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失灵问题:“单踏板”该不该背锅?车主难以适应怎么办?
上海车展——全称“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我想这绝对是中国汽车届本周发生的关注度最高的“头部事件”了。因为这是2021年度的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吸引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汽车媒体的集体围观。因为本届车展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电动车占据C位,燃油车靠边站”的车展!
至于车展第一天发生了多少新鲜事,我这里暂时不想去提。因为谁站在谁家汽车的车顶声嘶力竭的呐喊“刹车失灵”的事情,肯定有一大堆媒体在说,所以我没兴趣唠叨了。今天我想说的是关于电动汽车的“失灵”这件事本身!
其实,汽车电动化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毫无疑问,肯定就是大方向了。无论您喜欢还是不喜欢电动汽车(比如笔者我自己,对电动车这一新生事物,已经从拒绝,到如今的能保持纯中立客观看待)
先不说新能源车刹车失灵?
谈谈褒贬不一的“单踏板”
既然是大趋势、大方向,那未来电动车的占比绝对会是越来越高。因此关于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就越发凸显了。——其中就有很多人猜测:电动汽车的失灵事件,会不会和电动汽车行业非常流行的“单踏板”操作逻辑有关呢?——因为很多车主都反应说“不习惯,不适应”。
所谓“单踏板”操作逻辑,并不是说车上只有1个踏板,而是说:汽车的减速动作可以不需要踩刹车来完成——简单来讲,“单踏板”操作逻辑就是:当你松开油门踏板后,车辆的电机就进入“能量回收模式”,车辆开始明显的减速。
事实上“单踏板”操作逻辑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电动汽车从一开始就具备的“特殊能力”。但具体运用到汽车上,其实给车主造成的困惑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看到前方亮起红灯,于是条件反射下松开了油门,可车辆却像是“带了一脚刹车一样”剧烈减速,于是再次条件反射的踩了油门……
笔者认为,电动汽车操作逻辑
应当“如自行车”般顺手
先不说这是否安全,但从节能的角度来讲“单踏板”能为续航带来多大的积极意义,或许“两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驾驶者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其实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而且这一过程不会太短。
于是,笔者就在想,我们能否提出一整套“更合理”的电动汽车控制逻辑呢?为此笔者提出了一套控制机理,在下文详细阐述。当然,笔者自己不过“板砖一块”而已,提出来是为抛砖引玉,大家边看边琢磨,您是否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构思,欢迎一起提出来大家参考参考。
作为汽车,首先整套操控体系不应“与传统相悖”。毕竟是考虑到大众用户的习惯性问题。我经常说,开车应如骑自行车:你上车时压根不会动脑筋去思考“我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全凭身体本能反应骑上去再说。反正随便蹬就是了。要加速就用力蹬,要减速就捏闸。
笔者设想的电动车基础
控制逻辑,拒绝“单踏板”
因此电动汽车也应如此。笔者认为:在个别“电动汽车专属功能”上,如何取舍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比如上面提到的“单踏板”操控逻辑。——如果把能量回收功能集成到刹车踏板上,而将“松开油门”作为“空挡滑行”来用,是否会更合理呢?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控制逻辑:
——只要是换挡操作,必须满足2个条件:刹车被踩下,以及车速=0(车辆彻底静止不动)。否则换挡操作无效,电脑会“不认”。
——车辆应当具备“怠速蠕动”功能,在D挡(前进)或者R挡(倒车)时,抬起刹车,车辆就应当缓慢移动(6~7Km/H车速,燃油车相当)
——能量回收减速模式做在刹车踏板上,随刹车踏板往下踩的深度加大,而加大能量回收力度,当刹车踏板往下踩一定深度(比如7~8毫米)后,机械液压刹车系统“无缝介入”。
——车辆在挂入P挡(停车)时,电子手刹应自动上锁
——车辆应当具备“故障拖车”应急开关,打开后,电子手刹松开,车辆自动挂入“空挡”,方便牵引车辆和援救工作
以此为基础的上下车
基本操纵情形分析:
在上述控制逻辑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预见到开车时的几种不同状况的操作:
上车后,我们系好安全带、踩下刹车踏板,然后启动车辆。之后我们只需要把挡位挂入“D挡”,此时电子手刹自动松开,观察周围确认安全后,松开刹车踏板,车辆就开始往前慢慢挪动了,驶出车库后,一脚油门便可以加速离开。
整个操作流程与自动挡燃油车一样,唯独不同的是“手刹”:挂入D挡后自动解除,让驾驶变得“更傻瓜”。
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进入车库,开始“倒库操作”。此时依然与自动挡燃油车一样:低速状态下的“怠速蠕动”让倒库变得非常顺手。右脚只需要控制刹车踏板即可。等到车辆停稳后,踩着刹车踏板,挡位调到“P挡”,此时电子手刹自动上锁。
整个操作流程与自动挡燃油车一样,唯独不同的依然是“手刹”:挂入P挡后自动上锁,驾驶员下车关门走人即可。(如果没有挂入P挡而强行“熄火”,车辆发出声光报警,提示驾驶者)
右脚离开油门踏板,此时车辆进入滑行状态,与燃油车的空挡滑行完全一致(甚至可以说与自行车的滑行姿态完全一致:停止蹬腿不就是滑行了么?)
刹车踏板微微往下踩,车辆就进入“能量回收模式”,但一开始回收量很微弱;随着刹车踏板往下“加深踩”,“能量回收”量不断加大。直到踏板踩到一定深度(比如7~8毫米)后,机械制动(传统刹车)系统介入。因此刹车操作和燃油车相似,仅是踏板行程长了1厘米,适应起来非常快。
车辆操控应当越来越“傻瓜化”
而不是更多选项,更复杂体验
如今的电动车在界面里可供调节的选项太多:从刹车踏板的制动力度到电机能量回收的强度、再到单踏板模式的选项……会不会反过来造成使用车的困扰呢?既然“开车应如骑自行车”,那么车辆的操纵或许应当彻底“傻瓜化”,让人一看就懂,一用就会,还无需刻意记忆。
那么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您觉得电动汽车更合适的控制逻辑还能怎样设计,都可以畅所欲言,在评论区谈谈您的观点,车友各抒己见,大家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