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敬称

二亲
  同“双亲”。《韩诗外传》:“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老的
  父母为老,子女为少,故称。元杂剧《独角牛》:“刘干哥哥又厮打哩,我叫老的来。父亲!父亲!”

老人
  同“老的”。陆云《附车茂安书》,“老人及姊,自闻此问,三四日中,了不能复食。”
大人
  对他人或本人父母的敬称。陆云《答车茂安书》:“尊大人,贤姊上下,当为喜庆。”
上下
  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代称。古以男为上,女为下,故称。《南史;刘献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
高堂
  有时也称“堂上”。古代父母居正屋,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李白《送张秀才从军》诗,“抱剑辞高堂,将投霍将军。”
庭闱
  父母居处,借称。杜甫《送韩十四辽东省觐》诗:“我己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有时也称“重闱”,意思与“庭闱”同。吴澄《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诗:“出门恻恻重闱远。前路漫漫万里赊”
椿萱
  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亦作“萱椿”。父母的代称。椿,指父亲;萱,指母亲。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明汤式《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楼受人曲》:“椿萱衰迈,松菊萧条。”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参见“父亲;椿庭”、“母亲;萱堂”。
膝下
  人在幼时常倚父母膝旁,因以代称表示尊敬。晋刘柔妻王氏《怀思赋》:“想昔日之欢侍,奉膝下而怡裕。” 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也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郑玄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以表示对父母的爱慕;并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为敬辞。宇文护《报母书》:“违离膝下,三十五年。”这是说自己离别母亲已三十五年了。

所生子女为父母所生,故称。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严亲
  父母为所算敬之亲,故称。《吕氏春秋;孝行》:“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严君
  父母如国之严君,故称。《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尊人
  对父母或对别人父母的敬称。王世贞《与徐子与书》:“某以残腊辞二尊人。”
尊老
  “尊老在东,不办得米,何心独飨白粲。”
耶娘
  古代对父母的俗称。《木兰诗》:“旦辞耶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耶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阿郎娘子
  民间对父母的俗称。司马光《司马氏书仪;上内外尊属》:“古人谓父为阿郎,谓母为娘子,故刘岳《书仪》上父母书称阿郎娘子。
阿妈阿者
  民间俗称。元杂剧《五侯赛;四》:“比及见阿妈阿者,先见李嗣源哥哥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