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期陈文章、王越作品/《张剑颖病逝延安》梁剑清读
梁剑说:这是一篇无关于文学的作品,这是一篇用生命书写文学的作品,关于张剑颖烈士,已故文学大师陈忠实撰文题目为《燃烧的生命》(参见龙山书院主公众号),贾平凹的文章来得更直接,《我爱张剑颖》。一个仅仅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52年的生命,却在革命与文学两大主题上都燃烧出了耀眼的光芒,这也是两位文学大师,还包括高建群、肖云儒等文人们共同的看法。
今天为各位节选的是《张剑颖烈士传略》的一个小片段,详细内容,请阅读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张剑英烈士纪念文集》。
张剑颖病逝延安
节选自《张剑英烈士传略》
1947年2月18日,胡宗南部分5路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实行疯狂的“清剿”。为了避开敌人的优势兵力,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主动撤离延安。中共陕西省委和关中地委也放弃了驻地马栏,关中分区大部分地区已被敌人占领,西北局电令关中地委尽快向陕北地方撤离。
在撤退中,为摆脱敌人的追击,机关所有人员昼夜兼程,每个人的体力都透支到了极限。有一次,地委机关撤离到了甘肃省正宁县的一个山村,经过侦查,没有发现追击的敌人。马鸿逵、马步芳的部队离此地还有200多里路,暂时休息应该没有问题。由于长时间的急行军,已是人困马乏,地委决定就地休整。就在大家正准备支锅造饭之时,远处突然响起急骤的枪声,打探的同志急急回来报告,说马回子的骑兵打过来了,已和我们的警一旅交上火了。地委书记赵伯平即令大家迅速紧急撤离,因为机关在转移撤退时,带有许多沉重的物资、电台以及重要文件等,行动较缓。赵伯平、张剑颖等都将自己的马匹、骡子交给机关人员,让迅速驮运东西,他们则随大家一起,步行向山上撤退。因马匪追击较紧,他们一口气跑上了山。由于近一年多来战争环境非常艰苦,加之年龄的缘故,张剑颖在这次紧急撤退中,心脏受到了严重损伤。
两年多艰苦的游击战争,使张剑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但他坚守在宣传部部长的岗位上,战斗在戏剧艺术阵地的前沿,夜以继日地编撰和创作文艺作品。
张剑颖的妻子在高窑子镇的家属学校教书。高窑子离马栏镇约200多里路。7月20日,张剑颖徒步从地委机关出发,赶往高窑子学校去看望他久别的妻子。7月炎炎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张剑颖行走了两天后,在快到高窑子学校时,突然下起大雨。这次淋雨,使原本就极度疲劳、虚弱的张剑颖,抵抗力迅速下降。
到高窑子后两三天,张剑颖就病倒了。8月1日,解放军卫生院林文医生由灵湾地方赶到高窑子,2日早晨对张剑颖的病做了认真检查,认为主要是心脏有问题,喘息是由于心脏引起的,也有些气管炎的症候。此时张剑颖由于病情加重、呼吸促迫,就连口含体温表的时间也不能支撑。看到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张剑颖,林文医生为了安慰病人,就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说这个病不要紧,只是治疗需要较长一些时间,主要静养休息就可恢复,并说来时还带了几只麻黄素药。在那解放战争非常困难的时期,药品是相当紧张的。林医生一面给张剑颖进行治疗,一面写信与地委秘书长和卫生部的孙医生,请求设法弄些急需药品,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最后只找到了4支麻黄素,其他药品均未找到。
8月25日,地委派人用担架护送张剑颖去延安医院并派医护人员随行前往。经过路途颠簸,9月2日到达西北局,因为路途的劳累,张剑颖的病情更加严重,浮肿与咯血已是很厉害了。下午,随行人员即持西北局介绍信到延安医院办理住院手续,但因客观原因,住院问题未能及时解决,无奈就安排张剑颖暂住老百姓家中,请医生出诊为他诊治。9月3日,住院问题才得以解决,张剑颖随即住院治疗。
1948年9月14日下午4时,52岁的张剑颖走完了他坎坷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他带着对亲人的无比眷恋,带着对黎明的期盼,带着对秦腔艺术的不懈追求,带着一位革命战士对党和人民的满腔赤诚走了,无怨无悔地走了。
张剑颖同志逝世后,关中地委机关和干部群众都非常悲痛,纷纷以各种不同方式,沉痛悼念这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深切怀念同他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缅怀这位老部下、老领导、老战友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9月16日,张剑颖同志的遗体被安葬在延安机场东“四.八”烈士墓旁。10月10日,关中地委在马栏为张剑颖、周芝轩、黄子文等烈士召开了有几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地委书记赵伯平主持公祭,地方党、政、军各首长在会上致悼词,沉痛悼念张剑颖等烈士。西北局还对张剑颖同志的妻子及子女给予安慰抚恤。
《群众日报》刊载了关于张剑颖同志逝世的讣文 关中地委宣传部部长张剑颖同志,因两年来在关中游击战争中坚持对敌斗争,积劳成疾,不幸于本月14日下午4时病逝于延安医院。剑颖同志系陕西临潼人,1935年入党,享年52岁,出身于农民家庭。剑颖同志自幼喜爱钻研各种实际问题,对戏剧、音乐、文化教育、经济建设,均有所长。曾一度轰动西安之《黄花岗》秦腔历史剧本,即为他学生时代的杰作。
从西安单级师范毕业后,张剑颖同志曾充任靖国军中的副营长、教官、秘书长、甘肃省府秘书、制造局建设会主任、西安电话局局长、孤儿教养院院长等职。1935年冬因不堪地方土豪劣绅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毅然离开其亲自辛苦经营的栎阳合作社,来边区参加当时的苏维埃政府工作,历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教育部部长、边区合作社联合办事处主任、建设厅秘书、专署经建科科长、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由于他作风朴实、刻苦、勤于钻研,故对边区经济建设与文化事业建树颇多。如延安磨家湾水利、马栏水磨、纸厂、纺织等工业兴建均系剑颖同志亲自设计,监督完成。为试造水磨轮子,他曾数夜未眠,终于试验成功。
张剑颖同志在文教戏剧上除创作有《关中四杰》、《绢秀图》、《儿皇帝》等剧本外,去年在关中坚持游击战争中,剑颖同志写了不少鼓动关中军民坚持对敌斗争及号召蒋区人民反蒋、反胡的诗歌、传单等,尤以《百子头》诗歌最为关中军民及蒋区渭北西府一带人民喜爱,很多群众均能熟背,游击队及小学校将《百子图》采做课本教材。今年7至8月反清剿中由于行动频繁,致使张剑颖同志心脏扩张病倒,本月3日来延医治,终因病劳沉重医治无效,于14日下午4时病逝于延安医院。
附:作者介绍:
陈文章,笔名沉默,西安市人,原西安铁路报编辑。
王越,陕西临潼人,张剑颖烈士后辈,现就职于陕西高速集团,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交通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