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军:《本草纲目》中的“唯物论”
李时珍是明代伟大的医学家。
1518年,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县东长街之瓦屑坝。李家世代为医,祖父和父亲皆有盛名。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其后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
自23岁随父学医,李时珍医名日盛。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嘉靖三十五年,李时珍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任职期间,李时珍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看到了许多民间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在鉴别和使用药材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有机会饱览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医学和药学典籍,开阔了眼界。
药材对中医至关重要。但当时存世的一些医学书籍对中药材存在很多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记述。
李时珍多次向太医院提出逐一分辨草药名实、编写新本草的建议,然而未被采纳,甚至遭到同行的无端讥讽。李时珍毅然告病还乡,决定凭一己之力,把这件大事做好。
1552年,34岁的李时珍着手重修本草。他历经十数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两万余里。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药物,那些种田的、捕鱼的、打柴的、狩猎的、采矿的人们,无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师,为他提供了书本上不曾有过的丰富药物知识。
又补充修改了十多年后,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旷世巨著。此书在他去世前3年在南京刊印。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除了药学上的价值,《本草纲目》还彰显了中国传统医学重视实证、强调明辨的科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
明代盛行炼丹术,连嘉靖皇帝都痴迷仙道,渴望用“仙丹”达至长生不老。方士们为了取悦皇帝,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潮,不少人因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李时珍以科学家的无畏精神向社会大声疾呼:“丹药致人长寿之说决不可信。”他用实证的方法告诉人们,水银、铅、丹砂、硫磺、锡等矿物都有毒性,并列举许多因服食丹药而死亡的例子。李时珍在分析矿物属性的基础上,亲自研制水银来医治疮疥等病,并把数据记载在《本草纲目》里。
李时珍行医如神的故事很多,为世人称道。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他脚踏实地验证、鉴别、分析中草药的唯物主义精神。联系到不久前屠呦呦利用中药材提取青蒿素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一事,中医学(包括所有科学研究),都可以从中得到方法论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