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标准变了,不再是3.9-6.1?那是多少?看你现在的血糖
家在内蒙古省的胡大爷平时十分喜欢和小区里的朋友们下下棋,突然有天胡大爷在下棋时两眼一黑就给晕倒在棋桌上了,老友们赶紧叫救护车将胡大爷紧急送往医院,等胡大爷苏醒,医生拿着他的病例问他:“你是不是长时间服用降血糖的药啊”?胡大爷答:“对啊,我血糖偏高,一直在服用降血糖的药的。”
医生:“你是不是还不知道血糖评定的新标准啊?您现在的血糖是多少啊?”我现在6.2啊,什么新标准?我不知道啊。我指着病例说:“大爷,按现在新的标准看您的血糖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但您长期服用降糖药,是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造成低血糖的症状的”。
胡大爷知道原因后,特别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治疗,再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胡大爷不在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胡大爷疑惑的问:“医生,那么现在的血糖标准是什么样的啊?”
一:新的血糖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供人选择的商品,生长环境以及个体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每个人的身体差异出现很大的差别,所以严谨的新的血糖标准也来了快来看看你合格吗?
①青少年最好控制在空腹状态下4.4——6.1mmol/L之间,最为标准。因为青少年运动量大,且家人一般会合理规划孩子饮食,营养均衡,新陈代谢速度快,所以青少年的血糖较为标准,也较为严格。
②正值壮年的人则控制在4.4——7.1mmol/L之间为最佳。相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值壮年的人们的生活充满挑战与机遇,要养家要糊口的压力促使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压力剧增,促使有些人很早就开始接触烟酒等损害身体的行为,生活习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所以当此类人发现自己血糖超标青少年标准一点的话也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度治疗。
③老年人则控制在7.0——9.0之间为正常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多个器官会出现衰退的症状,对一些食品中的糖分不能完全分解,所以可能导致这个年龄段的人的血糖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虽说这个年龄段的人血糖标准可能会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但是那样也切记发现自己的血糖不正常时,不可以不去就医。反而更应该时常做血糖检测,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另外,还可参考下表
山西省的杨先生无意中检查出自己的血糖竟有15.6之高,但杨先生本人却不是很在意高血糖对他的影响,仍然坚持自己的饮食习惯,天天喝酒,大口吃肉,直到家人看他脸色不对劲,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他才来就诊,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就诊,我们发现杨先生的下眼袋肿胀,有黑色斑点。
我们怀疑杨先生的胰腺有问题,推荐他去中医治疗,果然,过一段时间杨先生神清气爽的来感谢我们说是他治好了病。其实啊,大家真的要注意自己的血糖,除此之外,血糖高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二:血糖过高的表现
1.多饮,多尿,乏力
由于血糖升高,水分丢失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促进多饮的状态出现,同时血糖升高,尿糖增加进而引发渗透性利尿,进而多尿。而胰岛素的缺乏会导致葡萄糖不能正常的应用于人体,从而人体会转而吸收人体其他的物质,例如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营养物质,所以会导致短时间内的体重下降,全身乏力的症状。
2.恶心,呕吐,腹部难受
血糖含量过高的话,即使不做剧烈运动或者特别消耗体力的运动也会出现心跳速度明显加快,休息也很难缓解,在此同时还会呼吸困难,出现缺氧现象,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而腹部难受就要考虑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血糖高的患者本身的胰腺负担较重,如果出现了腹部难受的症状,就要考虑患者是否患了胰腺炎,而且如果确诊为胰腺炎的话就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生命。第二就是要考虑肠系膜的血管病变了。
3.下肢的迟钝
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的病变,患者会出现下肢迟钝的现象,会因为神经的病变而不会出汗,迟钝,会有干燥的现象,进而下肢反应迟钝或者直接丧失感觉。
三:降血糖
要是在门诊进行血糖检测是发现自己血糖略高的话,应该自己主动的进行生活干预,比如从饮食上,生活习惯上进行干预,避免让病情更加严重,调整饮食结构,多运动,少熬夜。
在稍加严重的话可以通过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可以服药治疗还可以使用其他的中医物理疗法,要是严重的话,一定要尽快入院治疗,可能会长期打胰岛素治疗,谨遵医嘱,疾病不能拖,有病就要入院治疗,没有人比医生更了解疾病!
那么像胡大爷,杨先生哪种的病痛该如何避免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四:预防措施
①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糖分分解排出。适量运动,减少久坐,戒烟戒酒,使生活习惯回归正轨。
②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结构,减少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的摄入,食用低糖的食品,另外减少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利于对病情的控制
③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因为其他疾病引起高血糖
④定期进行血糖检测疾病早发现早治愈,如果没有患病则为自己打了了一剂定心针,如果患病有助于病情的恢复,为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对症下药,也可以使患者根据血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⑤保持愉悦,疾病不可怕
今天的健康小知识大家能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呢?如果想知道更多的健康知识,我们就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