印

秦代开始,官印制度等级界限渐趋明确,对印文、材料、绶带长短及颜色等,都有详细规定。秦印使用小篆,多为白文凿印,惜传世稀少。两汉官印印文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达到了印章艺术的高峰,是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六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仓促之间刻凿而成将军章和各种武官印数量较多。

2、汉封泥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记写公文等内容,为严守机密和防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即所谓的缄。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钤盖后出现了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和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后纸帛盛行,封泥之制渐废。

3、汉私印

汉代私人用印是古玺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进而有多面印、子母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4、肖形印

肖形印是印面只有图像没有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起源可上溯至商周时期。肖形印在古代玺印中别具一格。由于用它钤押的标记十分鲜明,甚至比刻出文字更加显豁,使人一目了然,故沿用的时间很久,自战国至元明,各代均加以使用。

唐宋辽金元玺印

唐承隋制,完成了用印方式由封泥向钤色印的转换,官印从此也形成新的体系。隋唐篆书印文圆润疏朗,宋代趋向平实整齐,至金元时纯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唐宋时出现隶楷书的官私印,书法清新质朴。宋代开始流行签字式的花押,印文的表现形式更趋丰富。辽、西夏、金、元曾以自创的民族文字入印,亦独具特色。

1、唐宋辽金元官印

官印制度在唐代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印面开始加大,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朱文逐渐代替白文,印背开始有年号凿款。宋辽金元的官印制度完全承袭了唐代官印制度,辽金元三代还偶用本民族文字仿效汉字篆体入印。

2、花押印

花押印也称署押印,是起源于宋,盛行于元的刻有花押样式的私印。花押印将个人姓名或字号草写为类似图案的符号,兼具不易识别和难于模仿的作用。花押印皆为朱文,形式多样,字体或楷或隶,皆具古拙凝重之美。

明清篆刻

明代中叶的文彭、何震是明清篆刻流派辉煌业绩的开拓者,他们力追秦汉,开辟了明清篆刻艺术的昌盛局面。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后,理论与实践上得到更大发展,风格各异,流派繁多,逐步形成了“浙派”与“皖派”。至晚清,篆刻艺术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流派格局,从技法到理论趋于完备,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1、明清官印

明代官印印文采用叠篆,官员的等级除了反映在金、银、铜、木等不同的印材上,还反映在叠篆的不同叠数上。清代官印继承了明制,稍有不同的是,清代官印为呈现出满汉一家的思想,其印面文字使用左清篆右汉篆的形式。明清官印有严格的铸凿规范,事实上已无艺术特性。

2、明清文人篆刻

文人篆刻流派起自明代。明中叶石质印章普及便利了以艺术鉴赏为主要功用的篆刻创作。当时文人书画的空前发展,也推动了和书画创作有密切关系的文人篆刻的兴起,由此引导出明清五百年间篆刻艺术波澜壮阔的历史。

3、明清印材

宋元以前治印大多以质地坚硬的金属为主。及至元代,王冕始以花乳石治印,因其质地细腻温润,容易受刀,渐为普遍用料。明代以降,石质材料越来越被印人广泛采用。各类石章产地不同,质地、性能和色泽也各异,最常见的有青田石、寿山石和昌化石,质量上乘的石材本身也具备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4、印纽雕刻

中国印章历来重视印纽雕刻,清康熙、乾隆之世,印纽雕刻题材多样,技法纯熟,福建寿山和浙江青田的印纽雕刻历史悠久。而晚清与绘画相融合的浅浮雕装饰也颇为流行。

近现代篆刻

到了近现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印家们已不再满足于流派的门户之见,而是从先秦玺印到明清流派之间融会贯通,锐意创新,形成个性突出,面目新颖而多元的局面。齐白石的篆刻老辣苍劲,独辟蹊径,影响甚巨;王光烈善以彝器泉布文字入印,成就卓著,为近代东北翘楚;“毛泽东诗词”篆刻集近代篆刻家力作,为本馆馆藏特色。

1、近现代篆刻

受晚清治印风格影响的一些名家,至近现代仍继续活跃于印坛,特别是一些书画家,以治印为兼善,作品意趣率真,具有清新的风貌。刀法含蓄稳健,风格典雅,章法多变,影响直至当代。

2、“毛泽东诗词”篆刻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毛泽东诗词”为篆刻内容蔚然成风,本馆面向全国征集此类篆刻作品,众多篆刻名家鼎力相助,故收藏颇丰。这些篆刻作品体现了时代特色,是近现代篆刻史的独特篇章。

(0)

相关推荐

  • 辽宁省博物馆-满族民俗展、历代玺印展、中国古代货币展

    满族民俗展 是辽宁博物馆的日常展馆之一,主要展示陈列满族在历史文化.衣食住行及成家立业等各方面的民俗风俗习惯. 前言 第一单元:浪漫满屋 旧时满族多居住于东北亚地区山林谷地,房屋以木.土.石等材料建造 ...

  • 深受中国影响的古代外国货币丨参观辽宁博物馆记

    中国早期货币以海贝为主,商周时期贝币的使用达到鼎盛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各国铸刀.布.圆钱等多种形式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半两钱为法定的唯一货币.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市一一交子.清代晚期受 ...

  • 中国古代货币形式演变及制度发展丨参观辽宁博物馆记

    前言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中国早期货币以海贝为主,商周时期贝币的使用达到鼎盛期,无文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各国铸刀.布.圆钱等多种形式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半 ...

  • 玺印篆刻艺术精华——中国篆刻聚珍(第二辑名家印·上)

    每本书在<凡例>之后,会就每册所收专题材料分别撰以<概述>.印章则为主体部分,每印附序号.释文,本辑第一册<文彭 何震 苏宣>收三人印共101方,第二册<汪关 ...

  • 参观辽宁博物馆,欣赏中国历代玺印

    今天来到辽宁博物馆,参观了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玺印展厅,拍摄了自己感兴趣的馆藏玺印图片.由于走马观花,再加上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只发图片欣赏,无法讲解说明.

  • 参观辽宁博物馆,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佛教造像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佛像艺术在中国汉文化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南北朝清秀飘逸.隋唐典雅端庄.宋代写实自然.明清浅显世俗,形成了具有我国汉文化特色的新的艺术形式.汉传佛像艺术是中国佛教汉化的最生动体现. ...

  • 高清藏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澳门珍秦斋萧春源先生以富藏古印章而知名,尤其是秦印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与各大博物馆及其他大藏印家的藏品相较并不逊色.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玺印在商周时期即 ...

  • 我是雕刻师,中国玺印篆刻全集(202方高清 撷藏!)

    编辑 ​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玺印在商周时期即已经存在,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普遍使用.由于社会发展,工商业兴旺,各国各地区之间,人际间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主要担负着凭信辩奸职能的官私玺印获得大 ...

  • 217品!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玺印在商周时期即已经存在,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普遍使用.由于社会发展,工商业兴旺,各国各地区之间,人际间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主要担负着凭信辩奸职能的官私玺印获得大发展. 同 ...

  • 优秀!中国古玺(篆刻)印精选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中国古玺印精选(鸭雄绿斋藏)一书为日本著名篆刻家菅原石庐所著.其所收藏品共400方,由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官印数量大,尤多罕见珍品,而铜.银.玉.石等各种印材,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