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奇经八脉总歌,图文详细讲解!(建议收藏)

导读:

《医宗金鉴》奇经八脉总歌整理完毕,文章篇幅较长,建议收藏哦

《医宗金鉴》奇经八脉总歌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

任脉任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

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起跟前随少阴,

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

带脉围腰水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

注:

●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也。
●盖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经脉满溢,流入他经,别道而行,故名奇经。
●奇经有八,曰:任、督、冲、带、阳跷、阳维、阴维是也。
●任脉任于前,督脉督于后,冲脉为诸脉之海,带脉犹身之束带,阳跷为足太阳之别,阴跷为足少阴之别,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阴阳相维,诸经乃调。
●故此八脉,譬犹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人有奇经亦若是也。

—1—

任脉循行经文

『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见图七十四)。

『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

—2—

任脉循行歌

任脉起于中极下,会阴腹里上关元,循内上行会冲脉,浮外循腹至喉咽,别络口唇承浆已,过足阳明上颐间,循面入目至清明,交督阴脉海名传。

注: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中极者,穴名也,在少腹聚毛处之上毛际也。

●中极之下谓曲骨之下会阴穴也。

●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者,谓从会阴循内上行,会于冲脉,为经络之海也。

●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至于咽喉,别络口唇,至承浆而终。

●上颐循面入目至睛明者,谓不直交督脉,由足阳明承泣穴上颐循面,入目内眦之足太阳睛明穴,始交于督脉,总为阴脉之海也。

任脉循行图

—3—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关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4—

任脉分寸歌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毛际陷中安,

中极脐下四寸取,关元脐下三寸连,

脐下二寸名石门,脐下寸半气海全。

脐下一寸阴交穴,脐之中央即神阙,

脐上一寸为水分,脐上二寸下脘列。

脐上三寸名建里,脐上四寸中脘许,

脐上五寸上脘在,巨阙脐上六寸五,

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六寸取,

膻中却在两乳间,膻上寸六玉堂主,

膻上紫宫三寸二,膻上华盖四八举,

(四寸八分)

膻上璇玑五寸八,玑上一寸天突起,

天突喉下约四寸,廉泉颔下骨尖已,

承浆颐前唇棱下,任脉中央行腹里。

注:

1、会阴穴,在前阴后阴之中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也。

2、从会阴上行,横骨上毛际陷中,动脉应手,脐下五寸,曲骨穴也。

3、从曲骨上行,在脐下四寸,中极穴也。

4、从中极上行,在脐下三寸,即关元穴也。

5、从关元上行,在脐下二寸,石门穴也。

6、从石门上行,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气海穴也。

7、从气海上行,在脐下一寸,阴交穴也。

8、从阴交上行,当脐之中,神阙穴也。

9、从神阙上行,脐上一寸,水分穴也。

10、从水分上行,脐上二寸,下脘穴也。

11、从下脘上行,脐上三寸,建里穴也。

12、从建里上行,在脐上四寸,中脘穴也。

13、从中脘上行,在脐上五寸,上脘穴也。

14、从上脘上行,在两岐骨下二寸,巨阙穴也。

15、从巨阙上行一寸,鸠尾穴也。

16、从鸠尾上行一寸陷中,中庭穴也。

17、从中庭上行一寸六分,膻中穴也。

18、从膻中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玉堂穴也。

19、从玉堂上行一寸六分陷中,紫宫穴也。

20、从紫宫上行一寸六分陷中,华盖穴也。

21、从华盖上行一寸陷中,璇玑穴也。

22、从璇玑上行一寸,天突穴也。

23、从天突上行,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仰而取之,廉泉穴也。

24、从廉泉上行,在颐前下唇棱下陷中,承浆穴也。

—5—

督脉循行经文

『素门·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6—

督脉循行歌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

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下项肩髆场,

侠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

此是申明督脉路,总为阳脉之督纲。

 注:

