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兴先生论“拳打两不知”

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谚语有“拳打两不知”一说。此说法在拳术界广泛地传说着、流传着。只是这样的流传而说着,却未曾听说谁解释过“拳打两不知”的内涵是什么!精义做何解释?

我曾多次与拳术界的练家们就其所谈“拳打两不知”的“两不知”内容是什么而专门请教过。就之所答,真是各有心得妙论,答案不一,而不能统一认识,呈现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真有不尽人意之困惑。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不二法门”之学问,对“拳打两不知”这句话的解释不会不能统一。其统一的解释,就是其中所蕴含之精义。

有位先生是这样答复我的:“比如双方决斗,利害当前,间不容发,已接未触之时,尚不知应用者如何;解决之后,复不知适间所用者为何!此乃'拳打两不知’的精义!”我当即指出此乃王芗斋先生论拳之文字。此虽然有“两不知”的内容存焉,然此“两不知”非“拳打两不知”的精义尔,不能以此“两不知”而套彼“两不知”。芗斋先生论拳只不过近七十年的时间,而“拳打两不知”这句话少说也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况且,芗斋先生这段话是专有所论,是说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艺境,而不是解释“拳打两不知”的,故不能硬套而强以此来解释。故我不能与先生之解释苟同。可知芗斋先生之论,不具备普遍性的特点。

而“拳打两不知”论述的是极普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位先生听了后,亦觉得我分析的很有道理,随之问道:那先生认为“拳打两不知”的精义为何?“两不知”所指内容是什么?

承这位先生之练达、求知心切,而又能不耻下问(其年长我十几岁),态度又诚恳,故而我倾己所知而告之。今将所论之言语,以成此文,有公而告知同好的意义。既能统一认识,共同承继的意义。

“拳打两不知”这句话,直白地说乃是:拳打的是“两不知”的人。因为其有“两个不知道”,故此才挨打,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完全性的挨打。能说“拳打两不知”不带有普遍性的意义吗?这位先生认为是我的杜撰,我说:非也。就谈出了下面的见解。

前贤云:“拳者同兵”,即拳术攻防之道与兵家攻防之道相通。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败;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此言出自《孙子十三篇·谋攻第三》之结束语。以拳术攻防之道直译此文就是:了解对手、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失败的危险;不了解对手而只了解自己(或了解对手而不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或者失败,各占百分之五十;不了解对手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会必然的失败了。故此可知:“拳打的是'两不知’的人。因为其有两个不知道:'不知道对手如何防,自己如何攻;不知道对手如何攻,不知道自己如何防’,故此才挨打,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完全性的挨打。”

这样的解释,并非我的杜撰了,乃此说有出处。而“拳打两不知”正是前贤根据实战经验的总结,又依兵法之论而上升到理论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拳术的修炼。故拳家讲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练拳,用于攻防的这个指导思想,少说也有数百年了。

如果再升华地讲,针对此“两不知”而言,“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即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把握都是一样的:知道的事物,容易把握成功;对于不知道的事物,就不容易把握成功。故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与他人较技论胜负,知之者能动而有所成,较技则能胜;不知者就不能动有所成,较技则易败。此乃必然之理。

然如何方能做到修炼拳术攻防之道既能知彼又能知己?而达到敌未动、我先知之,可一目了然?其实不难,只要知道传统手战之道的核心,是以“听探之良知运用顺化之良能”为动静之机制,并能以听探之良知察微见著、知人所不知,又能运用自身顺随转换变化之良能、能人所不能,自然“虚实相需、内外一贯”,便可应变通权,达到“知己知彼,就能百战不殆”了。此乃传统拳术之真功艺境。

故知“知彼”乃知彼之听探的良知和顺化的良能的功能如何,以断其拳势之虚实、向背;“知己”,亦是知己的听探之良知和顺化的良能之功能如何。两相比较便可知己知彼了。谚云:“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便是知己知彼的用法之一种,便可分胜负了。行家讲:“行家伸手,犹如人之饮水,冷暖自知。”即胜负心中已定分晓,此正是“知己者明,知人者聪。能如此者,是谓聪明之习拳者了。”然能“一目了然,故未动,而我先知之”乃有相当实战经验之功夫艺境者方可能为之,也就能达到较技时“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中处静有借法”的见果应变通权的制胜之能力了,即能阴阳迭神其用,要能达到“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闻不见,而能觉而避之”的神明艺境、非神化之功。至诚之道境成矣。方能有此先知之功,方具此先机之能,已然达到了以先天之神为体,用的自动化之道境。无是,何得能乎此?

