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宴饮,雁塔题名的时间
一般史学家认为进士及第即有曲江宴饮,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题目“登科”。说明登第与登科是两回事。考中是登第,授官叫登科。
曲江宴饮又称“关宴”。
佛塔亦称浮图、浮屠。这里指慈恩寺大雁塔。《唐摭言》《卷三》杂记:“进士题名,自神龙(705-797)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记之,以示庆贺,俗曰雁塔题名。
常科考试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这应该是个特例。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载: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韩愈《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写道:“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疑。”
据吉星《论曲江宴等宴饮活动在词的起源中的作用》,长春工程学院(社科版)2009第十卷第四期:《唐摭言》卷三“曲江游赏,虽云自神龙以来,然盛于开元之末,……进士关宴,常寄其间,既彻馔,则移乐泛舟,率为常例”
据《唐摭言》《卷三》散序:案李肇舍人《国史补》云:曲江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筵席简率,器皿皆隔山抛之,属比之席地幕天,殆不相远。尔来渐加侈靡,皆为上列所据,向之下第举人,不复预矣。
就是说,最初的曲江宴是为落榜举子而设的赐宴。唐初,曾在曲江园为应试落榜者设宴,意在表达安慰之情。当时,官府允许落第举子留在长安,借宿庙宇,潜心研读诗文,准备再度考试。这些落弟举子,经寒窗苦读确有中榜者,常建便是其中之一。他曾作《落第长安》一诗,云:“家园好住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唐中宗时,赐宴对象发生了变化,由落第举子变为新进士登科。
“初则至寡(人数),洎大中、咸通已来,人数颇众。……逼曲江大会,则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
据河北作家、《燕赵传奇》主讲人孔润常【食苑采风】 唐代名宴——曲江宴,新华网河北频道,2014-02-12 :因举宴的时间在“关试”之后,则有“关宴”之称。关试是进士通过礼部考试后,又在吏部进行的考试。从此,进士脱离礼部,从属吏部。因饮宴的具体场所在曲江池以西的杏园之内,故诗文中有“杏园宴”之称;杏园和曲江都在长安东南角,是著名的风景区,杏园偏西一些。因是同榜进士共聚曲江,故又称“曲江大会”;另有“离筵”之称,是因筵宴短暂,有聚有散,宴毕,众进士各奔东西,寻找新的归宿。
《唐摭言》会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中书禾奏:“今日已后,进士及第任一度参见有司,向后不得聚集参谒,及于有司宅置宴。其曲江大会朝官及题名、局席,并望勒停。三五人自为宴乐,并无所禁,惟不得聚集同年进士,广为宴会。仍委御史台察访闻奏。谨具如前。’奉敕:'宜依’”。
此后,便取消了曲江饮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