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汗法十一则浅析

作者/徐宗裔

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表证。《伤寒论》中以阴阳六经辨证论治,太阳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病是邪在表,以发汗解表为正法,故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

伤寒太阳病表证,因证候有中风表虚和伤寒表实之分,故治疗太阳病同一汗法,有解肌发汗法和开腠发汗法之别,是《伤寒论》汗法中的两种代表方法。

《伤寒论》六经病证各不相同,一经有兼证、夹证、变证;二经或三经有合病、并病;人体感邪、秉赋、宿疾、隐患各异;治疗上有失治、误治;同时还能出现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相互转化。

这样就使伤寒六经病证错综复杂,变化无穷。仲景对汗法的应用就不仅用于太阳病,亦用于阳明、少阳病及太阴、少阴、厥阴病的兼证、夹证、变证和二经或三经的合病、并病中。

一法而多经应用,以及汗法与清、温、补、和、下等法结合应用,体现了仲景的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灵活多变的治疗原则。现就《伤寒论》中汗法11则浅析如下:

一、解肌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适应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或鼻鸣,干呕,脉浮缓。

3.代表方及方解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微汗之剂。

方中桂枝辛温,温经散寒,解肌发汗为君,芍药酸寒益阴敛血为臣。

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味辛助桂枝解肌发汗,甘草合芍药酸甘化阴,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里。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

二、开腠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适应证

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3.代表方及方解

麻黄汤:为汗之峻剂。

方中麻黄辛温,开腠理而发汗,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以解表邪,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和中。四药配合,以收开腠发汗、宣肺定喘之效。

三、清热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2.适应证

太阳表寒,里有郁热:症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疼,不汗出,烦躁,或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脉浮紧或浮缓。

3.代表方及方解

大青龙汤:因其无汗,以麻桂之辛温并重用麻黄加强发汗解表寒作用,因有郁热,佐石膏之辛寒以清里热,除烦躁,倍甘草加生姜、大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兼能协助发汗解表。

四、化饮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适应证

太阳表寒,里有水饮:症有发热恶寒,干呕,不渴,咳而微喘。

3.代表方及方解

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半夏温中化饮,散寒降逆,五味子以敛肺之逆气,甘草调和诸药。

此方发汗而外邪得解,温中则里饮蠲化,一举而表里均治。

五、生津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2.适应证

太阳表实,筋失津养:症有太阳病,无汗,恶风,项背强。

3.代表方及方解

葛根汤:方中麻黄、桂枝辛温发汗以解表实,项背强是太阳经脉为风寒外邪阻滞,经输不畅,背部肌肉失于濡养,故加葛根生津液、舒筋脉,以解项背强。

六、利湿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263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适应证

表邪未净,阳明湿热:林澜曰:“麻黄连翘一证,虽曰在里,必因邪气在表之时,有失散解,今虽发黄,犹宜兼汗解以治之也。”

症见:身黄,发热,无汗,恶寒,身疼,肤痒,小便不利,脉浮。

3.代表方及方解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医宗金鉴》曰:“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

即利湿发汗,清热退黄。

七、和解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适应证

邪入少阳,兼有表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伤寒的表证仍在,但虽不是喜呕,而已是微呕,虽未至胸胁苦满,而已是心下支结,这是邪入少阳之证。

3.代表方及方解

柴胡桂枝汤:此为柴胡、桂枝两方各半剂之合方,以和解太阳少阳各半之邪,在和解中寓有发汗散表之意。

八、和阴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279条上节:“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2.适应证

太阳误下,太阴脾虚:太阳病误下后,因而腹满时痛者,乃脾虚也,不可再下,且太阳表证未罢。

3.代表方及方解

桂枝加芍药汤:方中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以解外,倍芍药和脾阴而治腹满痛。

九、导下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279条下节:“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适应证

太阳误下,太阴里实:太阳病误下后,大实痛者,非虚痛也,也还有腹中满痛、大便不通等有实可攻的症状。

3.代表方及方解

桂枝加大黄汤:因也是太阳表邪未尽,故同上仍用桂枝汤领出陷入的太阳表邪以汗解,加大黄微导其滞,以下其里而治实痛。

十、温阳发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2.适应证

少阴里寒,兼有表证:其一,少阴病初得表证,症有反发热、脉沉。反发热是兼太阳表证,脉沉是少阴里寒;其二,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邪尚未深,无里证。

