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

最具权威的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夏”字为:“夏,中国之人也。”可见在汉代时,“夏”意指“中国”之人。

汉代的“夏”字字形有小篆,有隶书,其字形正是一个人的形象。突出的大眼,手足俱全。因此,“夏”字又引申为“大”的意思。夏族的人口众多,各方面的实力都远超于周边,因此被周边民族称作“大族”,也就是“夏族”,这或许就是“夏”字的本义。

此外,还有诸多的观点,如“夏”因古夏水而得名,因某种图腾而得名,因西方而有”夏“等等观点。

一般来说,探索“夏”这个字的本义基本上都会从夏字的字形上入手。“夏”这个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汉代的“夏”字是比较明确的,根据汉代的“夏”字,从东周时期的金文中又识别出了一些“夏”字。最早的,也是得到学界公认的“夏”字为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时的秦公簋。

  • 秦公簋铭文中的“夏”字

有学者认为这个字的字形来自夏朝时的一个君王,即“夏桀”。“夏”字所表现的正是夏桀被杀时的惨状。我们看一下这个字,既然汉代的“夏”字是一个人的形象,那么更早的“夏”字应该也是一个人的形象。而若是同样参考《说文解字》 :'桀,磔也。’”

“磔”是古代时的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据说这种刑罚在虞舜时期就有。

联系秦公簋铭文上的“夏”字,其形象正是一个断腿残肢的形象。夏桀,这位有名的暴君在夏朝灭亡之后便成了夏朝的代名词。按照这个观点,夏的本义指得是“桀”这位夏末君王。

然而,也有学者找到了商朝时期的“夏”字。商代“夏”字表现的是一个人在太阳下,举首望日。但是,商朝的“夏”字尚存在争议。同样具有争议的还有二里头卜骨上的一个“夏”字,一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在河南密县黄寨遗址发现的一个二里头文化灰坑中的一片卜骨上释读出了两个字,其中一个疑似为“夏”字。

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的“夏”字与商代的“夏”字确实较为接近了。这片卜骨上的“夏”字中也有表示人的部分。整片卜骨的意思为夏人从事捕猎的活动。

可以发现,尽管夏商时期的“夏”字尚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确认的最早的夏字,即青铜器秦公簋上的“夏”字,还是汉代的夏字,这些“夏”字在字形上都是人的形象,或人是这个字形的一部分,所以,我比较赞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即“夏”为中国之人,或者说“夏”在最初指的是某个区域的人,而这个区域在当时被称作“夏”。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