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河:我爱家乡
巴 彦 赋
松江之北,巴彦苏苏,早年之满语,富贵之村庄。东隔驼峰,与木兰毗邻;西濒漂河,与呼兰接攘。南界松江,与宾县相观;北靠泥河,与绥化相望。山水交融献瑞,景物奇观呈祥。东骆驼、西驿马、两峰对峙;南松江、北少陵、二水相连。三山一水六分田,物阜民丰美名扬。土地,三千多平方公里,置十八乡镇;人民,七十万各族同胞,创和谐安康。哈绥、哈肇公路贯穿腹地,滨北、兴乌铁路便捷通畅。
历史从古道中走来,记忆在心灵上回望。巴彦,古称“东荒”,广袤无垠,天苍苍,野茫茫,遍地是森林,到处是草塘,走兽出没,飞禽成双。“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落到饭锅里。”好一幅山水画,富饶之鱼米乡。王脖山遗址,新石器出土;隈雅村故城,昭肃皇后流芳。女真部落栖息之地,辽金文明史载辉煌。至清政府弘禁官荒,始有“闯关东”人垦荒建庄。几代繁衍,咸丰垦荒,同治设厅,始有民官,光绪卅年,改为州治,民国二年,改州为县,百年历史,演绎社会变革;沧桑岁月,巴彦名播四方。
百年人脉,古韵激昂,云烟过眼,侠骨柔肠。孔广才率民起义,攻城焚署;秦广礼辛亥革命,南奔北忙。张甲州武装抗日,打响中共第一枪;孔庆尧驱倭为民,传播革命于学堂。李廷怀为革命,绝食牺牲;赵春霖为抗日,驼峰隐藏。王家善弃暗投明,率军起义;李时雨潜入敌营,瓦解敌党。张敬载为革命献身,血洒兰州,英名永传后世;李玉安松骨峰幸存,隐功埋名,魏巍再续华章。塞外巴彦,十六位共和国将军之摇篮,北方将军县名扬;江省一隅,六十年新中国志士之家园,龙江光荣城永昌。
人文景观,曾留下名人足迹;民俗风情,倾注于巨匠词章。四城门人来人往,两牌坊相对相望。纪念增祺唐阿、立坊标榜;延其功德美名、万古流芳。楼匾高悬,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铃声悠扬。井字街布局有序,步行街商务繁忙。欧街中赏异域风情,广场上度休闲时光。十大景观,造化天成。泉眼流甘,城头春望。驼峰夕照,鲈比松江。驿马古道牵游子心魄,黑山云海令观者夸奖。森林小铁路世界最长,巴彦南下坎最大村庄。兴隆镇全国最大之镇,工业园区毗邻哈大齐工业走廊,孕育希望;“西集厂”全省乡企之星,乡企同农林牧副渔各业并举,富裕一方。
“江省文风,巴彦尤著”。诗人、作家比踵,诗词、美文高亢。陈玙凭《夜幕下的哈尔滨》,四海名扬;书怀吟《宝山谣》、《桦林曲》,教人自强。屈兴岐伐木,黑龙江诗人排行;刘兆林从戎,国家级作家上榜。古城文化,丰富多彩;琴棋书画,美苑呈祥。《苏城诗萃》六年连办,三十五期县级诗刊,华夏名扬;《巴彦楹联》卅载出刊,二十多本楹联文集,后世永藏。《巴彦文学》创刊,传播先进思想。《巴彦文苑》复刊,引领前进方向。十月金秋音乐会,歌声伴大豆摇铃飘香;元宵诗话放歌,音韵在节日喜庆中徜徉。
农业大县,北国粮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喜看稻菽千重浪,绿色标识誉龙江。生猪生产,国内名扬。特色养殖,名传八方,建设巴彦,致富家乡,强工兴农,引资招商。加快江北特色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哈市一小时经济圈富民愿望。文明和谐,富庶安康。
重振雄风,昔日美誉得以延续;再现辉煌,今朝吾辈传承希望。开放包容,海纳百川,高山襟怀,大海胸膛。生机勃发,活力时尚,引领潮头,血气方刚。诚信敬业,朴实厚重,和谐奋进,世代永昌。
伟哉,巴彦,站在世纪之交汇点上,自强不息,破浪远航;壮哉,巴彦,立在时代制高点上,登高望远,霞光万丈;奇哉,巴彦,穿越历史与现实交融之时空隧道,独方览胜,心花怒放;美哉,巴彦,踩在未来起跑线上,雄姿勃发,振翅飞翔。
四季组歌(四首)
迎春诗絮
细雨润着的三月,
