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朝天】百年前 发生在汉口华景街的流血事件
汉口的华景街(今中山大道一元路至六合路)是永远的华景街。1916年发生在这条街上的故事,是武汉“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的又一写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华景街辅仁里口。田联申供图
1916 年7月30日夜,部分革命党人谋划在武汉三镇发动起义,力图推翻湖北督军王占元在鄂的统治。约300革命党人按计划从日租界向华景街进发,与军警发生激烈枪战,引发华景街华界一侧房屋多处起火。“老庆安里、新庆安里、日信里俱起火,炸弹隆隆。”当局“立派大队军警,由大智门沿铁路向华景街后包围”。最终,革命党人的起事在巡捕与军警的围剿下被弹压下去。
8月,德国驻汉口领事多次照会湖北督军王占元,怪罪革命党是从中国警察管辖的德租界后的华景街通过,若是此路由德国巡警防范,或不会造成惨重损失。借机要求“汉口警察厅将华景街警察权一律归并本国工部局管理,并允准工部局收取门捐,如不见允,拟在本租界毗连边界建筑墙垣以为保障”。企图实现变相的扩充租界。
湖北交涉员吴仲贤擅自拟订了转让警权的草约,遭到武汉民众的反对。汉口各公会团体纷纷发表通电,反对出让警权,坚决废除草约,并发起了一系列请愿运动。当局立场并不坚定,9月16 日,湖北省议会全体议员再次致电北京外交部:“汉口不仅德租界有毗连之地,吾国不仅汉口一埠有租界,援例而起,涓滴江河,五尺之童亦为悚栗”。斗争的范围从武汉一直扩展到北京,北京政府在民众舆情的压力下,与德国驻华公使展开交涉,湖北政府采取增派警察与改良街道等措施,使得德国领事失去了侵占警权的口实,成功捍卫了警权。
1917年德租界被收回,改为特别区。
无独有偶,杭州、广州也有华景街,但是,汉口的华景街,名标青史,声震海内。1916年的革命党人暴动以及华景街大火的现场,被人拍了照片,成为珍贵史料。几年前,照片从国外传到武汉时,人们并不知其拍摄的时间和地点,2017年,笔者在多位人文武汉学者们的帮助与见证下,破解了这组照片。
从李洪昌油漆店为线索解开“华景街”照片之谜
记录这一现场的照片共有13张,有的在底片上编了号。当这组照片在汉网出现时,武汉旅英学者、收藏家范榕表示,他在十年前从一位英国人手中购到和这组照片同一时期拍摄的5张照片进行收藏,每张照片的背面都用英文写着“1916年7月在中国汉口的革命”。那么,照片中的地点是哪里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洪昌油漆店。
其中一张编号为“8”的照片,是一张纵向全景照,近景处有一家门面,招牌为“李洪昌油漆”。照片信息量非常之大。这是汉口一条宽约20米的繁华道路上。此刻道路正在“升级改造”。路上铺有一条宽约0.8米的“轻轨”,引进的是矿井里矿车运输技术,后城马路筑路时用过,以便运送建筑材料或填埋渣土。
道路两侧多是二层楼房,有少量三层楼房,大都开有门面。行人特别多,来来往往大约有100多人,表明这条路既是交通要道,又是繁荣的市场。行人有打赤膊的,也有穿长袖衣裤的,多是白色服装,人们头戴草帽或礼帽,甚至打着阳伞,说明这是夏季。
由于正在修路,所以暂为“步行街”。如果不是修路,想必坐人力车的也不少。行走的人们,有打工的、提篮买菜的、挑担子卖小吃的、卖箩筛的、过路的,也有逛街的。街道基础设施建设看来不错,有人行道,路边排水沟上铺有老式沟盖。照片正中那位脚步较快、穿大襟衣服的中老年妇女脚下,就是修路时撬下的沟盖。
最左边的这栋两层楼房子,是一个重要地标,一楼大致有三个小门面。第一个门面十分窄小,门楣上有匾额却字迹莫辨。门口吊挂的招牌较为醒目,书有行楷“□(洪)昌估衣抄庄”,字迹颇具书法艺术。估衣,是收卖旧衣服的;抄庄,是将典当行里过了期(即“死当”)没赎回去的物品进行售卖。生意似乎有些清淡,在门口摆着一些不成形的衣物。左边隔壁的房子或棚子刚失过火,房子都散架了。
第二家就是李洪昌油漆店。查阅1920年版《汉口商号名录》,地址是:华景街歆生新路。华景街倒是不陌生,华景街歆生新路就有点让人犯晕了。相信在华清街住过一辈子的人也没听说过这个地名。几十年来,住在华清街附近的居民大致知道,最早,叫华景街,后来改名华清街,1949年后,直到1960、1970年代,还有老人在叫华景街。这条街如此窄小,而照片中的显然是条大街,究竟怎么回事呢?在商号名录里顺便找了几家油漆作,地址各有不同,除李洪昌外,还有义昌升、杨万昌、刘永昌,都在华景街歆生新路。
还有同义昌和茂森,地址是华景街庆安里。地址在华景街的,分别有胡万兴、陈万顺、义昌升、杨万兴。有一家汉顺昌,在华景街远康里。还有一家恺记,地址是华景街上辅德学校对面。辅德学校即今十六中学,位于一元路与中山大道交会处的辅仁里。20世纪30年代民国地图中汉口共有三处辅仁里,此里在原十六中老大门前,今不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39年地图,汉景街贯穿原德租界,1946年并入中山大道。田联申供图