于此论可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核心内容,就自身而言,乃是“听探之良知”和“顺化之良能”主从相互为用的功能统一问题,修炼是依此而建“体”,运用亦如此以“体”致“用”,皆是自身“知、能”的升华统一,决定攻防艺境的。以己度人,能知彼之虚实,自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乃“拳打两不知”的全部内容之精义。舍此无二解。

那位先生闻听后,觉得浅而易明,颇有茅塞顿开之感,并建议将此讨论总结整理成文,公之同好。故唯君命是从,以成此文,实遵其意。故全篇文章论述“知己者胜,不知者不胜”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精义,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拳打两不知”之精义的核心。今日成文以解之,亦为广而告之可达到统一之认识,与同道携手共同承继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这一国之瑰宝,略表坦诚之衷心。不如此继承,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实难发扬广大!

习拳者由己做起,众志成城,又何难之有呢?

(0)

相关推荐

  • 一代鬃狮---师承篇之《蒋涛先生》

    教我武式拳的李伟明老师是一位很传统的老师.说他传统,是因为他认为他教拳都是按照郝少如老师的教拳顺序教的.不过他自己是不承认自己传统的,按他的说法,郝老师是不收练过别的拳术的学生的,而他是收的(如果真不 ...

  • 【真言】马国兴: “四两拨千斤”的攻防机制

    太极拳的制胜法式基本上有两种:顺从以为进退之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之借力打人. 何谓"牵动四两拨千斤"?是牵动谁的四两?为什么是四两,而不是其他的数字?分析如下. 四两内劲的存在 ...

  • 【真言】马国兴“敷盖对吞”解攻防

    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 ...

  • 马国兴论“抻筋拔骨

    "抻筋拔骨"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各门派.拳种皆存有的一种修炼"外形体"功夫综合方法的名称.在讨论"抻筋拔骨"方法之前,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

  • 【真法】马国兴: 内功心法,必开七壳

    修炼内功心法,必须开七壳.以下笔者修炼的内功心法,都是非常实用的功法.此中方法,自古流传,数不胜数,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只有通过验证,有效且无弊病者为佳.运用如何,也全在练功者悟性之明昧而分. 这些 ...

  • 【真法】马国兴:“剑髓千言”与太极拳的精气修炼

    "非精足气不能清,非气足神不能灵."--明·毕坤<剑髓千言> 太极拳术攻防之道之所以有神明艺境,是因其为德亦若人之修德,要与天地合其德."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 ...

  • “抻筋拔骨”论  马国兴

    "抻筋拔骨"论 马国兴 "抻筋拔骨"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各门派.拳种皆存有的一种修炼"外形体"功夫综合方法的名称.在讨论"抻筋拔骨& ...

  • 《易筋经》注解•阐释/马国兴【二】

    <易筋经>注解·阐释 马国兴[二] 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 [原文]               易筋.洗髓二经,见易筋中亦能洗髓,洗髓中亦能易筋.           功分精粗,不分先后, ...

  • 马国兴先生阐释之《易筋经贯气诀》

    修炼拳术攻防之道,能得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所云清虚者,洗髓 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易筋之修乃外功之法:洗髓之修乃内功之法.外运行于内,而内导引者,内功 ...

  • 【真法】马国兴:“打手撒放”一开始先这么练

    打手撒放 掤(上平声) 业(入声) 噫(上声) 咳(入声) 呼(上声) 吭 呵 这是八种发声吐气辅助劲势发放法.古传有"哼.哈.嘿"三声法,笔者惯用的是"哼.哈.嘿.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