●督脉者,起于少腹下骨中央,谓男女少腹以下,横骨内之中央,即女子入系廷孔之端,男子阴器合篡问也。

●男子阴茎尽处,精室孔、溺孔合并一路,合篡处也,即女子胞孔、溺孔合并之处。

●廷孔之端,即下文曰:与女子等也。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行,是谓本络外合太阳中络也。

●别络绕臀,是谓别络内并少阴腹里也。

故经曰: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也。

●至少阴者,循行上股内后廉,循腹里,与任脉上会于关元,贯脊属肾,侠肾上行,与冲脉会腹气之街。故经曰:自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内行至督脉龈交而终,外行系两目之下中央,循行目内眦,会于太阳。

●故经曰: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复会于少阴,此督脉之循行也。

督脉循行图

—7—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8—

督脉分寸歌 附:督脉解

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

十六阳关十四命,三一悬枢脊中央,

十椎中枢筋缩九,七椎之下乃至阳,

六灵五身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发际哑门行,

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之方,

再上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

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前后发中央,

前顶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

一尺一寸上星位,前发尺二神庭当,

鼻端准头素髎穴,水沟鼻下人中藏,

兑端唇上端上取,龈交唇内齿缝乡。

按:

督脉始于长强者,本自『灵枢·经脉篇』曰:督脉之别名长强,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注:

1、督脉之别,起于长强者,即绕篡后,外合太阳,循行尾闾间,长强穴也。

2、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谓督脉循外而上行也。

3、故『难经』曰:起于下极之俞。

4、即长强尾闾间也。

5、并于脊里,即侠脊也。

6、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即上项散头也。

7、从长强贯脊上行二十一椎下,腰俞穴也。

8、十六椎下,阳关穴也。

9、十四椎下,命门穴也。

10、十三椎下,悬枢穴也。

11、十一椎下,脊中穴也。

12、十椎下,中枢穴也。

13、九椎下,筋缩穴也。

14、七椎下,至阳穴也。

15、六椎下,灵台穴也。

16、五椎下,神道穴也。

17、三椎下,身柱穴也。

18、一椎下,陶道穴也。

19、一椎之上,大椎穴也。

20、上至上发际,门穴也。

21、从门入发际,风府穴也。

22、从风府上行一寸五分枕骨上,脑户穴也。

23、从脑户上行一寸五分,强间穴也。

24、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后顶穴也。

25、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后顶穴也。

26、从后顶上行一寸五分,直两耳尖顶陷中,百会穴也。

27、从百会前行一寸五分,前顶穴也。

28、从前顶穴前行一寸五分,会穴也。

29、从会又前行一寸,上星穴也。

30、从上星至前发际,神庭穴也。

31、前后发际,合骨度共一尺二寸也,从前发际下至鼻端准头,素窌穴也。

32、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水沟穴也。

33、唇上端,兑端穴也。

34、唇内齿上龈缝中,龈交穴也。凡二十八穴,循行背之中行者也。

按:

【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之上,至风府入属脑。乃指穴而言也。前论脉起于少腹者,是指循行而言也。

—9—

冲脉循行经文

【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于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灵枢·卫气篇】曰: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

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在脐之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

—10—

冲脉循行歌

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宗气气冲来,

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侠脐上胸街,

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

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曰海不为乖。

注:

●冲脉者,起于气街,是起于腹气之街也。

●名曰气街者,是谓气所行之街也。

●一身之大气,积于胸中者,有先天之真气,是所受者,即人之肾间动气也;有后天之宗气,是水谷所化者,即人之胃气也。

●此所谓起于腹气之街者,是起胃中榖起也;并于少阴者,是并于肾间动气也,其真气与谷气相并,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是谓大气至胸中,分布五脏六腑诸经,而充身者也。

【灵枢·顺逆肥瘦篇】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气焉。

【灵枢·动俞篇】又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也。

【灵枢·五音五味篇】又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者,即此之起于肾下之谓也,而谓起于肾下者,即并于少阴之经,肾间动气上行也。

