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业技能九:新课程下家庭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家庭作业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笔者对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尝试,且略有收获。现介绍如下。

一、家庭作业设计的依据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多元智能理论为有效设计语文家庭作业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及生活实际,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让语文家庭作业成为一座桥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家庭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

首先,量要适度。如何定“量”呢?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出发科学确定作业的“量”。比如,给一年级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每天就不应超过20分钟。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有利于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其次,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时,要落实维果茨基倡议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比如,布置作业时,要尽量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度的家庭作业,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开放性原则

语文学科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作业内容要开放。作业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生活“接轨”。另外,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要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

2.作业形式要开放。作业形式可以是摘录、写画、唱演、讲说。总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

3.检查、评估作业的方式要开放。检查型、汇报型、交流型、评比型的评估方式应样样俱全。此外,要让评估的过程成为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趣味性原则

“自主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所做的作业的质量就会有保证。

(四)层次性原则

承认并尊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要给学生准备作业“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进而培养其语文能力。

(五)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要做到“三结合”:一要结合家庭生活;二要结合所学教材;三要结合社会生活。

(六)人文性原则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

三、家庭作业设计的类型

(一)选择型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想吃。例如,学完一年级下册的《我们的节日》后,正逢六一儿童节,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下面四道有层次的作业,让他们自选两至三道完成。

1.有感情地将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价。

2.根据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再配上一幅插图。

3.搜集歌唱儿童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4.想一想同学们是怎样过儿童节的,有条理地说给父母听或写给同学看。

(二)扩展型

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扩展型作业。

1.诵一诵。如学了古诗《春晓》,就给学生推荐《咏柳》《游园不值》《春日》《早春》等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回家朗读、背诵。这样,就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知识,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想一想。如学了《称象》后,就给学生布置想象作业:“再想一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称象。”这类作业富有创造性,可给学生提供极大的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画一画。如学了《兰兰过桥》后,就可让学生画一画未来的桥。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兴趣浓,乐意做,既可在作画

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写一写。如学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就可让学生搜集并摘抄描写春天或赞颂春天的美句、佳作,并仿写。

(三)合作型

合作型作业是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

1.读一读。例如,学完《夏夜多美》后,为了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就设计了一道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家长与学生共读课文——家长读“睡莲”“蜻蜓”等角色的话(要读出他们帮助别人时的快乐);学生重点读好“小蚂蚁”的话(要读出“小蚂蚁”获得帮助后的快乐)。由于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练习朗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效果也很好。

2.演一演。有的课文,如《美丽的小路》,故事性较强,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就可布置学生演课本剧。这样,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不仅可增强课文的感染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实践型

这类作业主要是指读写以外的调查、访问、观察、实验、参观、制作等活动性作业。

1.查一查。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教师就可提出问题:“小壁虎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它为什么能挣断尾巴?你还知道别的动物的尾巴的用处吗?”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解决。

2.养一养。例如,结合《养花》,我们就可让学生在家里养花,体会养花的乐趣;结合《猫》,我们就可让学生在家里养猫,观察猫的性格。这样的作业,学生始终会兴致勃勃,且可获得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做一做。如学完《称象》后,我们就可让学生根据曹冲称象的三个步骤,用脸盆、玩具象、石子、秤等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还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他们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

四、新型家庭作业设计的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与传统家庭作业相比,新型家庭作业,题型多样,深浅不一,选择性强,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此外,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可有效地激发做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型家庭作业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什么题目、确定什么内容、接受什么难度,自主权都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标新立异,甚至还可以异想天开。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型家庭作业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使学生从小就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发展”的道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我们教师用新课标理念审视家庭作业的设计思想和形式,推陈出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0)

相关推荐

  • 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你怎么看?

    现在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其实这条规定在老师和家长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和讨论,执行的效果究竟如何?基本上现在是分为两种观点: 家长的担忧和质疑让这项规定执行起来力度不大 作为教 ...

  • 让新课程下的作业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任美林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长期以来,作业模式单一,缺乏层次,让全班甚至全年级做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

  •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实现对课上知识的加深和巩固,进而形成技能技巧.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数学作业设计也需要创新,在继承传统作业设计优点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设计应多样化更接 ...

  • 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贾元春.王永春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 ...

  • 新规下,信贷合同条款设计、修改、审查 暨债权人利益保护

    新规下,信贷合同条款设计、修改、审查 暨债权人利益保护

  • 新课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呼唤快乐自然健康的生态课堂.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布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要求我们教育管理者转变观念,搭建平台让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 ...

  •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

  •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訾秀玲 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了"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可是在课程改革前,我们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了教师的指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只是一味的教.讲.灌,学生被动的学.记.练 ...

  • 教学反思——新课程下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

  • 新课程下生物复习中的“4、3、2、1”

    复习是对原学知识梳理.深化.升华的过程,是毕业年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我们的复习教学也应该有新的变化,以适应新中考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生物复习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