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30艘濒海战斗舰“堪培拉”号(LCS-30)建成下水

2021年4月2日,美国海军第30艘濒海战斗舰“堪培拉”号(LCS-30)在奥斯塔造船(美国)有限公司建成出厂,几天后美国海军将为它举行洗礼仪式。它也是第15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自由”级还有15艘。

奥斯塔造船(Austal)1988年成立于澳大利亚珀斯,至今只有33年的历史。凭借诸多创新技术,不仅成为民用高速船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世界军用舰船市场的后起之秀。

“堪培拉”号(LCS-30)是美国海军少有的以外国城市命名的军舰,还有一艘是“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顺化城”号(CG-66),它为纪念越战时期的“顺化城战役”而命名。

濒海战斗舰虽然个头比较小,排水量也在3000吨左右,与传统的轻型护卫舰类似,但也有许多特殊之处:

首先,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半个多世纪以来少有的因新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舰种。当然,任何军用舰艇都因技术进步而诞生。比如因飞机而诞生的航母;因机械与动力进步而诞生的潜艇或核潜艇等。无数个民用产品也是这个道理。正因为其速度快、重量轻、吃水浅这三大特点,才催生出了“濒海战斗舰”这个新类别。

第二,它有两个舰型:“自由”级为单船体构型(左),舷号为单数1、3、5;“独立”级为三船体构型(右),舷号为双数2、4、6;这在美国海军中也绝无仅有。

第三,技术体系都从国外引进。美国虽然有世界最强的军工能力,但也买了很多国外技术或产品,只不过更多是分系统或零部件。像这种全体系引进很少,也只有AV-8B“海鹞”或T-45C“苍鹰”可比拟。濒海战斗舰的“自由”级来自意大利;“独立”级来自澳大利亚。都是在民用领域应用成熟后,引发军方兴趣,在民用型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成的。

“自由”级的总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海事系统分部;制造方是马里内特海事集团(意大利芬坎提里造船公司的子公司);“独立级”的总承包商为通用动力(GD)先进信息系统分部,制造方是奥斯塔造船(美国)有限公司。

当然了,必须要经过世界顶级防务合同承包商的把关和再造,这种民用船舶才能脱胎换骨。因为作为战争方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洛马和通用动力这种公司非常了解海军要什么。濒海战斗舰也是军民融合项目的典范。

2020年3月10日的龙骨铺设仪式。

当时在美国访问的澳大利亚外长、新南威尔士州参议员马里斯·佩恩(Marise Payne)成为“堪培拉”号(LCS-30)的保荐人,并出席了龙骨铺设仪式。她说:“LCS-30是澳、美两国合作历史和联盟的象征。”

2018年,美国海军部将LCS-30命名为“堪培拉”号。称这份命名是“美、澳两国海军传统盟友关系和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也是对美国海军'堪培拉’号重巡洋舰(CA-70)英勇战斗精神的继承。”

这两款濒海战斗舰都有一个大的飞行甲板。指挥、导航、通信、网络、自动化控制、光电侦查和火控等子系统也都高度集成。可灵活参加水雷战(MIW)、反潜战(ASW)和水面战(SUW)。任务模块可集成到标准的集装箱中,也可安装在其他系统上,需要时转运,24小时内就可完成模块更换。平时这些任务模块都与濒海战斗舰、其他水面舰艇和飞机保持通信互联。

历史上的“堪培拉”号:

美国海军“堪培拉”号重巡洋舰(CA-70)于1943年服役,原名“匹兹堡”号,后来为纪念在太平洋战争中被击沉的盟友: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堪培拉”号(HMAS I33)而改名,成为当时美国海军唯一一艘以外国城市命名的军舰。该舰之后被改装为导弹巡洋舰,舷号更改为“CAG-2”。它参加过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海上封锁行动;1965-1969年参加了越南战争,于1970年退役。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号(HMAS I33)在1942年8月8日的“萨沃岛海战”(日方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击沉。

还有一艘“堪培拉”号:

现在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HMAS L02)于2014年服役,融合了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母的特征。长230米、宽32米、吃水7米,满载排水量27500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