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英作品:项羽原来不读书(第1691期)

本期精彩:

项羽最终的失败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往小了说是做人的失败,往大了则是战略眼光的短浅。不过话又说回来,项羽之所以是项羽,就因为他最终失败了,而且死得极为悲壮:项羽最心爱的女人自刎在他面前,项羽高唱完人生绝响,倒在了故乡的对岸……这等震憾人心的失败完全符合悲剧的美学意义,所以项羽才更容易被后人所牢记——西楚霸王在临死之前,拒绝象“懦夫”一样逃回江东,因为他无颜再见自己的江东父老。

文:罗志英

编辑:梁轩诚

项羽的死赚足了后人的眼泪和笔墨,歌颂项羽一直以来都是民间艺术的主流,提到项羽的悲剧,无论如何都少不了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那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其实,李清照写这首诗根本就不是在歌颂项羽,而是借古喻今,讽刺当朝皇帝赵构的。言下意是指责赵构连项羽都不如。

  看项羽:风云和雷电的激荡、沧海与桑田的变迁,时间在飞快地向前奔跑——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不记得项梁是谁了,但一定记得项羽是谁。

  在中国的历史丰碑上,项羽这个名字格外耀眼,即使我们对项羽那卷人生的传奇已经读到厌倦,也依然阻止不了我们的耳朵经常能听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似乎中国人对历史的评价经常受一个规律的限制,就是国人经常提到的“成者王侯败者寇”。成功了,你全盘通吃、笑傲江湖;失败了,你将一文不值、狗血淋头。

  历史长河中近乎所有留下名字的人物都在这个思维定式下,被人们评头论足:成功的全是英雄,失败的全是狗熊,但唯独项羽是个例外。在人们看来,项羽虽然遭到了最痛彻骨髓的失败,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现实的失败并不足以遮掩项羽在美学意义上的伟大。

  项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能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让惜字如金的千秋史圣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极尽赞美之辞,并把他抬高到与秦始皇、汉高祖平起平坐的地位?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名籍,字羽,生于楚幽王熊悍五年(公元前233年)。项羽的出生地在楚国东北部的下相,即现在的江苏宿迁市郊。历史总是在不经意的时间里出现不可思议的巧合,项羽在孩童时代并不知道,距离下相西北方向不远的沛县,有一个男人名叫刘邦;距离下相东南方向不远的淮阴,有一个男人,名叫韩信。而这三个改变历史的伟大男人,都是楚国人,保持着同一种生活习惯、说着同一种语言。

  当项羽只有九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在蕲南(今安徽宿州南)大破楚师,杀楚将军项燕。公元前223年,王翦破寿春,俘虏了楚王熊负刍。

  对于楚国的灭亡,楚人痛心疾首,楚人好勇,民风剽悍,所以后来范增劝项梁起兵时,提到过楚国的一句著名谶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羽是季父项梁抚养长大的,项梁很喜欢这个侄子。项羽懂事后,项梁开始有意识的培养项羽。项梁先项羽读书,可项羽天生不是块读书的料,学了几天就赖着不肯学。项梁又教侄儿学剑,项羽勉强学了几天剑,又放弃了。

  项羽东不成西不就,项梁非常恼火。项羽却豪情满怀地说道:“读书识字,能练好签名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学剑嘛,学得再好,也不过是防身所用,都不是我所需要的。好男儿大丈夫,当学万人敌!”

  项梁吃惊地看着项羽,没想到侄儿有如此志向,对项羽刮目相待,便教起项羽兵法。项羽大喜,开始苦学兵书,可惜项羽是个猴子性格,大略知道了兵书用法后,又开始耍起无赖,不学了。项梁拿他也没什么办法,由他去吧——此时的项羽已经二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二寸。秦朝的尺寸标准,一尺合23.1厘米,将近一米九的虎躯大汉。加上项羽力大过人,能举起大鼎,面不更容气不喘。吴中少年都知道这位项少爷的本事,又畏又服,在项羽身边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就像刘邦身边也同样形成一个喝酒吃肉的小圈子一样。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的九月,也就是陈胜斩竿起义的两个月后,时任会稽郡守的殷通已经判定秦朝大势将去,不如趁机搭上陈胜这条破船,顺便在河里捞几把可口的鱼虾。

