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贷?什么是固贷?为什么银行要把贷款分为流贷和固贷?
2. 固定资金投资的回收,则需要在多次、多年的“现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款-现金”回笼中回收,每循环一次(获取一点净现金流和利润)只能回收一个很小的比例,周期较长,通常需要10年左右。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十七条: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一)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二)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 (四)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见,企业持有流动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交易,并将在一年内变现。
《准则》第十八条: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并应按其性质分类列示。被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先看《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该办法第九条还规定: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我们再来看看《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其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固定资产投资的本外币贷款。
第九条 贷款人受理的固定资产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六)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并按规定履行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法管理程序;
在这条规定之下,又根据《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行必须审查借款项目的各项手续和批复文件,并保证手续和批复的主体与借款人一致。
由于假“投资人+EPC'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并不归属于建筑企业,建筑企业拿不到项目资产的产权手续,这导致很多时候借款申请人与项目手续主体不一致;又由于项目本身没有收入,产生的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收入由政府收取,导致借款主体与还款来源不一致;再考虑到隐性债务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得银行很难给予申请人固定资产贷款。
加之,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几十亿上百亿金额的片区项目,不可能是一个手续---最常见的,这几十平方公里的片区土地证不是一个吧?手续都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小项目的,往往一个片区项目下面有几十个、几百个小项目和对应的手续---这也使得银行很难把一个大片区当成一个项目去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并进行贷后管理。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五条 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第二十四条 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手。
也就是说,500万以上的用款就要由银行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手。
片区开发“投资人”的交易对手是谁呢?
这时候,'投资人'已经与政府方签订“投资合作+EPC”协议,由双方合资(或“投资人”独资)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建设,银行要发放的是用于项目建设的贷款,这个时候的借款人是项目公司,其项目建设的交易对手是建筑施工企业,其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交易合同就是工程施工合同。
银行要审查工程施工合同,按照合同测算资金需求,审查发票、监理单、各种单据证明,按照工程进度,将贷款资金支付给施工企业乃至材料供应商等直接用款方。在贷后检查和监管部门的检查中,还要检查贷款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形成了对应的资产,资本金是否同步到位,贷款发放进度与工程进度是否匹配......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银行必须设立专门的贷款发放审核部门,对贷款发放实行逐步审核发放。外人很难想象,一笔几百万几千万的贷款资金,需要多少资料证明钱是用在那个具体的工程、根据那个具体的合同支付出去、并与工程进度和资本金到位进度匹配的。
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几十亿上百亿金额的片区开发项目,银行无法仅根据一个大的《投资合作协议》做到这样的贷款发放、受托支付和贷后管理。
可能有人说,政府的基建项目与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项目有所不同,更应该根据监管部门的《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执行。
我们来看《项目融资业务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项目融资,是指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 (一)贷款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房地产项目或其他项目,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 (三)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注意,项目融资的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
第九条 贷款人应当根据项目预测现金流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
同时,根据其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之规定,项目融资的贷款人(银行)应当按照《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管理项目融资,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发放贷款资金,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理和控制。
这跟固贷资产贷款的规定是一样的。
根据上述规定和做法,银行在审查固定资产项目贷款的时候,至少要考虑下列因素:
1. 项目各种证照是否完备、手续是否齐全,是否与借款人名称一致、权属清晰;
2. 项目本身有没有收入,项目自身收入的还贷能力是否充足;
3. 贷款资金的用途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形成具体、可核查的对应资产,贷款发放是否能够与工程进度匹配,资本金是否能够同步到位并投入项目建设。
当然,对于与政府相关的大型基建项目,银行还必须考虑是否会形成隐性债务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以“投资人+EPC”模式实施的部分片区项目,项目自身并没有销售收入,可能有归属于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税收收入,那些动辄几十平方公里、乃至几百平方公里的片区项目,更难以按固定资产贷款和项目融资的管理要求去做。这些因素都使银行很难给这种假“投资人”项目发放项目贷款。
必须指出,监管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的管理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业务本身的客观规律和风险特征的。
也有人认为,可以将建筑企业“假投资、真垫资”的工程项目视为“投资项目”,其“投资”于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目的是“销售”,”销售“于政府,从而形成项目的销售收入,从而可以发放项目贷款。
这样理解下,这种项目虽不可以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可以发放项目贷款,似乎也一样可以解决项目的资金问题。
只是,这样就坐实了建筑企业假“投资人”融资的目的是为政府融资,坐实了项目的本质是个“BT'
这倒还原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只是,这能贷款吗?
你的项目从一开始可能就错了。没有按照固定资产项目的本质特征和管理要求去规划项目,可能是你贷款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