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价值上亿的皮箱长啥样?
要问世界上价格贵得离谱的皮箱,你能想到什么?
是这些?
这些?
还是这些?
或是这个?
《神奇动物在哪里》里的魔法皮箱
而今天小克勒要给大家讲的,却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皮箱。
它的价值,说它上亿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它是一个饱经风霜,充满故事的箱子。
而说它上亿,真是亵渎了它。其实无论你用多少钱都买不到它。
因为它装了满满一箱子的画。
这些画皆出自我们中国漫画界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而且还是丰子恺最舍不得送人的一箱精品画。
丰子恺 《豁然开朗》
丰子恺 《高柜台》
丰子恺 《阿Q遗像》
丰子恺 《买粽子》
丰子恺 《捷报》
这些画尺寸都不大,是丰子恺从逃难的路上开始,一直到1948年他到杭州期间创作出来的一批画。
他从每个题材里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留下来,要是有人来跟他求画,他都会另外画。
它们藏在这个皮箱里,在战火中、在运动中、在动荡之中,跨过半个中国,被丰家人一代代守护了下来。
保存这箱画的当事人,丰子恺的孙子丰羽带着那个皮箱,来到了我们“克勒门”现场。
这是丰羽半岁时,爷爷丰子恺为他画的一幅肖像。这个肖像一直在他的日月楼的案几桌上放了很多年。
可以说,那个皮箱承载了丰家人全部的信念。无论是抗战时,全家人一路逃难;还是在那个“特殊时期”,这个皮箱被藏在了远在石家庄“流放”的丰新牧家,也就是丰羽的父亲,皮箱永远都是丰家人的“心头肉”。
“特殊时期”,丰羽和父母三人住在石家庄的一间小破屋里,进门就是床,丰羽睡在最里面,母亲睡中间,父亲睡在外面。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丰新牧首先想到的是那个皮箱。大地震后,余震不断,丰羽的父亲时刻准备着:“一旦有风吹草动,我就拎着皮箱翻窗户出去。”丰羽一直想问父亲,那个时候,是他拎着箱子先出去,还是让他先出去?
因为丰家人的守护,让我们在今天仍能见到丰子恺的作品。所以这一箱子的画,不仅仅是丰家的,更是上海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我们真的要感谢丰氏后人。
“这是爷爷写给父亲的一封信,父亲因为受他影响,被调到石家庄去工作,所以他们父子之间有两三百封通信。”沙龙现场丰羽说。
信的开头一首“黑白诗”,即每句里都有黑白两物。除了诗作,这封信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两个蜡烛印。原来,这是丰羽父母结婚蜡烛留下的泪。
小克勒感动于信中流淌的父子情深,又被丰老的才华深深折服。希望我们能早日读到丰羽正在筹备的《子恺家书》。
小克勒一直觉得,最好的家教就是言传身教。
丰老先生已经去世40多年,但是他的后辈们真的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建立电子档保存他的画,有的负责保存他的印,有的负责他的版权,有的负责出钱等。
当有需要时,没有人计较得失,全家人出动,这一切让我们觉得特别的温暖,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真的是难能可贵,小克勒觉得,这也是丰先生最大的福报。
丰子恺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成就,3国语言翻译、教育、书法,艺术理论研究,还有——装帧设计。
下面这些全部是丰子恺先生设计的封面,除了他自己的书,他也帮别人设计封面。
丰子恺认为书的装帧就像一篇文章的序,漂亮美好的装帧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完美的艺术形式,第二是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提倡不圆之圆,不直之直,不正之正。不圆的圆,不直的直线,有些东西看上去好像不是,其实它代表了一种心态。
就像下面这几幅封面设计,你们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仔细看这些作品上的文字,是不是很特别?这都是当时还不会写字的丰子恺的孩子们认真勾描出来的。
最后一幅所画女孩是丰子恺的长女丰陈宝,题词的是丰陈宝之女,当时年仅5岁的杨朝婴,而她也来到了我们“克勒门”的现场。
杨朝婴
他的装帧设计,还拯救了一本享誉全球的意大利殿堂级童书《爱的教育》中译版。
当年翻译家夏丐尊初读《爱的教育》,看了三天,眼泪流了三天。翻译的时候还不停地流眼泪。翻译完交给商务印刷馆出版印刷,结果在书店愣是没找到。后来丰子恺为这本书重新做了装帧设计,结果就成了畅销书,没过多久就售罄再版。
《爱的教育》封面
可见一本书的装帧是多么重要啊!丰子恺先生是一个追求美的人,他其实做的很多事都是在传递这样一种对美的理解。
丰子恺究竟是如何创造漫画的?点击→都是月亮惹的“祸”!
那天的沙龙里还有哪些亮点?点击→快来人啊,丰子恺来“克勒门”了!
现在大家还有机会近距离欣赏丰子恺的作品哦。赶紧走起来。
上海文艺会堂
2019.03.08~2019.03.30
展览展期:2019年3月8日至3月30日9:00~16:00(周一馆休)
展览地点: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第一、二、三展厅(延安西路200号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