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在体内堆积阻塞经络,这里祛湿的枢纽!

湿重的表现:
舌头肥大、舌苔白厚湿润、舌边有齿痕、嘴里发黏;
头面四肢浮肿、头发面部油光、眼袋、长脓包痘痘、面黄、崩漏;
胖、瘦、腹胀、腹泻、便秘、大便粘稠、身重困倦、容易起湿疹、脚气;
推腹能听到肚子里咕噜咕噜响;
脾跟湿的关系:
脾跟“湿重”的关系主要发生在“运输”这个环节,因为脾能促进体内水液的运转和排泄,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在这个代谢过程中,脾就是一个搬运工,肺起了中转的作用,三焦借给脾通路,膀胱储藏废水,肾脏给脾动力。

如何健脾?
健脾祛湿三大方:
1,艾灸健脾:
取穴:中脘穴、肚脐、气海穴、阴陵泉、丰隆穴
方法:一天一次,每次每穴左右各20分钟;这5个穴位用单孔竹制艾灸盒同时灸,20分钟结束。
艾灸一周休息2天;健脾的人一定要配合推腹。
肝火大的艾友,可以加太冲穴,甚至可以艾灸一天健脾祛湿的穴位;加灸一天疏肝理气的穴位:肝俞穴、期门穴、太冲穴各20分钟。
2,敲打腘窝健脾
古时养生大家讲的拍“八虚”,就包括2个腘窝,认为“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我今天不是讲八虚。
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真实经历:13年我右膝盖半月板损伤,除了艾灸以外,我就拍膝盖周围的肌肉,主要拍腘窝,几天以后大便就有变化,好像排湿那样的。
这里有4个穴位:曲泉穴、阴谷穴、委中穴、委阳穴
我想继续验证一下,停了艾灸,继续拍,并且左边也顺带拍一下,每天分几次,右边会拍到10分钟;拍了20多天后,大便的变化就更大了,偶尔还腹泻一次,但跟吃坏肚子无关。
我们刚才说了,脾运化水湿是跟“肺、肾、三焦、膀胱”一起协同作战的:
阴谷穴是肾经的合穴,有补肾培元、调经利尿之功;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有清热利湿、舒筋利节作用;委中穴五行属土,还通脾胃!
委阳穴属膀胱经,三焦经的下合穴,具有通三焦、疏水道、利膀胱的作用;
曲泉穴是肝经的合穴,“泉”指水,肾主水,这个穴位是沟通肝肾的,具有清利湿热,通调下焦的作用。
合穴的“合”是“会聚”的意思,是这条经的脉气到这里为盛大,如江河流水汇聚该处。
各位艾友,应该明白一点了吧?
原来这里竟然是祛湿的枢纽!
拍的方法:
取坐姿,先把右腿搁在前面的椅子上,左手拍膝盖下,偏内侧外的曲泉穴;右手拍打整个腘窝。循序渐进,争取一天分几次,拍到20分钟。
左右轮流拍。
只要你认真坚持拍下去,不说祛湿了,宫寒、痛经,月经颜色深、有血块,腰背痛、鼻炎、痔疮等都大有好处!
3,健脾祛湿茶
山豆陈皮茶
山药15克,炒过的白扁豆15克,陈皮3克。三者水煎取汁,可加点红糖调味。这个茶方健脾益气,化湿止带。
以上3种食材我们店铺或者药店都有,上面是一个人一天的量,多煮水当茶喝,红糖少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