细查《汉口商号名录》,地址在“主干道”华景街沿线及附近里巷口的店铺,登记在册总数有160余家。从这些地名看,华景街上至“辅德学堂”,下至“公兴存侧”,这就突破了我们原以为的“华景街(华清街)”,而是指另一条长度很大的街道,与史料上所说的汉景街相吻合,应该是与汉景街街名重合。
目前已知“李洪昌油漆作”的所在坐标在华景街(大街),仅仅这一条线索无法解答疑惑,必须再找其他佐证。有一张底片标注为“4”的照片,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网站英文说明大意为“部分被毁的商业街”。本文称为“太古昌煤炭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太古昌煤炭店。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马路的另一侧,左边的建筑被大火烧过,右边的建筑则无损。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各奔营生。
右边一排里份式建筑上分别有7个招牌,大致能认出的字有“杂货食粮品□□谷回春堂大□□总经理”、“各种文具□□洋行”,还有一个“酒”的招牌。7个招牌中,有一“□□昌”的字号,前两字被招牌和电线杆遮住,努力辨认疑为“太古昌”。于是,在汉口商号名录中查到,太古昌商号共有三家,都是煤炭店,应是连锁店,经理是昌春山:太古昌,广兴里三号;太古昌新号,熊家巷前;太古昌西号,熊家巷后。第一家的地址,正好在二曜路附近的广兴里,离华景街不远。而后两家则在民生路一带,显然不是。当查出太古昌在广兴里时,感觉“华景街”这条街道的真相将要浮出水面。
再看下一张照片,底片编号为“9”,本文名为“张洪兴五金机器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洪兴五金机器店。
主画面就是李洪昌油漆店的另一侧,这是一栋二层楼中式民房,屋檐上吊有铁艺招牌,极力辩认,认出是“张洪兴五金机器店”。如果是彩色照片,这对招牌则相当可观。最上部是一个蝙蝠的图案,寓意“福”,下面是一长约1.5米、宽约1米的金属铁艺网状招牌,对称悬挂,展示了这家五金机器店的技术含量。招牌顶部从右到左圆圈里有三个镂空字——张洪兴,“张”字模糊不清,只能估。下面竖排五个字,精心嵌在网状铁圈里:“五金机器店。”
这栋房子正好位于与主街道垂直的一条小路口,侧面这条小路上铺有小铁轨,铁轨通向主街道,房子一侧停放着一辆压路机,照片情景表明,这里正在进行道路建设。小路的地上有一块半埋入地下的地界碑,碑文为“通和公司”四字。通和公司也叫通和洋行,英资洋行,主要承接建筑设计业务,总部在上海,留下诸多作品。
据史料介绍,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清末时在华界填土、修路、建房上,极有优势,名气颇大,华景街一带的道路建设,也与他相关。查《武汉市志·大事记》,1901年,“刘歆生成立填土公司,经营填筑汉口江汉路至华清街洼地,使用推土机和轻便铁轨。”据60年代老人们口述,公安路这一带的土地都是湖淌子填起来的。70年代挖防空洞,发现地下两米左右的土层结构和颜色出现明显层叠变化。
结合“华景街歆生新路”判断,这条正在开工建设的路应该就是华景街歆生新路。为什么叫“新路”呢?当时这里已经有一个与大华景街垂直的老华景街了,出口较隐蔽,在一栋三层楼房子正中开了一个圆拱门,房子霸气地骑在华景街出口。其实在前面“李洪昌油漆店”照片中,就可以看见这栋高大的三层楼房子和相邻稍矮的三层楼,还可以看到更远处两栋二层楼中式楼,其中一家有三根长杆伸向空中,在1911年的照片中都已见过,只是需要细心察觉和比对而已。
根据综合分析,歆生新路后来的名字在地图上叫“小华景街”,再后来,叫建设街,路口与华清街紧邻。查1931年由参谋本部湖北省陆地测量局绘制的《武汉街市图》,已分别有华清街、建设街、新直街、公安街等标注。而1933年武昌亚新地学社发行的《新汉口市实测详图》仍沿用以前的老地图,分别标注为华清街、小华景街(建设街)、后华景街(新直街)、芦席街(公安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汉口地图中的华清街与小华景街。范榕供图
这栋房子侧面开有双层窗户,外面是百页窗。侧墙上的广告上面是“仁丹”,中间是“李洪昌,粉刷洋房,请用油漆”。下面还有“樱花啤酒”等。房子后面是被烧毁的一片废墟,冒着余烟,有人在那里寻找有用之物。
从照片的基本信息看,这里刚刚不久(前夜)发生了火灾,有几名消防队员穿着消防服站在路边,地上有还未收拾整理的消防水带,以及灭火时留下的积水。一名中国军人或是警察持枪在路口站岗。照片最右边,露出一栋西式建筑的外墙,这个外墙,正是之前提到的三层楼洋房。
通过反复查找,汉口商号名录中果然有“张洪兴(铁器)华景街”的记载。至此,已经找到三处足以证明地址在华景街的店号,分别是李洪昌油漆店、张洪兴五金机器店和太古昌煤炭店,它们分布在华景街这条“主街道”两侧。
和记蛋厂高楼和德工部局塔尖定位出实景坐标
“这条街到底是哪里呢?找不到地址,只能再辨识街道特征。我注意到,照片(图1)正中间远景处,有一家屋顶上高耸仁丹广告,这是一个制高点。睁大眼睛再往前看,隐约看到一幢高大的楼房,约有6层楼高,在什么街道上可以远远望见这座高楼呢?那个时代,哪座高楼有这么高呢?”
