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消灭智伯后,将其头砍下来做酒杯。有...
赵襄子消灭智伯后,将其头砍下来做酒杯。有一天,赵襄子如厕,见一个囚徒正在修整厕所,内心有不祥之感,远远地问道:“你是谁……”话还没问完,只见那人从怀中抽出匕首,朝赵襄子刺来。
那人正是著名的刺客豫让。幸亏赵襄子早有防备,避开了匕首,飞也似地往外逃。在这关键时刻,赵襄子的左右一拥而上将豫让拿下。
豫让以为必死无疑,悲哀地喊道:“我乃豫让也,为智伯报仇。可惜我学艺不精,未能完成心愿,请杀了我吧!”
赵襄子盯着豫让,沉吟片刻,对左右摆了摆手说:“此人乃义士,放了吧!”
豫让是谁?他为何执意要杀赵襄子?原来,豫让是晋国人,最初投靠范,中行氏,却没有得到重用,改投智伯,智伯视其为左膀右臂,甚为尊宠。
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其头颅被砍下来当饮器,下场极为凄惨。智伯死后,他的门客大多改投赵襄子,只有豫让不愿背叛旧主,一个人逃到山中躲了起来。
豫让有感于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定要为他报仇血恨。豫让暗暗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杀赵襄子,我豫让誓不为人。”
于是,豫让改名换姓,将自己打扮成囚徒,怀揣匕首到厕所里潜伏起来,伺机行刺赵襄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来赵襄子,便发生了前文开头的一幕。
行刺失败,豫让并不灰心,他又开始策划下一次行动。豫让充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一次,他精心准备,将身上涂漆为癞,剪去头发胡须,割破脸皮,改变容颜,去街上当了乞丐。
豫让的这副打扮骗过了他的妻子,但却被一个朋友认出。朋友十分惊讶地问:“你不是豫让吗,为何扮成这个样子?”豫让凄然地点了点头。
朋友见他的处境凄惨,哭着问道:“以你的才华投靠赵襄子,必然会得到重用,到时候,你再伺机行刺,不是很容易吗?何苦将自己搞得不人不鬼的,你这也太难了。”
豫让答道:“不可,我如果投靠了赵襄子,却又想着杀死他,为人之臣,是不忠不义。我所做的事情的确很难,但是,我这样做,是要让天下心怀二心之徒感到惭愧。”
听了豫让一番高论,朋友无言以对,转身离去。
有一回,豫让得知赵襄子要经过一座桥,他提前躲在桥下。当赵襄子到达时,马忽然被惊吓。有了上次的经历,赵襄子估计又是豫让在搞鬼。
左右立即下桥搜索,果然发现豫让,便将他抓了起来,带到赵襄子跟前。
赵襄子十分生气,数落豫让道:“你难道不是范、中行氏的门客吗?智伯灭了他们,你不为范、中行氏报仇,为何投靠智伯。智伯已死,你为何执念如此之深?”
豫让回道:“我曾经事奉范、中行氏,他们却不重用我,我转投智伯,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因此以国士报恩。”
赵襄子喟然叹息道:“豫让真是了不起,当初你为智伯报仇时,已功成名就。寡人已赦免你一次,你应该知足。这一次,寡人决定不再饶你。”
豫让知道这一次必死无疑,便哭着回道:“大王赦臣死罪,天下无不称颂大王的贤德。今日之事,臣愿伏诛,只恳求大王答应臣一个愿望,臣死而无憾。”
赵襄子很好奇,问他还有何愿望。
豫让郑重地回道:“恳请大王将衣服脱下来,臣以剑三击,以完成为智伯报仇的夙愿。若得尝所愿,臣虽死无憾。”
赵襄子被豫让的大义所感动,当即脱下衣服送给他。豫让拔出宝剑,飘逸的身形腾空而起,宝剑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朝着衣服刺去。
这个优美的动作重复了几次,赵襄子的衣服也被刺了无数个洞。刀剑入鞘后,豫让凝神屏气,心满意足地说道:“我可以到地下报答智伯了。”说完,伏剑自杀。
豫让悲壮自杀的消息传开后,赵国的侠义之士莫不感动,为他流下了眼泪。
豫让执着于行刺赵襄子,并不是出于他对智伯的愚忠,更像是为了捍卫一种信念,守护一种理想。正如文中所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以国士待之,豫让也以国士报之。他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宁愿付出生命。
很显然,赵襄子看明白豫让的所作所为,他心中不由赞叹道:“彼义人也。”豫让坚守的是一种“道义”,赵襄子决定成全他,让这种“道义”声名远播,因此,赦免了他。
豫让痛恨的是那种见风使舵,出尔反尔的小人,他以自己死来捍卫自己心中的“道义”,让后世那些不忠不义之人感到惭愧,感到羞耻。
于是,豫让又进行了第二次行刺。这一次,他也失败了,赵襄子决定杀了他。豫让临死前拔剑刺衣之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豫让需要那样一种仪式感,来升华他对“道义”的执着追求。
豫让试图以他的死来拯救西周以来,礼崩乐坏的整个社会,毫无疑问,他是那个时代的殉道者,他以无比高贵的人格照亮了人们虚弱的心灵。更进一步来讲,豫让所体现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稀缺的贵族精神。
参考资料:《史记· 刺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