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痫丸
临床治疗方案
汉代《黄帝内经》对癫痫的发病的原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说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以“风引汤”处理热瘫痫。并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其母怀娠,时时劳役,运动骨血则气强,胎养盛故也,若待御多,血气微,胎养弱,则儿软脆易伤,故多痫病。”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惊痫候》曰“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足,因惊而作癫痫也。”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中首次使用了“癫痫”的病名,并将癫痫的临床证候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提出灸穷骨穴的治疗方案,并列举了“虎睛丸”“雄雌丸”“紫石煮散”“(紫石芍药)煮散”等方剂。并以天门冬酒为辅助。
金元以降,医家开始重视痰浊与癫痫的发病关系。朱丹溪认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
由以上医理和方剂推导,处理癫痫需要止惊悸,定精神,补气通血脉,开心窍,祛风除痰饮。JT叔叔认为大部分癫痫是厥阴肝经风痰上脑,引起脑部异常放电。在《伤寒论偷偷教》里面给了下述方剂。
镇痫丸
我们看镇痫丸的组方:
镇痫丸
临床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整个治疗过程是2~3年。
而有服用抗癫痫药品的,要切换到中药,关键是前半年。
半年180天,分为4×45天来逐步切换。
第一个45天,抗癫痫药品继续,与镇痫丸错开时间服用,镇痫丸取小剂量8粒。同时服用调整体质或处理主证的方,比如虚劳的小建中汤,痛经大姨妈延迟的温经汤,手脚冰冷过手腕脚踝的四逆汤等。尽量选择芍药>
桂枝的方子。
第二个45天,抗癫痫药品减半,镇痫丸取满剂量,错开时间服用。
可以用重镇安神辟鬼邪的生铁落煮水当茶喝。
第三个45天,抗癫痫药品减到1/4,镇痫丸满剂量。
推荐服用天门冬酒,灸穷骨穴。
第四个45天,抗癫痫药品停服,镇痫丸可以微微加剂量。
每天用石菖蒲9~15g煮水当茶饮。
180天后,如果没有发病,或者发病周期和持续时间都控制得很好,说明切换到中药情况不错。接着,自己选定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吃满2~3年。
补充:
如果癫痫确实是惊吓后发病的,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7~14付处理惊吓造成的心理阴影。
如果手术之后发病的,建议用大黄蛰虫丸活血化瘀3~4个月辅助治疗。
如果体质很差,频繁感冒的,先用薯蓣丸50~100天,天门冬酒送服,之后再用镇痫丸。
总之,处理癫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要处理主证,还要调整体质,同时完成抗癫痫药品到中药的切换。需要灵活应对,十分考验医术,有挑战!
附:
虎睛丸,风癫掣疭,口眼张大,口中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
虎睛1具(酒浸1宿,炙),防风4分,秦艽4分,防葵4分,龙齿4分,黄芩4分,雄黄4分,防己4分,山茱萸4分,茯苓4分,铁精4分,鬼臼4分,人参4分,干地黄(一方云干姜)4分,大黄4分,银屑4分,牛黄4分,独活3两,远志3两,细辛3两,贯众3两,麝香3两,白蔹(1作白薇)3两,升麻3两,白鲜皮3两,茯神5两,石膏5两,天雄5两,鬼箭羽2分,露蜂房2分,寒水石6分,蛇蜕1尺。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五,渐加到二十五。一天两次(如果没有老虎眼睛,用珍珠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