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改变了严重的磨蹭!快来“抄作业”
自打OK进小学后我和OK爸吵架的频次就急剧上升。多数矛盾的爆发点都是来自OK在学习上的拖拉、磨蹭、小动作多......
比如当OK爸看OK写个作业慢吞吞的会忍不住催促,催促无果就冲他发火。这时我若是对OK爸的做法颇有微词,那么战火就引到了我身上。但换作我,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尽管我比OK爸相对会控制情绪一些,但每次看到他写两个字就开始转笔、咬笔、戳橡皮....... 各种分神、小动作不断,火也随之噌噌噌地蹿上来。
所以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我都在致力于改掉OK身上影响效率的这些坏习惯,比如把桌面上东西都收起来只留笔橡皮和书本、提供一个完全无干扰的环境,用启动能量低的事来帮助他迅速启动作业等(实践中有效的方法我也都陆续在和大家分享)。在我全心全意盯着OK改习惯的过程中,OK的作业速度提升了,但我也把自己拖进了超级被动和疲惫的困境中,就是必须我盯着才行,如果我不提醒不监督,他的状态就立马下滑。
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拖拉、磨蹭、小动作多只是呈现于表面的问题,而深层的问题在于OK对于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的自觉性是不够的。他整个儿并不积极主动,对于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是没有清楚安排的!
正如OK班里的一个孩子,有着超强的时间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班里看书最多、学习最好的男生,然而他的爸妈从不管他学习(特意了解过,爸妈两人都是医生,工作非常忙碌,早出晚归,确实没时间管),家里只有老人负责他的饮食起居,所有关于学习、兴趣班德全部是男孩自己统筹安排。因为有着丰沛的内在动力,那个男孩一直有着想要去探索、想要去学习的超强能量!
内在动力,指的是做的事动力来自于内在,是为了享受乐趣、提高能力,出发点与自己有关、与体验有关,得自得其乐。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部汽车,有内在动力的人,既拥有发动机、又能生产燃料,自给自足,形成一个做事的闭环,能直接驱动自己。
直到我接触到心理咨询师杨杰老师的关于内在动力的课程后,终于找到了清晰的思路:我们通常认为,内在动力丰沛(自驱力强)的孩子可遇不可求,只有爸妈命好,才能中奖。其实,“自驱”每个孩子都有,那些所谓的拯救银河系的爸妈,并不是命好,做的事情也未必多,但是,他们做了对的事情,那就是滋养了孩子的感觉!有内在动力的孩子,无非就是感觉好而已!只有感觉好了,他们才会有做事的动力。所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动力,其实就是帮助他建立好的感觉。
因为很受益,所以我要把这个挖掘和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课程分享给大家。(这里先介绍一下课程目录,后面会具体和大家分享课程中的几个案例。)
下方音频大家也可以=试听一下↓
20节音频课程,可永久回听
帮助家长系统全面掌握
如何培养孩子内在动力的方法
5大常见问题+6大行动指南
让孩子拥有自觉性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细思极恐!我们每天
都在减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会想着做加法—— 我们要做些什么。但对于建立孩子的内在动力这件事,其实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做减法—— 先停止所有的那些“打击孩子的内驱力”的做法。
哪些是我们不恰当的做法?听完杨杰老师帮一位妈妈梳理的“孩子一整天的观察日志”,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惊觉:原来我们每天都不知不觉做了那么多在打击孩子内在动力的事。
内在动力的减法:我们日常对孩子否定、批评、焦虑、防御、期望,都在消解孩子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的加法: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理氛围,不断给孩子支持和肯定,让他的基础感觉好,同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灵敏的感知力,让他对事的感觉也好。
有一年夏天,杨杰老师带着小侄女去草原上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而且生活玩耍她全部都能自己搞定。小侄女的独立自主,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她给小侄女标注感觉线的起点。
就是让人这么省心的丫头,回到家就变成了另外一幅面孔。瘪着嘴说:哼,不想写作业。奶奶一催她写作业,她就翻个白眼,很无奈地坐到了书桌前。
这个地方,杨杰老师在感觉线上,标注了第二个点。试着进入小侄女的感受,这趟草原之旅,大概是她全年玩得最嗨的一个星期,第二天,就进入写作业的模式,这个急转弯,她肯定不适应。而且,因为前面玩的太嗨,所以,这个转弯的弧度比较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学习。所以,由此生产出的对策,就是会给她空间,耐心地等着。
接下来小侄女就开始了各种磨蹭拖拉的套路表演:躺在榻榻米上,两个小脚丫朝天,蹬着玩呢;叼着铅笔发呆;半小时以后,小侄女捂着肚子出来了,一脸的可怜样,对着奶奶装肚子疼。
看到这个情形,杨杰老师在这条感觉线上标注了第三点。她一个人在房间里,肯定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最后,连假装肚子疼的招数都用出来了,说明她难受到了极点,慌不择路地想逃跑。于是,从这个感觉中生产出的对策是:继续容忍她的磨蹭,适度口头提醒。
两天以后,杨杰在这条感觉线上,标注了第四点。感觉她已经接近于日常状态,虽然也会走神,但不太多,情绪也比较愉快,跟随她的感觉走势,可以给她一个推力,辅助她进入更好的状态。于是,杨杰老师对她说:“让我看看你的作业,哎,这有点慢,不是你的真实速度哦。来,我计时五分钟,看看你能写多少字。”小侄女提笔就开始写字。接下来的五分钟,杨杰老师在旁边摇旗呐喊:“天哪,这也太快了,都写五行了,这是谁家的小孩呀。”她忙乱地写字,还不忘逗乐:“就是你家小侄女啊。”就这样,五分钟计时结束,她写了66个字,特别有成就感。
杨杰老师假装数落她:“对呀,你明明五分钟就可以写66个字,这两天到处晃悠敷衍我。”她嘿嘿一笑,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她很快就把当天的作业写完了,然后,各种小嘚瑟,就自己玩去了。
到这个时候,小侄女的状态彻底回转,接下来写作业完成的相当的顺畅。
5天改变了严重的磨蹭,
我们只需要“抄作业”
杨杰老师讲到了一个很多爸妈的迷思:“对待拖拉磨蹭的孩子,爸妈要严格管理,还是如育儿书上说的给与自由和信任?”
这类孩子,很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乱做,总是分心、玩游戏、拖延、做事情不情不愿,做事情缺少热情。
杨杰老师通过多年的咨询观察和思考,大致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
如果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好,孩子的基础感觉也好的话,通常家长放手,孩子能形成自控力;相反,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孩子的基础感觉也不好,放手的话,这类孩子很容易行为失控。
其实,拖延是孩子内心的一场战争,孩子在情愿和不情愿之间反复挣扎,异常艰难。
在培养内在动力的路途当中,拖延是孩子必然要迈过的一道门槛,爸妈真的想帮孩子,并且不是帮倒忙的话,那就要确立一个清晰的原则,那就是:少管,但是贵在精准。
当然,少管不是不管,而是把无效的絮叨催促减下来,进行条理有计划;贵在精准,怎么个精准法,也是有具体的思路和做法。
杨杰老师用自己的这套方法,曾经让一个朋友家的孩子,5天改变了严重的磨蹭,还曾经让亲戚家一个严重拖延的孩子,当天就高高兴兴、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强烈推荐爸妈们都需要跟着杨杰老师的20节课系统地进行学习的原因,杨杰老师在课里完整地呈现了内在动力不足的孩子的各种问题,以及最终怎么解决的完整过程,我们真的只要抄作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