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天人一气篇与中医治病8法
大挠(1)问于岐伯曰:天有转移,人气随天而转移,其故何也?岐伯曰:天之转移,阴阳之气也。人之气亦阴阳之气也。安得不随天气为转移乎。大挠曰:天之气分春夏秋冬,人之气恶能分四序(2)哉?天之气配日月支干(3),人之气恶能配两曜(4)一旬(5)十二时(6)哉?岐伯曰:公泥于甲子以论天也。天不可测,而可测。人亦不可测,而可测也。天之气有春、夏、秋、冬,人之气有喜、怒、哀、乐,未尝无四序也。天之气有日、月,人之气有水、火,未尝无两曜也。天之气,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人之气,有阳;跷、阴跷、带、冲、任、督、阳维、阴维、命门、胞络、未尝无一旬也。天之气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之气,有心、肝、脾、肺、肾、心包、胆、胃、膀胱、三焦、大小肠,未尝无十二时也。天有气,人即有气以应之。天人何殊乎。
大挠曰:天之气万古如斯,人之气何故多变动乎?岐伯曰:人气之变动,因乎人,亦因乎天也.春宜温而寒,则春行冬令矣。春宜温而热,则春行夏令矣。春宜温而凉,则春行秋令矣。夏宜热而温,则夏行春令也。夏宜热而凉,则夏行秋令也。夏宜热而寒,则夏行冬令也。秋宜凉而热,非秋行夏令乎?秋宜凉而温,非秋行春令乎?秋宜凉而寒,非秋行冬令乎?冬宜寒而温,是冬行春令矣。冬宜寒而热,是冬行夏令矣。冬宜寒而凉,是冬行秋令矣。倒行逆施,在天既变动若此,欲人脏腑中不随天变动必不得之数矣(7)。
大挠曰:天气变动人气随天而转移,宜尽人皆如是矣。何以有变,有不变也?岐伯曰:人气随天而变者,常也。人气不随天而变者,非常也(8)。大挠曰:人气不随天气而变,此正人守其常也。天师谓非常者,予不得其旨,请言其变。岐伯曰:宜变而不变,常也。而余谓非常者,以其异于常人也。斯人也必平日固守元阳,未丧其真阴者也。阴阳不调,随天气之变动,彼自行其阴阳之正令(9),故能不变耳。
大挠曰:彼变动者何以治之?岐伯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郁则达之,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如此而已。
注 解:
(1)大挠:黄帝的史官,甲子纪日法自他始,以天干地支相配历法。
(2)四序:春夏秋冬四季相递的次序。
(3)支干:支,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已、庚、壬、癸)十天干。
(4)两矅:曜,星辰,两曜,指太阳和月亮,古人就知道太阳和月亮就是两颗星球。
(5)一旬:十天为一旬。
(6)十二时:古人用十二地支将一昼夜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7)必不得之数矣:天的气候变动是因为阴阳二气的运行达到一定的量以后再产生质的变化,人的气血也受天体阴阳的变化而随之变动,如果不能够随之变动,就是倒行逆施,会导致人体阴阳的数的不足。
(8)非常也:前面说人体气血必随天之阴阳变化为一般的正常情况,但假如真的有能够不随天变而独立存在的人,这相人肯定是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也就是修真得道,将自身小宇宙稳定下来,独立于大宇宙环境而存在的人体小天地。
(9)彼自行其阴阳之正令:这种人的身体和普通没修炼的人不一样。他们元阳未破,真阴未损,阴阳平秘,自成天地,外天地阴阳变动,他们自行随之而变化调节,所以能不变。
探 微:
这一章又爆一冷门,讲述修真者之异于常人,阴阳不凋,独立守神,不因天地之变而改其辙。所以能如此者,固守元阳,未丧真阴是也。知古人之所谓“天人合一”,非今人之想当然耳,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天道相对应,天是大宇宙,人体小宇宙。《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说的“真人、至人”都是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真人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至人也能够“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至于其它什么“支干、两曜,一旬十二时”等不过是数的巧合罢了。
从这一章内容,更可以明白《黄帝外经》的宗旨,望读者留心用意,句负圣祖度人之苦心。
诗云:
(一)
天人合一古今论,寓意玄深几个能?
读罢外经心会了,原来此处是真门。
(二)
一炁混元不换金,天人相合可通灵。
经书奥秘为君指,不负轩辕度世心!
