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纹的抽离与诞生(古玉研究深度干货)
谷纹是古代玉器装饰最为常见的纹饰,尤以玉器谷纹运用的最为极致,形态如初芽的种子,在古玉学术界认为,谷纹的风格来源和演变主要出现在春秋到战汉期间,西汉以后所运用谷纹皆借用这段时期,也有学家指出,谷纹和卷云纹皆有可能是由虺龙离析裂变而来
感谢近现代考古发掘的不断玉器出土,让爱好者有了学习与归纳的机会,由此归纳出东周玉器上龙纹的演变过程,从而说明了谷纹、云纹系龙纹简化、分解而就,今天给诸位玉友讲一个玉器新玩法(拆龙纹)
龙可谓中华玉文化最经久不衰的题材。据研究考证,我们熟知的许多装饰纹样,如谷纹、勾连云纹、S纹等,其实都源自龙纹,经逐步解体、变形而来。
此”变形记“发生得最为热火朝天的年月,就是春秋时期。
先来看一件纹饰相对完整得春秋龙兽纹玉勒,藏于台北故宫。如下图所示,东周龙纹得基本原理是某一两个单元得重复与铺排,从而营造出极具装饰得艺术美感。貌似繁华迷眼的纹样,只要找准最小单元,就不难看出规律。
明确了大致原型,接下来,就通过一件现成藏品,展示一下神兽步步简化为几何纹的过程。
最初的简化,是龙纹各部位消解,首先是身体,只保留下龙头。如下面这件春秋龙纹,中段乍看来繁杂无序的纹饰,仔细辨认,不难找出龙眼睛。
再参考两端龙头的布局,逐一找到鼻子、角、下颌等部位,从而确定出最小单元。
如此,中段共有四个龙头,再加上两端,则这件的单面上共有六条龙。
至于白圈所示左右两下角的卷云,我们倾向于认为是纹饰铺排完后,填白之用。这在两周纹样设计中常见,如斜角构图的龙纹壁、璜,常在留白处填以羽纹,也就是当时流行的最基础纹饰。
进一步简化,就是眼睛消失了,龙纹被消解为绚丽跳动的装饰,有时能发现似有若无的鼻子、嘴等零星部位,但已经无法组成完整清晰的龙头。如下面这件春秋龙纹勒子,依稀能看出两处龙吐舌的局部,也大致应该由重复的单元,却很难像上面那件那么明确。
持续简化,龙纹解体为各种S与各种卷云的交织,如下图春秋龙纹玉璧那样。再接下来,纹饰开始重新收聚,出现了小逗点“谷纹“与前述卷云纹同时并存的现象,即所谓”云谷相杂纹“。
到了战国中期,排列工整、完全几何化的谷纹终于现身,如下图战国玉剑首的外圈所示。
在工整谷纹的基础上,逗点间“尾巴“相互勾连,便成了后世所称”勾连云纹“。下图另一件战国玉剑首的外圈纹样即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最大特点就是变化万端、神妙莫测。而玉器研究者们逐步梳理出的这番龙纹幻化,也恰恰应和了这一特点。在龙纹演进中,上古中国艺术方面的想象力、造型力以及抽象力,可谓被发挥到淋漓尽致,以下观赏台北博物馆馆藏谷纹图,感受谷纹渐变
战国晚期-西汉
东周-西汉 谷纹璧
战国 谷纹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 谷纹璜
战国 谷纹大玉璜
谷纹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离分在商代晚期至春秋中秋,谷纹较为修长,虽然未具备谷纹典型特征,但纹饰的圆尾和谷粒状已经接近,形成阶段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谷纹已经具备了颗粒纹样,由虺龙纹作简化与分解,形成谷粒、卷云、蝌蚪状纹样,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战国中晚期这个时期,谷纹的形态多样化,并衍生出了蒲纹与乳丁纹,第四阶段是汉代后,从汉代以后之近现代,玉器所有使用的谷纹或演变体,皆是套用这个时期,未有新意
