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溃疡久不收敛,重用一味中药,疗效神奇
王幸福,大学文化,中医世家,祖籍河南,飘零豫陕,落叶西安。16岁起随祖父习医,诵读岐黄,18岁从西安知青下乡,悬壶农村,独自行医,中途泛览诸子百家,研治各种病症,亦医亦官,晚年摒弃其他爱好,专心中医。
具有40多年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疗效,崇尚大道至简,效法仲景,鄙视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一生无可炫耀之光环,但怀一颗治病救人之心,治过数十万例病者,深受患者信任和赞扬,借古文卖油翁一言自我评价:“无他,但手熟尓”。
出版临床心悟文集五部《杏林薪传》《医灯续传》《杏林求真》《用药创奇》《临证创奇》。
一、重用黄芪的经验
用黄芪治疗伤口溃疡久不收敛,疗效是可靠的,我一生用此治疗此症不下二三百例,包括二十年不愈的糖尿病足溃疡,无有不收效的。
但是一定是要大量,我常用量是100-250g之间,小于此量效差。切记!
二、临床验案
热痈化脓案
患者:李某,男,48岁。
病史:就诊前1周,肚脐左上5cm处,长一热痈,开始有鸡蛋大小肿块,红肿热痛,随便找了一点消炎药吃了,又用了点拔毒膏,未能控制住病情发展,红肿继续增大。
本应等脓熟透后切开引流即可,无奈患者自视懂点医学常识,未等熟透,自行挤压,结果引起扩散感染,高热、灼烫,险些酿成败血症。
经医院连续注射大量抗生素,才未继续发展。1周后出院,伤口留了1个红枣大的窟窿,久不收口,来就诊中医。
刻诊:检视伤口不红发暗,塞有雷夫奴尔黄纱条,创面约2cm,深入腹腔,不愈合。
舌淡苔白腻,脉浮大而芤。饮食二便一般。
诊断:腹痈,时间已久,气血虚耗。
治法:大剂黄芪益气托表生肌,兼清热解毒。
处方:生黄芪150g,当归30g,川芎lOg,赤芍12g,熟地黄30g,太子参12g,白术10g,生甘草10g,蒲公英15g,野菊花30g,金银花15g,连翘15g,紫花地丁50g。
7剂,水煎服。
方解:此案以大剂温补气血为主,重用黄芪,因病为后期,伤口不敛,以虚为主;兼以清热解毒,蒲公英散结力大,宜小剂量,因感染未尽,故加紫花地丁解毒。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1周后复诊:伤口已近收敛,无有脓水流出,创面发红,不再黯黑。前方去蒲公英、连翘、野菊花,续服7剂,痊愈。
三、何绍奇老中医论文中得到验证
《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何绍奇》
宋某,男,28岁,北京西苑医院小卖部家属。
1983年春某日,在工作中砸伤左脚大趾,东直门医院为之缝合后(共缝9针),感染化脓,外科乃切除大趾二分之一。四个月来,切口一直不愈合。
本院外科主张再次手术,患者不愿,遂求我诊治。患者精神抖擞,谈笑自若,饮食远逾常人,体重约80公斤,殊无病态。
检视创面清洁,无脓血,不臭,不疼,创口骨痂稍稍突出,如婴儿初生齿状,周围肉芽色淡。
以我的经验,此人就全身情况而论,无虚证可言;而创口不敛,肉芽生长迟缓,则仍当归诸气血不足。非必以面色苍白、疲乏、自汗、食少、脉弱、舌淡始可判断为虚证。
处方:黄芪125克,当归45克,老母鸡1只,燉烂,吃肉喝汤,两日1鸡,连用2周。患者颇以已大大超重为虑,我许以愈后再议减肥,相视莞尔。
一周间,其肉芽渐由淡红而嫩红,生长迅速,已将骨痂全部包裹,再一周,欣欣然上班去矣。
我以大量黄芪为主药,治疗创口不敛,20年间,约有十余病例。
去年春天,我由荷兰返四川梓潼,偕家兄、杨定基医师会诊一下肢外伤患者,亦创口久不收敛。当晚服药,次日晨,主管史医师即来扣门,亟道“怪事,怪事,一夜之间;就开始长肉愈合了!“
此亦出我意料之外者,然确是事实。附志于此,谨供同道参考。
国医大师张志远:黄芪用到极致的威力
重剂黄芪起沉病
黄芪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善治诸虚羸弱之证。用之治疗早搏,与养阴之生地黄同用,黄芪温补升气,乃如雨时上升之阳气;生地黄甘寒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气充阴足脉道盈满通利,早搏不存矣。