中医治病的,不外乎八种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也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来的。其实,人体本身就有这八种功能,并且在自发地调动这些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或促进罢了。这是中医治疗方法的根本。
1、汗法
为什么把汗法放在第一位呢?因为人生了病,最有可能的就是感冒,医生看病,首先也是看是不是感冒,又感冒就要先治感冒。感冒的邪气是从外来的,侵袭人的体表,我们要通过出汗,直接把它赶出去。
没有生病的正常状态下,我们也会出汗。比如,夏天出汗就会非常多,其实这也是人体自己在给自己进行一种自发性的治疗。夏天,外界温度高,人体内的热不容易散不出来,就会以汗的形式来透热;体内,尤其是肌肤筋骨间沉积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要在夏天趁出汗排出,所以夏天的汗粘粘的。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刚感冒,没有吃药,只是吃了一热漉漉、辣呵呵的面条,吃出一身大汗,就好了。这其实我们自身在遵循中医的原理在调节自己。
汗法,就是让人出汗,它不仅是散热,也不仅是散邪,而且还能够勾通表里,调和阴阳。很多病在向好的过程中,可能用的并不是发汗药,但人也会微微出汗,一出汗,马上就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所以,汗法不仅仅是发汗,也不仅仅用于治疗外感病。
2、吐法
邪在上则吐之。像食物中毒的、喝了农药的,送到医院,就给他催吐,通过呕吐,顺势把邪气排出去。不要以为只有中医用八法,西医也在用啊。只要是好的方法,大家都在用。
讲到吐法,我想起一件事,我大学的一位老师,教文学的,才华横溢,是很和蔼又有趣的一位长者。有一年放寒假,学校给他发了一盆很高档的水仙花,除夕,在那举国欢庆的祥和时刻,也是他的水仙花怒放之时,他非常高兴,这盆水仙花伴他全家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春节。过完元宵节,快开学了,水仙花慢慢凋谢,他看到落花,就很伤感。有一天师母不在家,老师看着水仙花,花和叶都枯萎了,只剩下又白又粗的杆儿,他舍不得扔,突发奇想,既然这杆儿还是白白嫩嫩的,吃了吧。他把把水仙花杆切成段,加点肉片一炒,蛮香的!叫他的儿子也尝尝,他儿子不吃,于是老师就一个人吃,水仙花杆还有点苦,苦能泻火嘛,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吃点苦的蛮舒服的,很快,水仙花全部被老师一人吃掉了。不一会,老师就狂吐,父子俩意识到可能出事儿了,赶紧去医院。医生问是怎么回事,老师说吃了水仙花。气得医生暴跳如雷:“好端端的你为什么要吃水仙?这是剧毒啊!”医生还说了一句话:“幸好你身体好,能吐掉;如果你脾胃比较弱,就吐不出来了,毒性就会被吸收,你就死了。”
这位医生的话,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只有当人脾胃好的时候,才能自动启动呕吐这个排异功能,如果脾胃不好,反倒不会呕吐,而是把有毒物质吸收了,那怎么办呢?你吐不出来医生会给你催吐。
吐法还不仅仅是呕吐,还包括吐痰。人在喝了某些化痰、排痰的药后,会咳出或吐出很多痰,这时候你就不要抱怨医生:怎么吃了你的药之后,痰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黄啊?这是在吐你肺里、胃里面已经有的痰,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吐掉呢?哪能把它瓮在体内呢?
图片
3、下法
邪在下、在里,就用下法,使人从大便、小便里面把病邪排出去。
人体本身也有下的功能。每天排大便、解小便,都是在下,及时清除体内的废物。
如果我们在一家地沟油的饭店大吃了一顿,回来就会拉肚子,你得肠胃好才会拉肚子,拉完了就舒服了。这也是在下,肠胃不好还不会拉肚子呢,那些不好的东西在你体内会演变成为其他的病。我们一把脉,发现体内的邪气很重,尤其是下焦,我们就要帮助他拉,帮助他排出去。
注意,下法是有限度的,一定要中病即止,不能无限制地下。
一提到下法,我们会想到很多药,通大便的如大黄、芒硝、通小便的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大家饱食终日,体内垃圾太多,适合下一下,于是就会想到这些药。其实这只是直接的下法,还不算最上乘,上乘的下法是不用下药,通过调和与恢复五脏六腑,让人体自动启动排异的功能,使邪从下走。
很多人问我:“吃了药后为什么拉肚子啊?还拉一些脓冻样的东西。”我说:“这是好事啊。”方子里没有让人拉肚子的药,但人吃了之后会拉,往往拉完很舒服,而且拉了几次后就不再拉了。
4、和法
和法,用得非常多。当邪气满布全身,不上不下,不表不里,汗不得,下不得,吐不得,你就只能和,去调解,尤其是久病,涉及的脏腑多了,就更要去和了。
就像社会矛盾,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镇压,这相当于汗吐下。如果年深月久,牵涉面广了,错综复杂,那我们就不好去镇压,只能讲求和谐,去调和它。
人体自身时时刻刻都在自我调节、调和,五脏相生相克,有帮助,有制约,这就是在调和,在均衡。五脏之中,肝脾在调和方面的作用又首当其冲:肝藏血,和肝则能和血;而主疏泄,又能解郁调气。脾属中土,主运化,能调和四旁。和法,也常从肝脾入手。
