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诛杀功臣的皇帝,子女命运却极为凄惨,33人全部死于非命

春秋争霸之际,越国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吴国。
然而,就在这时,越国取胜的最大功臣范蠡却匆忙逃走。在逃走之前,写了一封信给越国的宰相文种。
信中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到了刘邦夺取天下后,军事上战胜项羽的最大功臣韩信,被吕后与萧何骗杀时,也说了一句话,即“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从这两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件事,即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或有作为的大帝,总喜欢诛杀功臣。
仿佛不杀功臣,内心难安,江山不稳。刘邦、朱元璋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李世民、赵匡胤等名声好的,在这方面的屁股也不干净!
有人说,清朝建立之后,以及后来的康熙等,就没有诛杀功臣。
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说,几乎所有投降的明军功臣,后来都被弄死了,比如刘泽清、骆养性、孙可望等,数不胜数。
可以说,清朝诛杀功臣的数量,比朱元璋多多了。
诛杀功臣,犹如天意,历朝历代仿佛都无法躲开。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真没有不诛杀功臣的大帝吗?
在历史上,此人被称为暴君,“焚书坑儒”,做了很多残暴之事,但史载却真没有杀过一个功臣!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一统六国过程中,出了很多名将功臣,比如王翦、王贲、王离、章邯、蒙武、蒙恬、李信、李斯、姚贾、尉缭、郑国、蒙毅、冯劫、王绾等,最终秦始皇没有诛杀他们一个,从未过河拆桥!
其实,即便是祸乱宫闱的吕不韦,秦始皇也只是将他发配到四川,而不是直接杀了他。
吕不韦犯下如此大罪,秦始皇都没杀,更何况其他人呢?
关于秦始皇为何不杀功臣,笔者总结一下,主要有三个理由:
(1)秦朝的法制制度,以军功为准,系统完善;
(2)春秋战国时,尊重功臣的氛围,后被刘邦破坏;
(3)更为重要的是,秦始皇霸气无双,对自己非常有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