【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起于气冲者,即此出气街之谓也。

●不曰起而曰出者,谓谷气由阳明胃经出,而会于气街也。

—11—

冲脉穴歌

冲脉侠脐起横骨,大气四注肓俞同,

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布任流行。

—12—

冲脉分寸歌

条文:冲脉分寸同少阴,起于横骨至幽门,上行每穴皆一寸,穴开中行各五分。

按:

任、督、冲三脉,【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毛际以上。

是外指少腹之分也。循腹里,是内指胞中也。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廷孔,男子阴器,合篡贯脊属肾,亦是外指少腹,内指胞中也。

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亦是指于胞中也;虽未明言胞中,而实未尝不起于胞中也。是以知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

然三脉皆后天水谷所化,胃气出于气街,会于胞中,与先天肾间动之真气,并行而充身者也。由此观之,三脉同出一源无疑矣。

故王冰《内经》注、《甲乙经》、《针灸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则是以背腹阴阳,别为名目耳。

然冲脉亦起于胞中,并足少阴而上行。是任脉、督脉、冲脉乃一源而三岐者。

故人身之有腹背,犹天地之有子午;任督之有前后,犹二陆之分阴阳也。

胞中者,谓男女丹田之通称也,在女子谓之女子胞,在男子即精室也。

注:

●冲脉起于足阳明,并于足少阴腹气之街,侠脐中行左右五分,而上行自少腹下尖阴上横骨穴,从横骨穴上行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等共十一穴,每穴上行相去各一寸,中行左右各五分

—13—

带脉循行经文

【灵枢·经脉别篇】曰:足少阴上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14—

带脉循行歌

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

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注:

●带脉本由足少阴经之脉,上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故起于季胁,绕身一周行也。

—15—

带脉穴歌

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

京门之下居髎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注:

●足少阴之正脉,出于然谷,循内踝后;其别者入跟中,上内,至腘中,别走而合太阳,上至肾气穴穴,当十四椎内,与足少阴冲脉会,外与足少阳带脉合会,而不与冲脉偕行,出于季胁,属少阳带脉穴也。

●故《难经》曰:带脉者,起于季胁也,回身一周者,谓起于足少阳带脉穴,循行五枢穴维道穴,不行居穴,回行如带,故曰带脉也。

带脉循行图

—16—

带脉分寸歌

带脉部分足少阳,季胁寸八是其乡,

由带三寸五枢穴,过章五三维道当。

注:

●带脉部分,在足少阳经季胁之下一寸八分,即带脉穴也。

●从带脉穴下三寸,即五枢穴也。

●从五枢下行,过肝经之章门穴下五寸三分,即维道穴也

—17—

阳跷阴跷脉循行经文

《灵枢·脉度篇》曰:跷脉者,少阳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18—

阳跷脉循行歌

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合三阳外踝行,从胁循肩入颈頄,属目内眦太阳经。

注:

●阳跷之脉,起于足跟之中,上合三阳外踝上行,从胁少阳居之穴,上循肩,入颈頄阳明之肩、承泣等穴,属目内眦而会太阳也。

—19—

阳跷脉诀歌

阳跷脉起申仆阳,居髎肩髃巨骨乡,
臑俞地仓巨髎泣,终于睛明一穴强。

—20—

阳跷脉分寸歌

阳跷脉起足太阳,申脉外踝五分藏,

仆参后绕跟骨下,附阳外踝三寸乡,

居髎监骨上陷取,肩胛一穴肩尖当,

肩上上行名巨骨,肩胛之上臑俞坊,

口吻旁四地仓位,鼻旁八分巨髎疆,

目下七分是承泣,目内眦出睛明昂。

注:

