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泰伯篇(十三)

01

   原  文     

泰伯第八

0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02

   释  解      

孔老师说:“为政者当在行政实践之中,明理明事,爱民护生,据德依仁,笃于信,好于学,求于善,死守仁德之善道,为富邦安民之盛世气象的回归而尽职尽力。仁德君子不进入国本动摇,道义丧失,上无道,下无义,政局垂危的邦国,不居住政刑无度,君臣无礼,时局失控,祸乱动荡的邦国。当政治清明有道之时,出仕为政,践仁行道,施展才能;在政治昏暗无道之时,隐居守节,慎行护仁,洁己养德。邦国政治清明有道,自己却贫且贱而不知上进,施展才能,是耻辱;邦国政治昏暗无道,自己却富且贵而不知退隐,洁己养德,也是耻辱。”

03

   释  字      

《说文》: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冬毒切。段注:顿,如顿首以头触地也,马行箸实而迟缓也。古假借笃为竺字,以皆竹声也。二部曰:“竺,厚也。”笃行而竺废矣。《释诂》曰:“笃,固也。”又曰:“笃、厚也。”《毛诗·椒聊》、《大明》、《公刘》传皆曰:“笃、厚也。”凡经传笃字,“固”、“厚”二训足包之。《释诂》笃、竺并列。皆训厚。《释名》曰:“笃,筑也。筑,坚实称也。厚,后也,有终后也。”盖笃字之代竺久矣。

《释名》:笃:筑也,坚实称也。

汉字“笃”从马竹声,《说文》:“笃:马行顿迟”,马驭着沉重稳健,马蹄发出“笃笃”之声。本义指行走沉稳缓慢,引申为深厚,厚重。由厚重引申为加厚。一说“笃”是给马装上竹制嚼子,马的行为受到拘束,不受外面的诱惑干扰,从而专注行进。

《说文》: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书九切。

《玉篇》:守:舒售、舒酉二切。收也,视也,护也。

汉字“守”从宀寸声。宀,像房屋之形;寸,像肘之形。《说文》:“守,守官也。”《诗·大雅·凫鹭序》“能持盈守成”孔疏:“执而不释谓之持,主而不失谓之守;持是手执之,守是身护之。”《春秋传》“守不假器。”本义是官吏的职责,职守。引申为节操、掌管、保守、遵守、保护等义。

04

   素  说      

前一章老师通过“不易得也”的感慨,让弟子从行政的“不骄不吝”的难得不易之中,一方面把握在位者的“仁德慈爱之心”是成德的前提,另一方面体悟仁德之心的丢失,礼乐精神的缺失,正是礼崩乐坏乱世之病根所在。本章承接前面行政以成德要点的教诲,对行政者“学而不息,为道不止”修养追求境界提出要求,同时对行政环境的有道和无道的仁德君子的进退守护进行教导。老师说:“为政者当在行政实践之中,明理明事,爱民护生,据德依仁,笃于信,好于学,求于善,死守仁德之善道,为富邦安民之盛世气象的回归而尽职尽力。仁德君子不进入国本动摇,道义丧失,上无道,下无义,政局垂危的邦国,不居住政刑无度,君臣无礼,时局失控,祸乱动荡的邦国。当政治清明有道之时,出仕为政,践仁行道,施展才能;在政治昏暗无道之时,隐居守节,慎行护仁,洁己养德。邦国政治清明有道,自己却贫且贱而不知上进,施展才能,是耻辱;邦国政治昏暗无道,自己却富且贵而不知退隐,洁己养德,也是耻辱。”本章通过为政者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品质境界的要求,继而以此品质境界作为准则,对不同行政环境的出隐行道进行教导。告诫仁德君子们出则践仁行道,施展才能,隐则慎行护仁,洁己养德。君子之出之隐皆是依善道而行。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善道”。“善道”就是“笃信好学”,就是“不入”、“不居”,就是“见”、“隐”,就是“贫贱不耻”、“富贵不耻”,就是一种中庸之道。“善道”是仁德君子可以终生死守之道。孔子所说的善,是不损仁、不伤德,不损己、不害人的中庸和谐之道,是在美之上的。因此可以说,在孔子心中,善道就是至道,是仁之为人的仁道,是通过君子的践行,让仁德彰显其美的实践之道。另外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危邦”、“乱邦”是指他邦,不是己邦,因此“不入”、“不居”,即不进入、更不居住在危乱中的他邦。“不入”、“不居”不是指无道之时的避祸,而是指纵然你有扶危定乱之术,但是在这样的邦国中,其君臣不能采纳任用你,从而使你的才能、术道无处施展。“有道”、“无道”是指己邦的有道和无道,不是指他邦的有道和无道。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危国不可入,乱国不可居。不入危邦,则不被其乱。不居乱邦,则不及其祸。全身亦以善道。然君子身居其邦,义不可去,有见危而授命者,亦求善其道而已。此皆守死善道。盖守死者,有可以死,可以不死之别。必知不入不居之几,乃能尽守死善道之节。”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