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与辨证

发个病例,女性,60岁,右侧下眼睑抽搐多年,眨眼时候抽搐,平时不发作。大家讨论讨论。

眼睑抽搐,就是风,肝里面有风,身体里面有风是肝引起的,血虚都能引起的风,也有可能是这样的,但你要把情况讲清楚,就是当时抽动,每一个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眼睛抽情况也不一样的,有时血虚可能引起,当是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也不一定的,所以要讲清楚来。循经也可能是胃经,胃经虚也可能是这样子,因为胃经多气多血,血不够,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一般先要补气血,再来个气血标靶,就可以搞定了,但要把情况讲清楚才可以。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这个是最基本的脉法。

春夏秋冬。弦甚曰病,沉甚曰病。

六十多岁的女人,肝肾都会虚。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先甘后咸,是什么?

先辛后酸,是什么?

先咸后苦,是什么?

先酸后辛,是什么?

先甘后咸,是什么?

先苦后甘,是什么?

有空再慢慢讨论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这一篇是素问至真要大论。非常重要的一篇。

学医的人,如果仅仅去记住几个特定穴。不知道分析病情。有人学医就象业余球迷,有空跟着电视机看看球赛,也跟着别人呐喊。

如果这样学医,自己作为兴趣可以了,千万不要给人行医。学针也不去练习针法。也不去探讨病的原理。

素问的至真要大论里有一段专门讲病机的。

搞懂这一段了。也不至于在临床上乱去猜想。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动,就是身体的部位不自觉的抽动。

比如说,这位六十岁的妇女眼皮动,当然包括了帕金森之类的动。也有的人手不断的颤动等等。你都要从肝哪里入手。

掉眩。。。。晕,眩晕。

不论怎么个晕法,都要从肝入手去考虑。

至于这个肝是怎么个毛病,是什么个原因引起肝虚,肝实,这个还要继续探究下去。

但是思路的方向不能错。

六十岁的人了,肾虚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肾水太过的虚了,你把脉可以摸到的。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这个脉怎么把。

肾水虚了,心火就旺了起来。这个是肾水本来是要控制这个心火,不要这个心火往上窜的,结果水不够,心克不住这个火,火就往上跑了。

火太旺了,肝木就更加的虚了。木生火的原因。

木虚了,更加需要更多的肾水了。结果肾水又更加的过度使用了。

恶性的循环就是这样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要泻心火,补肾阴。这个我们以前专门讲过这个内容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也可以去查看一下群文件。

心火没有那么旺了,压下来了,肝木就不至于被狂烧。

肝木静下来 。肾水不至于被狂抽。

肾水足了,心火又被这个水控制住了。

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就恢复了。眼睛自然就不会乱动,道理是这样,怎么去选经用穴。怎么去用针调气。就是看你平常对于经脉穴位的理解。还要看你的针法是不是经过系统有效的训练了

一个穴位不是插进去就有效果的。你还要学会针法行针,这个穴位才会有效。就如同给你一杆枪去打猎,你不懂枪法。你还是打不到猎物 。

(0)

相关推荐

  • 《证治准绳·杂病》目泪

    <灵枢>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 ...

  • 浅谈张仲景脉法的运用+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方证乃辨证之尖端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 ...

  • 学习辨证脉法的最高境界——脉证相应

    本  期  导  读 告诉你把脉没你想的那么难,你愿意学吗? 什么是中医脉象 脉象是中医学概念,它具有反映机体生理特点.了解机体顺应自然界变化和周围环境所表现出的应答反应.掌握疾病状态时的各种病理信息 ...

  • 武当道医学:《灵枢经》人迎脉法神奇的精准辨证

    原创2018-11-11 06:50·中医家 论到中医自古传承的脉法,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频湖脉决>,但其中所论28脉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中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人体整体观在内,故而失掉了中医 ...

  • 脉法三字心法

    一.浮脉 (一)脉学三字诀 脉象歌 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主病歌 浮为阳,表证候,秋常见,久病愁: 表风热,有力浮,若血虚,无力浮. 分部主病歌 左寸浮,是伤风,或风痰,聚在胸: 左关浮, ...

  •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二)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一) 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第二篇: 提纲要脉,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腑气血 ...

  • 脉法三字心法!

    一.浮脉 (一)脉学三字诀 脉象歌 轻取有,重按无,飘飘然,肉上游. 主病歌 浮为阳,表证候,秋常见,久病愁: 表风热,有力浮,若血虚,无力浮. 分部主病歌 左寸浮,是伤风,或风痰,聚在胸: 左关浮, ...

  • 中医减肥分4法,辨证用药是关键

    病态肥胖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以上中医治疗肥胖时讲究辨证用药.综合调治,为大家具体介绍. 一.辨证用药 1.痰阻清窍 主要表现:身形臃肿,反应迟缓,目睛不灵或呆滞,头常发木或晕,时有呕恶,面色晦暗无 ...

  • 脉法三十八与三十九,脉滑与脉弦,

    图为上海名医,姜春华老师 10脾胃虚寒--姜春华医案 何某,女,40岁.近月来白带增多,清稀如水.腰酸乏力,素有胃寒,纳差,口淡,大便亦溏薄,舌淡白,唇色亦淡,脉沉滑.辨证属中焦虚寒,气血不足,以桂枝 ...

  • 脉法大礼:中医脉法四言真诀(附:十二部简易诊脉法)脉诊

    中医四言诀之辨脉提纲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则.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