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操作 | 电池电量不足,咬几下就能用?
还记得当初咬过的电池吗?
咬一咬,激发电池最后的一点电量
这是从很久很久之前就流传的抠门小经验了
小时候经常看到家里的大人这样做
相信很多朋友也都“实践”过
确实咬过的电池
就像被施了魔法,又可以正常工作了
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
网上国网就跟大家一起解密
神操作!
『关于“咬”电池的那些事』
为什么电池“咬一咬”能释放电?
原来以前的电池外壳为较软的锌皮(碳性锌锰),利用化学反应放电。
它有个缺点,就是反应不完全。化学原料还剩下一些,但是接触不到,发不出电来。
这个时候我们的广大民众朋友就很足智多谋了,用牙咬,用凳子压,摔或者是捏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破坏锌皮的外壳,让内表面产生裂纹,露出没有反应的锌,与剩余的化学物质接触,继续反应,确实可以让电池“再”有电。
这下朋友们明白了
为什么“咬一咬”电池就有电了吧~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电池
“咬一咬”就都能有电!!!
新电池,咬不动
现在的电池早就已经换成“碱性电池”了。
现在的碱性电池使用了碱性更强的溶液,反应彻底,一旦没电,就真的没电了。
而且现在的电池外皮都是铜做的,更难咬了。就算咬透了,铜也不参加反应,对提高电量一点帮助都没有。
虽然说老电池咬一咬
是可以短暂地获得一些电能
但网上国网还是提醒大家——
千万不要咬电池!
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社会上因为“咬电池”发生的危险屡见不鲜
千万不要因小失大,那就得不偿失了
尤其像下面这类电池更是咬不得
或中毒或爆炸
造成不可逆的人身伤害!!!
咬这类电池或爆炸
那就是充电电池。
大部分充电电池是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镍镉电池是万万咬不得的。
因为铬是有毒的,万一不慎吃到嘴里,会在肝、肾等处积累,造成危害。
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和部分聚合物电池,隔膜是有机物,比较容易燃烧。
刺破隔膜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就会直接接触在一起,发生短路,瞬间产生大量电流,在电池内部产生巨大热量进而引燃电解液,量大时或引发爆炸。
所以
总结一下
如果电池寿终正寝,就不要“强池所难”了
咬电池更不可取!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
一定要做好普及,防止危险发生
也要将电池好好保存,防止孩子误食
最后,划重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从学会丢电池开始~
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一次性干电池,基本为碱性无汞电池,可随生活垃圾一同处置。
手机电池、充电宝属于锂电池,其环境风险相对较小,未纳入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可以回收利用,但是电动自行车里多用铅酸蓄电池,其属于危险废物,对环境危害大,需要专门回收处置。
以上关于废旧电池丢弃环保小tips
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