1、跷者足也,奇经涉于足者之名也。

2、曰阳者,以其所行阳经也。

3、阳跷者,谓足太阳经之别脉也,起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脉穴也。

4、从申脉绕后跟骨下,仆参穴也。

5、从仆参又斜足外踝三寸,附阳穴也。

6、又与足少阳会于季胁软骨端下八寸三分,居穴也。

7、又与手阳明会于膊骨头肩端上,肩穴也。

8、从肩穴上行肩尖上两叉骨,巨骨穴也。

9、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也。

10、又与手足阳明会于夹口吻旁四分,地仓穴也。

11、从地仓穴行于鼻孔旁八分,巨穴也。

12、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目下七分,承泣穴也。

13、又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会于目内眦外一分,睛明穴也。

—21—

阴跷脉穴歌

阴跷起于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

三穴原本足少阴,足之太阳睛明接。

—22—

阴跷脉分寸歌

条文:阴跷脉起足少阴,足内踝前然谷寻,踝下一寸照海陷,踝上二寸交信真,目内眦外宛中取,睛明一穴甚分明。

 注:

●阴跷者,以其所行阴经,为足少阴别脉也。

●起于足少阴肾经,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

●从然谷穴循内踝之下一寸,照海穴也。

●从照海穴不循太溪穴,又于足内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

●从交信穴上循阴股,入阴而行,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鼻旁,属目内眦外宛宛中睛明穴,合于太阳阳跷,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之用矣。

●故知阴跷脉气,若不与阳跷脉气并荣于目,则目不能合也,此阴跷循行之经脉也。

—23—

阳维阴维脉循行经文

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溢诸经者也。

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25—

阳维脉循行歌

阳维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从胻背肩项面头,维络诸阳会督场。

注:

●阳维之脉,起于足太阳经外踝之下金门穴也。

●从胻骨、背外、肩胛、项旁、面上、头后至门穴,维络诸阳会于督脉也

—24—

阳维脉穴歌

阳维脉起穴金门,臑俞天肩井深,

本神阳白并临泣,正营脑空风池巡,

风府哑门此二穴,项后入发是其根。

—25—

阳维脉分寸歌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一寸金门藏,

踝上七寸阳交位,肩后胛上臑俞当,

天髎穴在缺盆上,肩上陷中肩井乡,

本神入发四分许,眉上一寸阳白详,

入发五分临泣穴,上行一寸正营场,

枕骨之下脑空位,风池耳后陷中脏,

项后入发哑门穴,入发一寸风府疆。

注:

1、阳维起于诸阳之会者,谓起于足太阳膀胱经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门穴也。

2、从金门穴行于足少阳胆经之足外踝上七寸,阳交穴也。

3、又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也。

4、又与手足少阳会于缺盆中上毖骨际,天穴也。

5、又会于肩上陷中,肩井穴也。

6、从肩井穴上头,与足少阳会于眉上一寸,阳白穴也。

7、从阳白穴上行于目上,直入发际,本神、临泣穴也。

8、从临泣穴上行二寸,正营穴也。

9、从正营穴循行枕骨下,脑空穴也。

10、从脑空穴下行,至耳后大筋外廉,风池穴也。

11、又与督脉会于项后风府、门穴,此阳维脉气所发也。

—26—

阳维脉行歌

条文: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注:

●阴维之脉,起于足少阴经内踝上行筑宾之穴,循腹至乳上结喉,至廉泉穴,维络诸阴,会于任脉也

—27—

阴维脉穴歌

阴维之穴起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

期门天突廉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

阴维脉循行图

—28—

阴维脉穴分寸歌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之后寻筑宾,

少腹之下称府舍,大横平脐是穴名,

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

期门直乳二肋缝,天突结喉下一寸。

注: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者,谓起于足少阴肾经之足内踝后,上分中,名曰筑宾穴也。

●与足太阴交于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也。

●又平脐去中行三寸半,大横穴也。

●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缝之下二寸,腹哀穴也。

●又与足厥阴交于乳下二肋端缝,期门穴也。

●又与任脉交于结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也。

●从天突穴上行,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廉泉穴,此阴维脉气所发也。

作者:(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