“如果是中山大道上,那有可能就是六合路的和记蛋厂了。假如站在华清街或二曜路那里看,有几分像。当然,这只是假想''这个假想得到武汉方志专家王汗吾的认可,他认为,最上面的建筑疑似和记蛋厂六层楼上的水箱。
基本坐标锁定后再回头看看第一张图,这不就是中山大道从华清街往六合路的方向拍摄的吗?这条路与远方和记蛋厂那隐约高大的身影不就吻合了吗?
人文网友在讨论分析时,又有一个意外发现。这一发现,直接确定了李洪昌油漆店的具体方位。此时再来看“12”号照片,其方位感就更加清晰了。这张照片本文名为“废墟中的李洪昌油漆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废墟中的李洪昌油漆店。
照片上是一片被烧掉的棚户废墟,一群人在里面寻找可用之物。这里曾经是他们的家园,房子的主人尽可能想找回一点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摄影师是先拍摄了其他地方,然后折返回去,走到废墟最里边,往主街道的方向拍了这张照。他这么一拍,又多出一份信息来。
照片的左边,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洪昌油漆店旁的那条小路,小路旁边就是那栋有地标意义的三层楼西式洋房,大火已将它烧得只剩四面空墙,用当时记者的话说:“形状备极凄恻”。右边的房子,就是油漆店的背后场景。它的左面就是停着一辆压路机的侧墙,被遮住,不过,那根电线杆没遮住。屋顶有一个晒台,这种晒台在武汉老照片中时有出现,在前一张照片上也能看见。幸运的是,这家房子在周围大火包围中躲过了一劫。
这张照片的一大看点,通过电脑将照片放大,透过它的屋顶(估衣店屋顶)往前看,对面街上房屋屋顶的后方有一个塔尖,人文武汉学者孙庆力认出,这个塔尖就是位于二曜路的德国工部局(巡捕房)屋顶上的尖塔。德国巡捕房的位置在二曜路与胜利街交会处,若是从二曜路的方向顺着视线往中山大道遥望,就是华清街的方位,这样,可以完全锁定华景街(华清街)的位置了。现在住在华清园临街的居民,也应该在自家楼上很容易看见2019年才复建的巡捕房塔楼尖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20年7月30日的中山大道二曜路口,1916年历史照片中的华景街主街道。胡全志摄
照片“考证”至此,出现一个问题,这里说的华景街不就是史料上说的汉景街吗?《武汉地名志》“中山大道”词条:“据有关史料记载与地图标注,今中山大道各段的名称多有更替,如……一元路北端至陈怀民路,名汉景街;”而在“华清街”词条中的介绍是“长约250米,宽约4米……”照片反映的街道,应该是汉景街而不是华景街(华清街),可是,笔者当时虽有疑虑却并未十分在意,还误以为是当年的出版物把“汉景街”误排成“华景街”了,因为查阅现有方志资料以及文史专家的著述均未详尽提到过这条有着大背景的华景街。直到文史学者张胜林反复提示、力辩,并出示相关证据,这才发现此华景街与彼华景街值得深究。
目前,笔者所见最早的“华景街”文字资料,是1907年,比振成号钱庄票还早两年。这一年,有家报纸报道:“端督公子来鄂[汉口]”“江督端午帅(即端方,字午桥。历督湖广、两江、闽浙。)之长公子继先君于日昨携眷乘轮来鄂,暂厝寓汉口华景街正金银行买办景某家……”
或许,华景街的街名,比1907年还要早,只是需要不断的发现。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汉口华景街。皮忠勇供图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