3.代表方及方解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此少阴发汗二方,其一以附子温经助阳,麻黄发汗解表,细辛通彻表里,内散少阴寒邪,外解太阳之表是汗剂之重者;其二是得之二三日病尚浅,比前之症亦稍轻,无里症,所以去细辛加甘草,是汗剂之轻者。

十一、温补清汗法

1.《伤寒论》原文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2.适应证

伤寒误下,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是大下后阳邪内陷,郁而不能外达。下部脉不至乃下寒及津血所伤。喉咽不利唾脓血是热毒上蒸。泄利不止,脾弱误下所致。

3.代表方及方解

麻黄升麻汤:方中用麻黄、桂枝升发阳气,使邪从表汗散;升麻为升清解毒之要药,治咽痹肿痛;黄芩、知母、天冬、石膏清上焦之热;干姜温在下之寒;当归、芍药、葳蕤滋阴养血;白术、茯苓补脾止泻;甘草和药调中。因难治而面面俱到。

综上所述,从《伤寒论》中的不同汗法及汗法的兼法治则中,可见仲景六经辨证之精究,治法之严谨,化裁之灵活,用药之缜密。

正如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里所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实堪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仿效。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2000年第21卷第1期,作者/徐宗裔。编辑/徐艺萌,校对/阿珓,王雅晴。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连载】《伤寒论》解读44

    导语 今天继续来逐条解读<伤寒论>,小编也不知道能连载多长时间,希望能善始善终吧,历史文章列表如下: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本条垂法示戒,让人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5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5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伤寒,脉浮紧而无汗是其本证,当以汗解.如果没有及时治疗, ...

  • 汗法十二则---俞根初

    辛温发汗:苏羌达表汤辛凉发汗:葱豉桔梗汤苏叶1.5-3,防风1-1.5,杏仁2-3,羌活1-1.5,白芷1-1.5,橘红0.8-1,茯苓皮2-3,生姜0.8-1如:风重于寒,咳嗽痰多,去羌活,生姜,加 ...

  • 发热2周,服了3天药,没效果,该怎么办?(辅汗法十频服)

    作者:马家驹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在2018年12月23日,微信收到一条消息:马大夫你好,打扰你了,周三我找你给孩子看发烧的,三副药吃完了,没吃其他任何药只吃中药,现在体温37.9度, ...

  • 太阳病——汗法——《伤寒论》#太阳病##...

    太阳病——汗法——《伤寒论》#太阳病##...

  • 伤寒论六经—证方图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

    伤寒论六经-证方图 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 阳明为阳性胃肠病而用吐法.清法.下法祛邪: 少阳为阳性气机病而用和法: 少阴病为阴性表病因而用助阳温经之扶正法: 太阴病为阴性胃肠病而用助阳温里法扶正 ...

  • 淼讲伤寒论条文40~41黄汗(十)

    另外咱们提到了还有两张方子可以治黄汗:防己黄芪汤和防己茯苓汤,那么临床运用怎么区分?核心就是看津液是否亏的厉害.如果津液亏的不厉害,就可以考虑用防己黄芪汤或者防己茯苓汤.这两张方子主证上的区别就是皮肤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语,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同为历代医家运用汗法治外感热病之理 ...

  • 《伤寒论》治水十法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运用治水法所治病证达十六种,涉及原文27条.笔者就其部分原文概括为治水十法,浅谈如下: 1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quo ...

  • 十、汗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陈景河

    汗法亦称解表法,在临床上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 运用汗法,一要发散,二要清气,三要通络. 汗法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或伏邪瘀着窍络从化为他病的,亦可根据"宣可决壅"的道理而用之, ...

  • 五雷法十术实修法

    法术坊:永扬天尊教--道门五雷法术实修法 道家功法 太乙玄门 2020-12-26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随缘转发,功德无量!合作.投稿:小编微信efeich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