大地迎青吐绿。
到处是莺啼鸟喧,
到处是欢歌笑语。
东家正在选种,
忙了圆筛、簸箕……
西家正在备犁,
紧了牵绳、楔子……
老奶奶心急,
竟温习起踩格子的脚步。
老爷爷贪早,
竟把猪食瓢当点葫芦敲击。
男女青年挥锹叠埂,
延长了藏在心底的秘密。
孩子们手擎叶笛,
奏响了春的进行曲。
连太阳也被柳梢提前衔起,
一抹红晕托起早春的晨曦。
小屯正变换着五线谱的音符,
迎着融融春光,走向富裕。
(刊于《农村报》2013年3月21日“黑土地”副刊)
仲夏小夜曲
褪尽了西天最后一片晚霞,
镶满珍珠的夜幕,
又给大地披一层薄薄的轻纱。
湿漉漉的晶莹,
打湿了昨天苦涩的记忆;
亮晶晶的荧光,
闪烁着今日富足的火花。
灯光下,
夫妻俩正钻研着农药喷洒的新技术;
瓜棚内,
老大爷的烟锅里忽闪着美丽的童话。
责任田,
庄稼的拔节声传递着丰收的喜讯;
池塘里,
公演的青蛙喝醉了一个翠绿的夏。
啊!夏夜,那结满果实的宫殿,
上弦月的号角,
鼓着小夜曲的暗哑……
织女在银河岸上,
正忙着为七月七的喜期,
织千条万缕的情愫,
柔风传递着串串悄悄话。
沙沙沙……
(刊于《农村报》2013年9月5日“黑土地”副刊)
秋日庄稼院
乡村小巷伸向夕阳
缕缕炊烟飘散着秋香
农家小院
挤满沉甸甸的硕果
一齐涂染出秋的金黄
老汉站在院里
似是检阅
似是徜徉
富饶的秋天
挂在喜悦的脸上
他呀!是在心里掂量着
新生活的重量
刊于1992年11月1日《松花江报》
乡村腊月
当喧闹的街上挤满了行人采办年货
当红底儿烫金的春联在风中摇曳
我们还来不及感叹光阴似箭
耳畔已经响起了新年的笑语欢歌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
风已变得柔和
雪也变得洒脱
寒冷的腊月
仿佛已被飘香的年味搅热
杀年猪
血肠烩酸菜那可是地地道道的乡村风味
淘黏米
粘豆包包出了农家团团圆圆的生活
最忙碌的要数自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
人人忙得脚步不停
家家分享富足的快乐
腊月最动情的是家家门前亮起盼归的目光
谁家男人打工回来了
立刻会招来邻居芬芳的欢笑及妻子红透脸颊的羞涩
乡村腊月
空气中飘散着熏透年味的漩涡
亲人们围坐在一起盘点过去一年的收入
规划新一年的设想与选择
和谐的家庭和共和国同步
为实现心中的梦而不懈求索
(刊于《农村报》2016年1月21日“黑土地”副刊)
作者简介:于河,男,1963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康庄乡,是《黑龙江日报》、《农村报》、《北方时报》、黑龙江广播电台通讯员,毕业于呼兰师专,后又到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深造。当过教师,当过记者。过文学、新闻两栖生活。是龙视新闻频道新闻观察员。
著有诗歌《不朽的生命》、《今日庄稼汉》、《圆梦 · 北京》获国家级奖;散文诗《北国春歌》、《仲夏小夜曲》、《秋日庄稼院》、《山村冬夜》收入《中国散文诗选萃》;报告文学《情系黑土地》、《黑土风骨》收入《中国跨世纪经济理论文库》;有新闻《无悔人生》、《巾帼风采》等在省级报刊发表并获奖;有学术论文《从阅读到写作》、《选材新颖出好稿》、《当好通讯员的“秘诀”》被国家级刊物采用。出版了《于河文选》(1986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作品选集)收录诗文260多篇(首),近40万字。
其新闻、文学作品38次在国家、省、市获奖,被誉为“活跃在田间的新闻、文化界精英。”
2000年6月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2000年8月入选《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