  殷通知道要想做成大事,身边没几个强人是不行的,因为项梁是当地大佬,文武两道都能吃得开,所以殷通就想拉项梁入伙。殷通告诉项梁:“秦朝看来气数将尽了,我等何苦为二世卖命?不如反了,我打算让你和桓楚做将军。”

  项梁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但要让项梁跟着殷通这等不三不四的人物混,岂非笑话?殷通手上有地有粮有兵,是做大事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项梁对殷通的态度一直是“羡慕忌妒恨”,想杀掉殷通,用殷通的面粉做自己的蛋糕。

  项梁心生一计,他嘴角露出了诡异的笑容,项梁很诚恳地告诉殷通:“桓楚是良将,不过他现在正在逃亡,没有人知道他窝在哪里?我侄子项籍倒知道桓楚的去处。”

  浑身冒傻气的殷郡守便让项梁把项羽叫进来问话,项梁趋出,交待了项羽一番,然后带着项羽入内。

  还没等殷通说话,项梁递给项羽一个眼色:“你现在可以告诉郡守,桓楚在哪里了!”项羽拔剑趋前,还没等殷通惊叫出声,殷郡守的人头就像西瓜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

  鲜血溅满了项羽英俊的面庞,项羽面无表情地站着。

  项梁把印绶佩在身上,手中拎着殷通血淋淋的人头,告诉在场众人:殷通已死,项梁尚在,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大了。一府中人见状皆惊骇,项羽不容得他们,跳起击杀近百人,血流成河,余下的官们都害怕被项羽杀掉,纷纷伏拜。项梁乃自为会稽守,让项羽做将军,准备北上寻找秦国的仇人一了亡国之恨。

  项梁随即在吴郡举兵,收吴郡精兵八千人,这就是后来跟随项羽横冲天下,几乎杀遍各路大神的八千江东子弟。八千人马在当时并不算很多,秦国灭楚一战就能发动六十万军队,但这可是项羽带出来的铁血雄师,项羽的传奇人生,和这支让人心潮澎湃的八千江东子弟密不可分。

  这一年,项羽二十四岁。

  说来也是巧合,后来合力灭秦的项羽和刘邦都有缘见过秦始皇帝,他们亲眼目睹了始皇帝的无上威仪,这使得他们的野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嬴政也是人,他能成功,我们凭什么不能!

  和项羽在家门口欣赏嬴政摆谱不同的是,刘邦是因公去咸阳办差时,正赶上始皇帝驾车出巡,刘邦也挤在人群中傻看,看罢长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如果项羽和刘邦的感慨都被秦始皇帝听到的话,那么嬴政也只会治项羽的罪,想取代朕?大逆不道,当族诛之!而刘邦要是运气好的话,还能被始皇帝召见,勉励他一番:“好好给朕干,将来少不了你的官做。”

  项羽要取代秦始皇,而刘邦则是在夸赞秦始皇,所以从二人的话中也能看出二人的性格差异。项羽喜欢走极端,做人做事都很绝对。他的世界观非黑即白,不存在灰色过渡地带。刘邦则笑容可掬,长袖翩翩,踩着鸡蛋起舞,为人处事圆滑老练。项羽像一个菱形,四边有角,攻击性很强,但过刚易折。而刘邦更像是一个圆形。

  项羽最终的失败和他的这种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往小了说是做人的失败,往大了则是战略眼光的短浅。不过话又说回来,项羽之所以是项羽,就因为他最终失败了,而且死得极为悲壮:项羽最心爱的女人自刎在他面前,项羽高唱完人生绝响,倒在了故乡的对岸……这等震憾人心的失败完全符合悲剧的美学意义,所以项羽才更容易被后人所牢记——西楚霸王在临死之前,拒绝象“懦夫”一样逃回江东,因为他无颜再见自己的江东父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