至于肥胖症患者,都有满闷短气,动则气喘,心悸乏力之症,此乃胸中大气下陷兼不足之症;黄芪补气兼能升气,且黄芪之性,又善开寒饮,以其能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自能运化水饮,至于与防己、白术、泽泻、首乌配伍,取其皆能利水祛湿化浊降脂之功,使湿浊去,水饮消,清浊分明,久之必降脂轻身。
用其治臌胀,一者取之益气扶正,因臌胀为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互见;二者取黄芪善利小便之性,使壅于体内的水湿从小便而去;与丹参、益母草、苍术等同用,是“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血不利则为水”。取其化瘀利水,理气健脾之功,俾能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使胀消而不能复矣。
重症肌无力,据其发病机理,血气虚受风,黄芪与当归配伍名当归补血汤,气能生血也;鸡血藤使血行风自灭;胆南星治“筋痿拘缓”,得黄芪补益之力,其效尤宏;复用菖蒲通九窍,窍开目明,诸症皆能却也。
1、过早搏动
方用益气复脉汤
药用:黄芪150g,生地黄120g,桂枝、炙甘草各12g,甘松15g。
此病属祖国医学“心悸”的范畴,本方取《伤寒论》“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意,以大剂黄芪益气复脉;大剂生地黄滋阴复脉;桂枝、甘草名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通阳复脉。
本病患者多精神紧张,思虑过度,佐甘松开郁结,且现代药理证实,生地黄、甘松皆有调整心律的作用,诸药配伍,酌情化裁,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加紫石英30g,茯苓18g;心动过缓加熟附子15g,红参9g。临床疗效肯定。
但大剂量黄芪在“过早搏动”的应用中,有时可出现脉搏散乱,歇止无定,病情似有加剧之势,此乃阴足而脉道盈满通利之兆,自当无虞。
2、单纯性肥胖
方用益气消脂饮
药用:黄芪180g,防己、白术各15g,泽泻、生首乌各30g,草决明15g,水蛭、荷叶各6g。
大凡肥胖症患者,多属气虚痰湿为患,本方以大剂黄芪益气利水消脂;配伍防己、白术、泽泻、首乌皆能利水消脂、降浊除湿;水蛭化瘀祛脂;荷叶升清降浊为佐。配合体育锻炼,控制饮食,日饮毛峰茶15g,常以山楂为食,坚持数月,无不效验。
但黄芪用量应在150〜250g为宜,若黄芪每剂少于60g,则益气利水消脂作用甚差。
3、臌胀
方用益气五苓散
药用:黄芪200g,丹参30g,苍、白术各20g,茯苓18g,猪苓30g,泽泻50g,益母草100g,车前子(包)30g。
先生认为,臌胀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扶正顾本为先,兼以利水化瘀祛湿理气,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应用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利水;苍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理气利水、行湿散满;丹参、益母草利水化瘀;如属恶性者,加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山慈菇、龙葵以抗癌消癥。
本病切忌应用峻下逐水之剂,以免耗伤正气,邪去正伤,邪气复来而医者束手。
4、重症肌无力
方用黄芪胆星正睑汤
药用:黄芪120g,红参、白术各15g,茯苓18g,当归、鸡血藤各30g,菟丝子、枸杞子各18g,胆南星、菖蒲各15g,佛手9g。
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血气虚受风所致。本方以大剂量黄芪配红参等益气提摄;至于胆南星,《本经》谓天南星主“伤筋痿拘缓”,制以胆汁者,令其专人肝胆经也(《内经》谓肝开窍于目),同时《本经》又谓黄芪主“大风”,此二药相伍,使“缓纵”却,风邪去;复以菖蒲“祛寒湿痹……通九窍,明耳目”;菟丝子、枸杞子补肝肾之精;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血行风自灭;佛手舒肝理气为佐。
如兼肾阳虚者,可加熟附子12g,仙灵脾18g。为治重症肌无力的效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