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请让我,做那模糊的某个罢——我为什么坚持写作

课间学生过来聊天,让我写下现阶段最重要的五种东西,没有任何犹豫地,我写了五个词,其中一个是:写作。
——那一刻,我才发现,写作竟然对我这么重要。
我从一年级开始写日记,最初是被母亲逼着,后来演变成了习惯。高中也在断断续续写着随笔,渐渐积累了十几本笔记,大学开始写QQ空间日志,大三创办公号,到今天,原创推文500+篇。
今天想梳理一下,我为什么坚持写作?
其实并不想在写作前面加上“坚持”二字,因为我一直觉得,“坚持”这两个字,似乎在情理上总是和辛苦、算计、回报比相关,但真正在乎、真正喜欢、真正热爱的东西,是无所谓“坚持”的。
三个原因:记录、消解、观照。
-记录-
如果要把人生比作什么,我会说,人生如梦。
这可不是我的个人感受,古人一向爱这个比喻,喏,你看,苏东坡乘着摇摇晃晃的小舟过来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李太白举杯慨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就连那个哼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马致远,也在絮絮叨叨:“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勘嗟”。
人这一生,从大体上看,实在充满了虚无:出生、成长、结婚、生子、老去、衰亡,所以《圣经》-“传道书”上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大体上的无趣,并不能抹杀细节上的况味。
比如街角怒放的紫荆,在阳光下颤颤巍巍;公交上擦肩而过的老人,笑得慈祥;餐桌上的鱼,香得好像小蜜蜂在旁边飞。
这些寻常生活里不寻常的点点滴滴,都是生的况味:生动、活泼、热烈,而又转瞬即逝。
美好的东西,大抵是短命的,人的记忆,也是健忘的,但文字不会,文字都会老老实实为你记录着,包括那时你嘴角的笑、脸颊的泪、眼里的光。
我想认真记录下,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物与事件。其实写作,是一件主观与客观糅杂的事儿,我是如此痴迷于,用我笔下拙劣的文字,为那些原本无生命的客体,赋予情感与意义。
“没有什么东西,原本就是美丽、神圣或者性感的,是人的感受让它变得如此。”(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的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东野圭吾)
我是如此感激,写作,让我真切地觉得,我活着。
-消解-
“以笔写我心”,这五个字,一直都是我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与期待。
人的心,大概是这天底下最最隐秘而瑰丽的东西,我常惊叹于,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竟然如此丰沛和茂盛,就像原始热带雨林,苍苍茫茫,热气腾腾。
一个多情的人,是好事,也是坏事。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试着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虽然很难,但我从来没有停止努力。那些生命低处或高处的愤怒、悲伤、难过、欢喜、抑郁,等等,我都选择把它们消解在文字里。
怎么说呢,写作这个习惯,于我就像大海一样包容,而我零零散散的情绪,就像往大海里投入的一滴滴水,水溶于水,一篇文字过后,很多莫须有的情绪,通通得到了消解,而我自己,也得到了救赎。
是的,写作于我,恰如一种救赎。
“写作既是目的——一种冥想,又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理解,甚至是自我疗愈的方式。”(安德鲁)
读研伊始,我选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里的“英语创意写作”方向,给系主任,也就是后来我亲爱的导师,写了三千多字的拜师信邮件,我诚恳地讲述,写作对我消解的意义,我说:它像一座逃城,安放我的所有心绪。
后来跟着导师去桂林,行走在山野之间,在工作坊,尝试非虚构小说,谈及儿时经历时,泪落不止,后来跟导师道歉,她温柔地回:不必道歉,我的写作课,就是来盛放你们真实情绪的,我的课堂,常常有人落泪。
我的老师,教会我在写作中,理解自己、包容自己、拥抱自己。而那些沸腾起伏的文字,最终也云淡风轻。
-观照-
同样是当年给导师写的邮件,我说,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写作里面,多多少少都给出了答案。
我一直都相信,文如其人的,虽然熟识我的朋友,常常感叹:哎呀,读你的文字,感觉特别文艺,特别细腻,但现实生活中,原来是一个这么欢脱、这么接地气的人!
我笑,跟他们说,其实你们去看,我的文字里面,也有很多欢脱与接地气的构成的。
我是怎样的人,文字或许难以窥其全貌,但多少可以透漏出一点,尤其于我自身,透过文字,可以得到关于自我的观照。
小时候的Shine、长大了的Shine、开心的Shine、难过的Shine,写作都仿佛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过去走过的那些路,以及未来,要去到的方向。

记录众生、消解情绪、观照自我,我想,这大概是我为什么一直写作的主要原因。
很感激我的母亲,在我儿时就督促我写作,在我输出之前,让我大量输入:从小培植我记录好词好句好段的习惯,逼着我背成语字典,把我丢在新华书店看一整天的书,小学初中,会逐字批改我学校的周记,哪怕我读高中了,还特地跑到县图书馆,跟工作人员好说歹说,给我抱回一整捆一整捆的《青年文摘》、《读者》。
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偏爱写作,她当年教过我许多写作的方法,我一直记到今天,比如“开口要小,选材要精,留味要足”,比如“细节最动人,写细节要比头发丝还要细”,比如“注意动词的选用”,我记得小学时有一次写步行街的喷泉,我写“水花从池子里喷出来”,母亲斟酌半天,非得给我改成“水花从池子里蹦出来”,告诉我“你看换成蹦字,是不是生动形象了许多?”
我永远感激她,将写作这个我受益一生的习惯,深深地植入我的生命里。其实作为独生子女,我的成长过程,一直都很孤独,没有同辈的弟兄姊妹可以诉说,但是写作,却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出口,那个出口,有理解、温柔和爱意。
如今,我已经习得了随时随地写作的习惯,得益于键盘打字的便捷,我的推送,除非字数超过三千,罕少超过一个半小时,我可以快速地、安心地记下心里沸腾的一切。
那年给导师邮件的结尾,我说:“长久以来,我以为的写作,可能只是情感的宣泄,或者孤独心灵在白纸黑字间奏起的无言乐章,倘若幸运,正好和三两读者处于相同频道,偶遇几声共振,也就罢了。可是原来写作,除了单方面情感与诗意的记载、具化、外显,更是一种有关尊严、价值、信念的诉求。”
曾有朋友问过我,为何不私下写写就好了,干嘛发出来呢。我想,各人都有各人的追求,我还是不切实际地希冀着,能够借助这些文字,触碰一些同类的灵魂。
凤凰卫视主持人 梁冬说过:“读书的好处在于,他总能发现原来他的感受,早已被世上某个人明白地说清楚了。他终于明白,他并不是一个独特的他,他只是他们中模糊的某个。”
我想,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请让我,做那模糊的某个罢。带着温柔的眼光,与满腔的热情、好奇与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