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语出《泾溪》

题目 泾溪①
作者 杜荀鹤
内容
泾溪石险人竟慎,终岁不闻倾覆人②。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③。

题解
事情往往如此,最危险的地方,人们最是小心谨慎,反而不易出事故;“却是平流无石处”,人们认为平安,思想松懈,大而化之,结果常常发生“沉沦”。诗人借此告诫人们: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在意,切不可自满疏忽。造语精警,发人猛省。
注释
①、泾溪:又名泾水。在安徽省东南部,源出绩溪,至泾县与赏溪汇合,东北流向芜湖。泾县以下至芜湖一段,今名青弋江。水中多石,行船多碍。
 
②、石险:谓泾溪水中多石,船常遇险。竟慎:竟相谨慎。终岁:成年,整年。倾覆人:翻船遇险的人。
③平流:平静的水流。沉沦:“死”的婉称。《三国志.魏志.高隆传》高隆上疏:“臣百疾所钟(积聚),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离舍。若遂(就)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此指淹死的人。

由《泾溪》想到的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石险,水急流深,人往往会小心谨慎,所以终年不听说有倾覆者。但是在波平浪静,平流无石的地方,却时时听说有“沉沦者”。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也比比皆是吗?
譬如: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司机放松了谨慎之心,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但在人多,热闹,或在崎岖的路上开车,司机则小心翼翼,交通事故却很少听到。再如:有的小孩生活在宁静、安逸、富足的生活环境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 切事情都由父母安排得妥妥帖帖,可是一旦离开父母温暖的羽翼,踏入社会后,由于各方面的能力很低,最终被社会所淘汰,成了“沉沦者”。而有的孩子虽生活在贫困家庭,但学会了凡事自己去争取,去付出,长大成人后却能很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又如我们国家的某些干部,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廉洁奉公,在困难的环境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普遍富裕了,这些人却禁不起金钱的诱惑,禁不住物质的贪欲,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不也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吗?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身处逆境要不气馁,身处顺境更要三思而行,谨慎处事。

理趣——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诗中说理,要使“理”情化了而后才能诗化,产生出别趣。诗人写景抒情,构成意境,本来无意于说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使理语、情语、景语熔为一炉,此谓形中见理;凭借具体形象来说理,做到理由形出,此谓因形说理;以理由来发感慨,理不离情,情理并茂,此谓情中有理。这种诗晓知以理是建筑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的。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杜荀鹤的这首《泾溪》,是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既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了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谨慎了也就能居安思危,见危不惧。生活中从没有“平流”,到处都有“石险”,谨慎了,也就不会“倾覆”而“沉沦”。

“却是平流无石处,明明闻悦有沉沦”
晚唐诗人杜荀鹤写的哲理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竞慎,
终岁不闻倾覆声。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意思是:船到险处,船家心存警惕,严防意外,所以常常是有惊无险,平安渡过;反之,船到了“平流无石处”,驾船者却往往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结果导致船翻人亡的惨祸。
警惕要居安思危!

泾溪
原诗
  泾溪
  唐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解释: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平流无石防沉沦

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写过一首哲理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竞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船到险处。船家心存警惕,严防意外,所以常常是有惊无险,平安渡过。反之。船到了“平流无石处”,驾船者却往往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结果导致船翻人亡的惨祸。这首诗言语明白晓畅.但揭示的道理却深邃隽永。启人心智。
“泾溪石险”.对于人固然是一种考验;而“平流无石”,对于人无疑更是严峻的考

(0)

相关推荐

  • 唐代杜荀鹤:《感寓》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感寓 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鹤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 ...

  • 看图识唐诗(746)杜荀鹤·苦吟

    杜荀鹤·苦吟 世间何事好?世间有什么事情可称作最好? 最好莫过诗.配称最好的事情不会超过诗. 一句我自得,一句好诗由我自己写出, 四方人已知.四方的人全都已经得知. 生应无辍日,在生期间应该日日把诗写 ...

  • 解读杜荀鹤《小松》:虽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感叹世间何人能识君

    有一首语言特别通俗易懂的唐诗,借用松树来比喻人,喻意简洁明了.作者以此诗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识珠的不幸遭遇,表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愤懑情绪. "自小刺头深草 ...

  • 谨防“平流无石处”的“沉沦”

    晚唐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著名的<泾溪>诗: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道理很明白,人在急流险滩处常怀"兢慎"心,不会" ...

  • 一词丨宋·苏轼《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一天一首古诗词 108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宋·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 ...

  • 院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历代的文人雅士几乎都与奇石 这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有着不解之缘. 如今,奇石作为一种&quo ...

  • 院子无石不秀,室内无石不雅!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历代的文人雅士几乎都与奇石 这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有着不解之缘. 如今,奇石作为一种&quo ...

  • 于无边界处见精彩

    胡 菲 <天上的街市>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也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现代诗歌.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便选择了这一内容.时隔一年半,我再次选择这一内容参加学校赛课,无论准 ...

  • 南北文化无二处,东西刀枪第一州

    网图.致谢. 南北文化无二处,东西刀枪第一州   --铭记大儒金句(4) 听雪女子 "南北文化无二处,东西刀枪第一州"是一幅写徐州的联子,作者为当代知名学者,一位"老徐州 ...

  • 无石不庭院

    苔藓  2021.04.13 "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明·文震亨 喜欢自然爱好庭院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奇石,尤其是作为中国人,中国山水文化便是智者乐水,仁者乐 ...

  • 画面石 | 留白,无画处皆生妙境。

    奇石,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丽"尤物",每一颗都独一无二,它们美得如诗如画,美得令人陶醉.绘景塑形.千变万化.生动传神.妙不可言. 清韵无声,"石"者画心,或华丽繁 ...

  • 八大山人花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2021-04-21 04:41:44·百墨艺术 八大山人(1626-约1705)是清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师,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倾泄于诗书画之中.因此他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