图片
5、温法
寒则温之。温,是生生之气,对应春天,春天一温暖,万物就生长。用温药,能给人体带来生生之气,以战胜病情。所以,温法不仅仅是针对体内有寒,同时也是为了培养生生之气。
就像手上沾了油污,怎么洗?在温水里面洗,最容易洗干净。体内有病,粘腻不去,也要温以化之。所以我们化痰化瘀,用药都要略微偏温。有人说,我们能不能大剂量的附子、细辛、天雄、乌头,用大温大热的药,会不会更快更好呢?不是的!物极必反。就像洗手,在温水里洗最好,如果给你用滚开的水,去油污也许会更快的,你敢洗吗?油污去掉了,但手烫坏了呀。
我们身体的也是这样的,经受不了大温大热的药。当然,有人善于用大热药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力挽沉疴,中病即止,这是值得我们佩服的。但不能看到别人用得好,大家就都趋之若鹜,争着用大热的药,使劲用,长期用。这就不好了。注意,这是温法,不是热法、烫法。
6、清法
有火就要清,这也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有很多人,生怕用了清热的药伤了阳气。其实,当人体有实热的时候,寒凉的药还是很管用的,适可而止就行。
可能是为了防止大家过多使用寒凉的药,八法里面不讲寒法,也不讲凉法,而是讲清法。因为除了用寒凉药,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清热,把热往下引,往外导,这都属于清法。
图片
7、消法
消法,就是消掉体内的各种积聚。
积,包括痰积、血积、食积等。人体无非气血,当气运行不通的时候,津液就不能很好地运行,就会成为痰。日积月累,就成了痰积。当血运行不通的时候,就成为瘀血,日积月累,就是血积。当你吃多了,消化不掉,就产生食积。当然还有人说有酒积、虫积。人喝多了酒,酒就对人体的伤害积累起来就叫酒积。体内有过多寄生虫,就产生虫积,这个现在较少。
积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它是有形的,得把它消磨掉。还有一重含义,就是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那也得慢慢去消磨。因此不要用一些猛烈药,企图把日积月累的东西一下子打掉。可能真会打得掉,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消积要慢慢消,不妨多吃几副药。
聚则是无形的,往往与气有关,而且有聚就有散。有时候摸摸感觉身上有一个包,有时候又没有了——聚散无常。这也要用消法。如果说消积的方法就是消磨,消聚的方法则是消散,把气散开。所以说,积是比较难消的,聚就要好容易消一些。
肿瘤、囊肿、息肉之类的东西,都可以归结在积聚里面,可以用消法的,说穿了,也并没有那么可怕。消法有点伤人,在消积聚的同时,对人的气血也会有一定损耗,所以把它放在后面。
图片
8、补法
最后是补法,虚则补之。我们天天都吃饭,五谷为养,就是在补我们自己。不吃饭,就没力气了,一吃饭就有力气了,饭是最好的补品。
补法放在八法的最后,首先是告诉大家不要乱补。现在很多人一有病,就认为是虚,虚就要补;还有人没病,也不虚,也想补一补。为什么?人心向贪,贪则喜补。不要以为只有贪官才贪,如果我们到了贪官的那个地位,说不定比贪官还贪,因为整个社会人心都向贪。自古就是这样的,所以自古大家都喜欢用补药。医家纠偏救弊,为了防止大家乱用补药,所以把补法放在八法在最后。
医生面对一个病,首先要考虑其他的七法,最后考虑补法。否则,不但没有补正气,反而补了邪气。好比一个单位出了问题,矛盾重重,不能运转了。你首先应该想到是有没有害群之马,如果有就赶紧清除出去,这就相当于汗吐下;如果大家都有问题,没有典型明显的害群之马,那就是要用调和的方法。最后你才能考虑给这个单位拨款。如果出了问题就拨款,不但不能解决问题,钱可能还全被某些人给贪了。
补法放在最后,还提示大家在大病之后要适当补一补。生病对人体是个消耗,治疗的过程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耗。千万不要以为医疗是用来享受的,没办法的时候才用医疗。比如感冒,被邪气入侵了,身体来抗邪,发热,就会消耗,伤阴啊;治疗上,给你发汗,又消耗了很多津液。感冒治好后,下一步,就要补充津液以善后了。尤其夏天的感冒,消耗津液更多,所以常用竹叶石膏汤善后,一面清除余热,一面补充津液。补法在这里也不是单用的,只是有那么点儿意思。
当然,在一场大病好了以后,人体也会自动地启动补的机制。这时候,医生给他健脾,就蛮好了,饭量上去,自己也就在给自己补。没必要用人参、鹿茸,大补一通。
有人经常问:我肾虚,要补一补,怎么补?我说,与其补,你不如从此不要伤它,这样的话,身体自己就能把肾补起来。如果硬是用药来补,就好比一件衣服,先扯烂了再给你补,你乐意吗?首先,补的就不美观了;其次,补的地方,以后更容易破。所以我们生活中要注意, 不要等伤了自己的身体再去补,更不要过于依赖补法。
其实,八法并不仅是用药的方法。在这八法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用药,也可以用针灸、导引、刮痧、拔罐、按摩、推拿、祝由、符禁、饮食调节等。这些都是治病的手段。不管是哪一个手段,都要用到八法。甚至有人说音乐也能治病,是的,音乐也是良药。我们初学中医,先要学思想,有了思想,治病的手段,可以信手拈来。而不能说,别人说某一个方法治什么,你马上就盲从。当然,话又说回来,方药、针灸这两种治疗手段,还是最主流的,我们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