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案:新婚夜奸情败露,新娘巧设毒计杀夫,县令智破奸案

“春宵一刻值千金”,新婚之夜本是和和美美,然这对夫妻的新婚之夜却变得了味道,更显诡异。洞房之际,新郎却发疯,跑到河边一跃而下,不见了踪影。这一切,幕后主使竟是新娘,这是何等的离奇?

事情发生于清朝,在广东有一书生,长得文弱,但家境殷实,颇有些高傲。这书生看不上寻常人家的女子,不仅长相要貌美,而且要不流于俗气,最好能与他琴瑟和鸣,伴他读书写字。

或许是上天眷顾,书生还真遇到了这般女子,容貌出众,乃大家闺秀,且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正是书生择偶的最佳人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两家人一商量,这事就成了,择日成婚!

谁料,这看是一桩大喜事,背后却藏着诡计,教人防不胜防!

书生抱得美人归,自是性情高涨,又考中了秀才,双喜临门。择日不如撞日,书生想马上就把婚礼办了,他已经急不可耐,想有佳人相伴了。

这时,女方家里却提出了一个条件,成婚可以,但书生必须入赘。原来,女方家虽富有,奈何父亲早早亡故,家中又无男儿郎。若是嫁到了书生家中,那么就没人照顾母亲了。

书生有些犹豫,但看着对方楚楚可怜的模样,心软了,点头答应。于是,婚礼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

鞭炮齐鸣,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一番盛景。人人都夸赞书生好福气,取得了这个美娇娘,书生也暗自欣喜。

酒过三巡之后,众宾客都散去了,书生忙着洞房,直奔洞房而去。按照当地的规矩,新婚夫妻要喝下一杯交杯酒,以祝百年好合。

书生喝下一杯,新娘立马又倒满,并不断劝书生饮下。书生没多想,一连喝了几杯。此前本就喝了不少,这下书生扛不住了,脑袋晕乎乎的。

突然,洞房响起了一声尖叫,是新娘的声音。

只见新郎披头散发,摇摇晃晃跑了出来,虽然晃荡,但是步子迈得很快,一溜烟就没了人影。在收拾的人见状,立马追了出去,跟着新郎跑到了河边。新郎像中了邪似的,不顾众人的叫喊,猛地跳入了河中,只见水波荡漾开来,已不见新郎的身影。

这河水湍急,新郎估计是被冲到了下游,一群人迅速往下游赶,想截住新郎,以免他遇难。然而,众人寻遍下游,压根没找到。

众人将消息告知了新娘,新郎跳河不见了,没找到他人,不知道被河水冲到哪里去了。新娘听罢,痛哭起来,并将怒气发泄到众人身上,认为他们故意不救自己的丈夫,还要拉他们去见官,说他们害死了自己的丈夫。

众人知道这是新娘的气话,也没往心里去,不断安慰她,新郎福大命大,肯定没事。

然而,一连几天都没有书生的消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事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也惊动了官府。

县令一方面派人去寻找书生的尸体,一面去妇人家中调查情况。面对县令的询问,新娘说那天丈夫像中了邪一样,突然发起了疯,扯开自己的发辫就跑了出去,我本想拦住,但他一把就甩开了我,后来的情形大家都知道了。

突然发疯?怎地洞房前发疯?为何不是拜堂时发疯!县令决定这里面有蹊跷,但哪里出了问题他也说不清楚。为了找到真相,这天县令一番乔装打扮,扮成了算命师傅,到新娘家附近打探情况。这一打探,还真有重大发现!

有知情的邻居告诉县令,这新娘经常出入一位乡绅家,两人好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县令又问道:“那晚你们看到发疯的人正是新郎吗?”

邻居摇摇头,“天太黑了,而且他跑得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跑远了,后来也追不上,不过穿着新郎服,不是新郎又是谁?”

县令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追问:“现在新娘和那乡绅还有来往吗?”一人答道,“怎个没有,今天我还看到那乡绅去她家了呢。”

县令心中已有了答案,满意地回了衙门,随后换上官服,带着一帮衙役直奔新娘家。一番搜索,在新娘的床下找到一双鞋,男人的鞋。县令叫人把床搬开,新娘却在一旁阻拦,说不能乱动,会坏了风水。知县哪管这些,让人把新娘拉住了。

床搬开后,县令发现铺的地砖有些不对劲,轻轻一踩,就晃动了起来。原来,这下面有一个密室。县令带着衙役下了密室,竟发现乡绅躲在这里,一脸惊恐。

随后,衙役又四处翻寻,发现院子又松动的土地,挖开一开,正是新郎的尸体,身体已经僵硬。县令检查了一下,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这就是死因了。

就这样,县令将新娘和那位乡绅带回了官府,根本不用审,两人什么都招了。尸体就摆在眼前,由不得她们抵赖。

原来,新娘一直暗地里与乡绅往来,不过乡绅已有妻室,两人暗地有私。至于那晚将新郎杀害,是新郎醉倒后看到床底下有一双鞋,男人的鞋。她一妇人,怎会有男人的鞋在此?新郎虽有醉意,但意识还算清醒。

新娘怕奸情败露,趁对方不备,用凳子将其砸晕,随后脱下婚服换上普通衣服偷偷跑了出去,找到乡绅,两人一合计,为防止奸情败露,便将新郎给杀害了。

而那晚发疯的新郎,正是乡绅,披头散发就是为了掩人耳目,他熟悉水性,跳下河后游到了对岸。

真相大白,两人被判处死刑,可怜了那书生新郎,本欲娶小娇娘,怎地娶了一个魔鬼!看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0)

相关推荐