战国谷纹,勾丝悠长
台北博物馆,战国玉瑗
战国、秦晚期
西汉,谷纹主体饱满,雄劲
西汉,更注重粒体本身饱满
继续上面的话题深度讲解,何为拆分艺术,下图春秋的蟠螭虺纹・ 因为组合繁缛华丽・对许多人来说神秘的・乍看美・近看眼花缭乱・犹如梵高涂鸦一般・ 天书一样的图案・其实内部结构紊而不乱・甚至可以说是一丝不苟・ 制玉是非常严谨的・古人着重的是整体符号的规格与展现社会地位。
如上图・作为鉴赏者看见一件龙纹玉器首先想到的是分割对称・上图诸位能见到几条龙组成一件玉璜・其次找眼睛・然后是上唇(猪一样的上卷)・舌头・下巴・髯角・腮帮・如下图
上图所见・简单构图便可见龙纹简形
注意看・容易让人迷惑的地方开始了
上下颠倒・绞合组成・ 首尾相接 没有一丝多余的纹饰・严谨
图文勾勒线条清晰流畅・对称严谨
有时候看古玉并不难・找对了点・简单易懂・鉴定辨别真伪更是水到渠成的事
虺龙是基础单位,然后各种双头的小虺又组合成龙・ 简称虺龙・虺是一种小毒蛇・说虫也行・虺龙其实就是蛇・无足为虺・ 界限不清楚的概念・是因为符号的意义逐渐失传导致・就象某种古老的语言今天听起来生涩一样,时空的差距而不是其语言本身有问题・ 头尾交变边是大件才出现的现象,象这样的小件,一般都是以头腮为界。
单体龙的形态的嘴鼻耳口腮的分解与存在状态・如上图
红色线条是上下唇的轮廓线
古玉的鉴赏一定要保持一个静和慢・不能观之草草・每看一图都应该保持一个思考的状态・如有实物的朋友可以拿出来对比一二・自己如再能触类旁通的有所收获・恍然大悟之感・这个时候便是眼力提升的时候
古玉群体有时候像一个金字塔存在・研究的路上・进步一小步・也许就可以干掉一个台阶的上万人・回头龙・把这条龙看作一只狮子,身体蹲趴,头呈现回头张望状态,也叫回头龙,通常腮和下巴是直接融合的
进入明清后的回首龙・其演变过程也是有迹可循
对比一下・是不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舌头和秦玉相比不算夸张的
这样的髯角・又叫卧蚕纹
单头虺演变而来・也是区别中晚期的一个标志。
讲到卧蚕纹,就不得不说这一件器物,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卧蚕纹的玉绗,『注意区分・玉璜与玉绗区别在于孔・功能也不相同』此器呈扇面形,周边有对称的脊齿,一般于中部和两端各穿一孔,少量只在中部钻一个小孔,供系佩。边缘刻阴线轮廓,内饰卧蚕纹。卧蚕纹因器形略有差异,有的是以减地法使蚕纹凸起,也有用粗阴线勾勒反衬出蚕纹形象的。这些手法的应用,表明战国时期璜形器及其图案装饰的制作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加工水平。
明白了这个眼睛是隐藏简略的,看上面的战国谷粒龙就简单了・寻龙先寻眼・基本龙眼寻到了・一件器物上有几条龙构成就可以大致确定了・然后再去分解出谷纹与鬓角的区别・请看上图,一点钟位置是个龙脑袋・ 这样手法,就象行楷之间突然来个草书・ 正常的・ 春秋战国玉,如果用很严密的图纸去理解,许多地方行不通・ 说多了好象在糊弄,其实是受对称第一的概念影响・这也是区别春秋与战汉的一个点・从商周后期春秋开始・龙纹会慢慢隐藏简化・由谷纹,卧蚕纹等纹饰代替,但是整体对称是不会变的・进入汉代以后・简化之风越演越烈,用谷纹全部就代替了・其实现在人描述谷纹壁还是不严谨不准确的,对于高手来说,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还是龙纹壁
茶酒诗歌·志哉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